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TOP期刊论文
授权发明专利
斩获各项奖学金
……
日常的学术生涯背后
他们如何书写精彩的校园篇章?
2024年广工优秀研究生
拔尖创新人才奖名单发布
14名研究生获得此项奖励
本期我们邀请了四位获奖学子
分享各自学习和科研经历
一起来了解ta们吧~
简光煜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硕士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
学业一等奖学金
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
以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
担任Journal of Geodesy等期刊审稿人
现于中山大学攻读
遥感科学与技术学术博士
1.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omponent Changes Derived from Multisource Dat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SO in Nicaragua,Remote sensing(T类刊物;SCI二区).
2. A GRACE/GFO Empirical Low-Pass Filter to Extract the Mass Changes in Nicaragua, Remote sensing(T类刊物;SCI二区).
3. A novel GRACE reconstructive filter to extract the mass changes in Madagascar.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SCI三区).
4. Improving mass change estimation in Panama with the GRACE/GFO gravity field using th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2023). 11.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CI三区).
5. 改进的GRACE约束正演法及其在尼皮贡湖陆地水储量变化估计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SCI四区).
学术写作难题,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岭阻挡在了我前进的道路上。然而,我并未选择独自摸索,而是积极寻求各方的智慧与帮助。在研一,其他同学可能还在享受轻松的假期时,我选择了留校科研攻关。寂静的夜晚,我与导师在办公室里奋战,共同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力求文章完美呈现。
出于功利,以往阅读总是一目十行,快速提取主干信息,跳读和速读加跳跃性思维构成了我硕士研究生前16年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这一习惯在导师的指导下一点点调整。例如,老师在指导我修改论文时,仅使用键盘的方向键,一下一下地敲击,一字一字地审阅,查看是否有多余的空格和标点符号,反复通读是否逻辑通畅。以至于后来,我每次落笔,都会问自己,这一句为了什么服务,是承接上一句的什么内容,还是另起新的观点论点,这些思考使我的写作逻辑得到提升。
学术上的思考习惯也被我带入到生活之中。我学会思考每个人说的每句话是基于何种考虑,是否引起歧义。以拍照为例,人们在指引被拍摄者的移动方向时,总是惯性地以自己的视角提供移动的方向,而忽略了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左右是相反的。语言塑造了思维方式,在生活中的“钻牛角尖”提升了我文章水平的同时,也让我思维更加敏锐,考虑趋于周到。
每次笔尽,我还会贯彻测绘的特色,进行三轮标准检查与核验,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参加博士面试时,为防止突发状况,我准备了两个行李箱,各放一整套西装。老师布置的一个任务,我会及时留档并用三个“To do list”软件记录,还设置闹钟,完成之后也会存档多份,以备后续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将科研习惯融入到了生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还利用了人工智能等智能工具来辅助我的写作。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降低重复率和改写文章的工具,而应是一位集百家之长的导师。它几乎覆盖了我研究的全部流程,教我学英语语法,为我提改进建议,指导我写文章,提供画图和运算的代码。通过与它的互动,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学会了更加清晰地表达观点。每一次与机器智慧的对话都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不断地修改和反思中,我逐渐找到了写作的诀窍。我开始尝试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想象他们阅读时的反应。我意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我思想的传递者。因此,我更加珍视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努力让它们成为我与读者之间最真挚的交流。把握好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解决难题便能事半功倍。
许锦昌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生
1. Jinchang Xu, Jiabin Liu, Shuangfei Yu, Kun Xu, Tao Zhang*. Real-tim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of lunar regolith drilling based on ATT-Bi-LSTM networ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24, 218: 124783. JCR Q1,中科院一区,IF 5.2
2. Jinchang Xu, Xinyue Yuan, Yinliang Zhang, Shuangfei Yu, Yong Pang, Tao Zhang, Kun Xu, Xilun Ding. Real-time prediction of drilling forces inside lunar regolith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J]. Acta Astronautica, 2022, 201: 259-273.(JCR Q1,中科院二区,IF 3.5,航空航天领域TOP顶刊)
3. Shuangfei Yu#, Jinchang Xu#, Jiacheng Hu, et al. A real-time multiple tunneling parameters prediction method of TBM steady phase based on du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24. (JCR Q2,中科院三区,IF 6.0,共同一作)
4. 2024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 ——“奥普特”杯机械工程分论坛,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会论文题目:《Real-tim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of lunar regolith drilling based on ATT-Bi-LSTM network》
