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偏爱“玩梗式”表达

文摘   2024-11-17 00:00   河北  

华哥好物推荐:


聚焦网络,年轻人乐此不疲地“玩梗”:“公主请”“北京到底有谁在啊”“City不City” “上班恶心穿搭”……这些生活热梗、旅游热梗、消费热梗等让人应接不暇。

有人说,我们已进入一个“万物皆梗”的时代,言必带“梗”、无“梗”不欢。这些网络热梗潜藏着年轻人的哪些“小心思”,又折射出什么样的心态?一起了解。

01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玩梗”?

网络热梗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其能够触动并唤起年轻人的心理情感共鸣,而后以一种或幽默搞笑、或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出来。不管以哪种方式爆火,热梗都表现了对年轻人情绪价值的充分关注,精准定位了打动年轻人的情绪关切点。

网络热梗精准回应了青年群体的心理诉求,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快乐源泉和情感出口。热梗燃爆于网络,但其根源于社会发展与青年心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更加突出。当社会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时,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等高层次需要开始备受关注。早期的“宫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车”等耳熟能详的热梗都是与基本物质生活相关,相比之下,现今的网络热梗“想你的风吹到了……”“集美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愈加突出的归属、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情绪需要。

对社会竞争压力、负面心理情绪的释放。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网络热梗“稳定发疯”一词的出现,就是源于一些年轻人看似在“发疯”的行为,其实是用愤怒的表达,达成普通的沟通无法达成的目的。年轻人在使用此热梗时能得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接纳。青年通过网络热梗表达降解负面情绪体验、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追求自我、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

02

热梗背后那些不容忽视的情绪价值陷阱

热梗爆火反映了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喜爱偏好。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价值具有双面性,当过度陶醉于情绪价值时,其背后也潜伏了一定的风险和陷阱。

沉溺于情绪价值实现的快感而丧失情绪调节能力。若长期受情绪价值话语影响,容易被他人定向投放的情绪价值左右,陷入情绪价值的认知失调。网络热梗“燕子,没有你我怎么活啊”的接受者的情绪体验是高度被需要、被认可、被亲近。但是,当过度依赖于情绪价值供养、自我封闭于情绪价值体验的心理舒适区,可能会导致一些年轻人的心理功能弱化、情绪调节能力降低。

容易被情绪价值捆绑而作出非理性决定,产生不合理消费。如,当直播间的网络主播喊出“榜一大哥”时,感受到被尊崇的情绪价值快感会让一些网络受众做出更多的打赏行为。由此可见,人一旦沉迷于这种情绪价值话语设计带来的情绪快感时,可能会将自己同情绪价值捆绑起来,而忽略情绪价值话语背后隐藏的真实诉求与替代成本。

贪恋情绪价值话语表达而停留在舒适圈。比较典型的像“抛开事实不谈”的热梗,就是将年轻人的情绪感受调动起来,回避理性与社会现实,让年轻人停留在情绪共鸣的网络虚拟心理舒适区。身处这种虚拟心理舒适圈中,一些年轻人可能会由情绪引导而作出同实践逻辑不相符合的感性决策与脱离社会正轨的冲动行为选择。

03

玩梗也要有“边界感”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网络热梗也存在过度娱乐、“三俗”、传递不良价值观和消极情绪的烂梗问题。在青少年甚至儿童群体中出现了无梗不讲话、玩梗无度、滥用成伤的现象。一些带有粗俗、暴力字眼的网络烂梗成了“趣味载体”,他们在日常对话和课堂写作中,时常不分场合、不合时宜地玩梗,分不清线上和线下的语言界限。

玩梗需要有“边界感”,在网络热梗的传播和狂欢中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智,让玩梗成为一代人与生活对话的工具,而非“陷阱”。

对于年轻人而言,最为关键的还是要选择正确恰当的情感宣泄方式,去体悟生活里的美好,活出自我,活出真实。

来源:人民论坛网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本号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华哥读报
华哥读报 华哥带您读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