从“荒山为城溪作壕”,到鄂渝边际宜居宜业明珠城市;从山寒路远车马稀,到数十万“候鸟人”聚集的康养之城;从一身泥土农当家,到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大市……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承自然禀赋、展人文情怀、聚团结之力,以改革创新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利川篇章。
利川市以推进“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要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与共同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
▲ 凉城利川。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 毛坝大茅坡茶园。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 苏马荡市民文艺晚会。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苏马荡(土家语,意为“老虎喝水的地方”),正是利川市谋道镇上一处悬崖边的“候鸟”聚居地。“我每年都要到苏马荡住上几个月,这里气候凉爽,配套设施齐全,来自各省份各民族的‘候鸟’有几十万人。”来自新疆伊犁的“候鸟”伊尔凡说。
“利川凉”只是吸引城市避暑客的“敲门砖”。真正让他们留下来的,是完善的配套设施、美丽的安居环境和多彩的文化生活。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建立“候鸟”人才智库,设立“8·15候鸟人才日”,引导“候鸟人才”和“候鸟专家”驻点服务利川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文化产业等。打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为各族“候鸟”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创业、住房就医等服务。
锚定“凉爽利川·度假天堂”定位,利川市聚焦“人口、城市、产业”发展三要素,持续优化“政策包”,深入开展就地城镇化、城镇和产业“双集中”试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处理城市“绿脉、水脉、文脉”,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体推进城区“一江四水”生态治理,打造32公里生态廊道、城市绿道,构建“青山为屏,一水穿城”的城市格局;建设口袋公园、带状公园等50余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1%,勾勒出山水城融合的山城风貌。
集中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齐岳山滑雪场项目,全力打造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优质休闲旅游产品。
“中国凉爽之城”如何在共同现代化的进程中开更美的“花”、结更甜的“果”?利川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 沙溪乡大沙溪村开展“小院说事”。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封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