5. 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 ——“粤铭激光”杯机械工程分论坛,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会论文题目:《Real-time prediction of drilling forces inside lunar regolith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6. Tao Zhang, et al., Bin Wang, Jinchang Xu, et al. Robotic drilling for the Chinese Chang'E 5 lunar sample-return mission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23, 0: 1-28.(JCR Q1,中科院一区,IF 9.2)
7. Wei Wang, Weiqiang Li, Jinchang X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iniature Jellyfish-inspired Robot [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2022, 8(6): 3131-3141.(JCR Q2,中科院TOP期刊,IF 5.2)
8. Peineng Zhong, Jinchang Xu,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s of a Regolith Environment Simulator for Lunar Polar Region Exploration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Design (ICMD2023), Oct. 20-22, 2023, Chengdu, China.(EI会议,Accept)
9. Jiabin Liu, Jiashu Feng, Jinchang Xu, et al. Mechanism Design of a Multi-rod and Wireline-coring Drill Tool for Seafloor Sediment-sampling Robots [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 (ICARM), Jul. 8-10, 2023, Sanya, China.(EI会议)
10. Riyue Wu, Wei Wang, Jiabin Liu, Zeng Zhao, Jiawei Dong, Zhiwei Long, Lin Zhong, Jinchang Xu, et al. Mechanism Design of a Self-submersible Planetary Drilling and Sampling Robot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Design (ICMD2023), Oct. 20-22, 2023, Chengdu, China.(EI会议,Accept)
11. 张涛,许锦昌,钟沛能,等.一种模拟钻探月球永久阴影区的实验设备.(发明专利)
12. 张涛,许锦昌,刘家斌,等.一种时空特征融合的月壤钻进温度实时预测方法.(发明专利)
13.张涛,许锦昌,於双飞,等.一种基于上升段数据的TBM稳定段性能参数预测方法.(发明专利)
14. 张涛,钟沛能,许锦昌,张广飞,赵曾,赵忠贤,刘家斌,武日月,董佳伟,王伟.一种星壤自动收集封装设备.(发明专利)
15. 张涛,钟沛能,许锦昌,刘家斌,张广飞,叶旻辉,武日月,董佳伟.一种具有测温系统的钻具.(发明专利)
16. 张涛, 刘家斌, 许锦昌, 朱海飞, 管贻生. 一种绳索取芯式钻采机器人与序列规划方法及控制系统. (发明专利)
17. 张涛,王伟,李伟强,许锦昌,管贻生. 一种仿生水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18. 刘家斌,张涛,叶旻辉,武日月,钟沛能,许锦昌.一种多杆接卸式旋转冲击螺旋钻机.(发明专利)
对我影响最深的科研经历是与师弟作为项目的主要参研人,受邀到中国航天五院-529北京卫星制造厂完成了两个关于中国“嫦娥七号”探月工程的子工程项目。突然接到项目的时候其实是懵的,因为我们从来没做过这种大型的工程项目,并且项目的内容是我不太熟悉的方向。该项目是一个多企业及高校合作的大项目里的子项目,各单位相互完成相应的部分及功能,最后汇总协同在一起完成大实验。
项目的时间周期很短,各单位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一旦某一环出现问题,下一环就无法进行。虽然倍感压力,但也很兴奋——这确实是一个难关,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能原地踏步,敢于挑战自己,才能够真正的进步和成长。“就算要搞的东西是你没接触过的,没关系,去学!” “时间太紧了,没关系,咱加班!”我给自己加油鼓劲,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只要坚持下来,真的会看到自己在进步。最终,我和师弟成功完成了这两个项目,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落地,为中国航天五院解决了关键的技术应用问题。这一年的项目经历,不仅扩展了我的研究领域,还锻炼了我的工程能力。也因有了这个宝贵的履历,我在申请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得到博导们的青睐,让我有机会到更广阔的平台继续走学术这条道路。
我参加了两次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进行现场汇报,两次均获“一等奖”及收获奖金。多参与学术论坛是很有用的,多出去走走看看,不要闭门造车,就算和自己课题不相关也很鼓励去听一下学习一下。对研究生来说,参与学术论坛可以让你接触专业大牛,积累经验,扩展视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打开研究思路。如果能够在论坛上进行分享和演讲,还能够收获到与专家学者的点评建议或交流探讨的机会,能得到很大提升。
我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参与省级以上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相关科研竞赛6项,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项,竞赛经历能够很好地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其实,我觉得研究生阶段参加学科竞赛和搞科研并不冲突,可以相辅相成。在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可以拿课题或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去尝试参加相应的科研竞赛,这样便可对自己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或检验,还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完善和改进,若有幸得奖,还能收获宝贵的奖项扩展自己的履历。
余永诗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生
曾获一等奖学金
发表SCI论文3篇
其中一作2篇
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
授权专利1项
1. Yongshi Yu, Shitan Xu, Yang Yang, Yu Yao, Ghulam Ali, Zetian Tao, Xianhong Rui*, Yan Yu*. Highly Sodiophilic Heterostructures Toward Dendrite-Fre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1914.
2. Shien Zhong, Yongshi Yu, Yi Yang, Yu Yao, Lifeng Wang, Shengnan He, Yaxiong Yang, Lin Liu, Wenping Sun, Yuezhan Feng, Hongge Pan, Xianhong Rui*, Yan Yu*. Molecular Engineering on Solvation Structure of Carbonate Electrolyte toward Durable Sodium Metal Battery at −40 °C,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1169.
3. Yongshi Yu, Yi Yang, Fang Tang, Shitan Xu, Lin Liu, Chen Xu*, Xianhong Rui*. Modified metallic current collectors for sodium metal anodes.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2023, 27, 1345–1362.
4. 余永诗, 夏先明, 黄弘扬, 姚雨, 芮先宏, 钟国彬, 苏伟*, 余彦*. 钠金属负极人工界面保护层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术, 2023,12(05):1380-1391.
5. 芮先宏, 余永诗, 陈栋, 刘琳. 一种钠金属电池用Al-V合金薄膜基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 2022 1 0496870.7
铝集流体表面构建V/VOx异质结构,这个工作我从研一探索到了研三。起初,我的目标是合成铝钒合金,但由于钒的熔点远高于铝集流体,这使在保持集流体性能的同时形成合金变得极为困难。经过无数次尝试和失败,我曾一度考虑放弃这一课题。然而,与导师和师兄深入讨论后,意识到尽管未能成功合成合金,但可以形成由钒及其氧化物组成的异质结构。这一转变的灵感最终引导我们将这些材料组装成电池,并惊喜地发现其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由于前期的探索和实验耗费了大量时间,直到研究生三年级,我才得以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并发表为学术论文。回首过往,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正是这份坚持不懈,最终使得这一研究得以开花结果。
本科时,我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三下乡活动,去偏远地区支教,体验当老师的感觉。那时候在辽宁读的大学,冬天零下十几度,冻得腿抽筋,早上还得跟我的下乡小队去跑步锻炼身体。我们小队成员分工明确,调研的调研,授课的授课,做饭的做饭,晚上就坐炕上汇报工作。虽然环境很不友好,但是让我收获颇多。学生们的笑声,队友间的互助,当地村民的好客,让我至今记忆深刻。我喜欢这种有意义并且有收获的活动,这些美好的体验成为我心底难忘的念想,也支持着我向前奔跑。
朱晓晴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生
曾获新生一等奖学金
学业一等奖学金等
一作发表SCI二区论文4篇
1. Zhu X, Wang B. Hybrid nanostructure with two-dimensional grating for resonance waves self-referenced sens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23, 123(20): 202202.
2. Zhu X, Wang B. Square-package arrays for efficient trapping of terahertz waves.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23, 159(1): 014705.
3. Zhu X, Wang B. Metamaterial wide-angle dual-band absorber with graphene surface.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2022, 32: 102118.
4. Zhu X, Wang B. Solar energy broadband capturing by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titanium metal.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60(16): 164704.
入学后,我进入王博教授课题组进行学习,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微纳光学器件。一开始的主要任务是软件以及理论方法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无法自主解决的困惑,这个时候需要积极请教导师和师兄师姐,找出问题的根本并反复回顾与练习。另外,在组会交流中要积极汇报与沟通交流,在反馈中收获,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结合已有的实验条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方向深入学习。通过搜集、阅读和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已发表的研究工作及其存在的仍需改进的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并结合研究背景和意义展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度,这样更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研究工作是枯燥繁琐的,更需要严谨认真对待。在撰写论文中,我认为细节十分重要,除文字内容以外的格式、语法、图表等问题亦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检查的,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此外,在遇到问题时需要保持良好心态,梳理、解决问题,尽量多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阶段性的总结反思,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方法或是心态等等,及时去调整复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学习的节奏,太在意外界容易造成困扰和内耗,这个时候需要学会转移注意力,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放松身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给予自己鼓励,培养信心,不断努力,成功的彼岸终会到达。
拼搏成就非凡
为他们点赞!
让我们向优秀学子学习
成为更好的广工人
成就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广工,生日快乐!
高分秘籍有没有!?
奖学金,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