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时代丝绸之乡文化新活力——昌邑市柳疃镇柳疃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案例

文摘   2024-12-04 07:41   山东  

激发新时代丝绸之乡

文化新活力

昌邑市柳疃镇柳疃社区15分钟
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案例







基本情况

柳疃镇位于昌邑市区以北10公里,渤海莱州湾南岸,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是近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生态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同时拥有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省级园林城镇等60余项省级荣誉,2019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丝绸文化之乡”。2019年被评为首批潍坊市公共文化示范镇。

潍美·柳疃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是以柳疃镇区为主阵地,以柳疃镇综合文化站为圆心,辐射柳疃村、东陈村、阎家庵村、高隆盛村、姜家堤子村等8个村庄和政亨园、龙苑小区等居民住宅区,含人口5800余人,文化圈内已有潍坊侨史馆、昌邑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柳疃丝绸技艺非遗工坊、永庆成古法糕点非遗工坊、恒顺公黄酒非遗工坊、朝阳广场、烟柳水岸千米健身步道、龙溪湿地观光带、半屋伴读城乡书房、东陈龙河乡韵广场、和风广场、龙河广场、龙河大戏台、潍河观景台、柳疃镇史馆及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史馆等共计28处文化活动场馆,将丝绸元素、历史场景、乡愁记忆有机融合,强化对丝绸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将各场馆、景点串点成线,充分释放柳疃经典文化的“丝绸效应”。

镇区小龙河俯瞰

潍坊侨史馆外景

朝阳广场

烟柳水岸千米健身步道

龙溪湿地健身步道

昌邑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

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

柳疃丝绸技艺非遗工坊

柳供月饼非遗工坊

恒顺公黄酒非遗工坊


主要做法及成效


◆ 完善设施网络,以群众为中心的文化空间遍地开花。潍美·柳疃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地处镇中心地带,人口密集,商贸繁荣,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经过多年深耕打造,已形成镇级引领示范、村级各具特色、博物馆集中展示、广场星罗棋布、景点串珠成链的整体空间格局。

柳疃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利用现有公共场所,保证优质惠民文化服务对群众生活区域的全覆盖,将柳疃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指挥中心,兼具教育培训、文化体验、成果展示等多种功能,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基地,发挥好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上下联通等功能,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让文化圈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事情,让生活圈直抵群众日常生活,形成了“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依托柳疃母亲河——小龙河打造的烟柳水岸、龙溪湿地生态观光带,为文化生活圈描绘靓丽底色,龙河公园、朝阳广场、龙河乡韵广场等地,满目皆翠、笑语如织,现已成为群众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潍坊侨史馆、昌邑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等作为传承丝绸文化的重点基地场馆,对圈内群众和游客免费开放,成为人们铭记乡愁、继往开来的精神家园。

圈内拥有一项省级非遗、一项市级非遗和两项县级非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主题建立了柳疃丝绸技艺非遗工坊、柳供月饼非遗工坊、永庆成古法糕点非遗工坊、恒顺公黄酒非遗工坊等非遗工坊,经常性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举办非遗大集,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并帮助拓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将非遗传承、展示、转化实现有效融合,人们不必东奔西走,在这便可以一览昌邑非遗的时代魅力。

在华信丝绸旧厂区这处省级工业遗产内,通过深耕丝绸文化内涵、探索新时代文化创意表达,打造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区。既能在时代记忆博物馆、丝绸工业展示馆中体验激情岁月里的奋斗史,也可以在芳华酒吧、半屋伴读城乡书房、创客空间里抚慰心灵、感受活力,历史变迁的沧桑和现代创意的新颖在这里相得益彰,工业游、研学游各种旅游业态吸引着圈内群众和各地游客。

潍坊侨史馆

文化站内景

半屋伴读城乡书房

东陈村史馆内景

永庆成糕点网络销售

丝路绸语文创园

半屋伴读城乡书房

丝路绸语文创园芳华酒吧

丝路绸语文创园镇史馆

丝路绸语文创园丝绸工业历史展示馆

丝路绸语文创园年代记忆博物馆

◆ 培育特色品牌,以群众为主角的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潍美·柳疃社区文化生活圈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节庆活动等各类文体活动50余次,参与群众达数万人。其中“柳疃新春大拜年”“桑葚采摘季”“柳疃之夜广场舞大赛”“丝绸文化节”等更是成为连续举办的品牌活动,吸引附近村镇的上百名文艺爱好者参加,让柳疃群众文化影响力屡屡“破圈”,与周边各地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通过加强文化团队和文化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文化圈内共有柳疃秧歌舞蹈队、朝阳舞蹈队、东陈舞龙队、龙河戏曲演出队、昌邑市辉煌鼓乐团、文山诗书社柳疃龙河分社等9支群众文化团队。其中柳疃秧歌舞蹈队、朝阳舞蹈队、龙河戏曲队等多支队伍分获县级“十佳”广场舞队、全民才艺大赛优秀表演奖等,东陈舞龙队、辉煌鼓乐团等获评镇级最佳队伍;圈内的民俗表演队伍还多次受邀参加昌邑春晚、“文化进万家”等大型演出活动;龙河诗书社每年开展书画创作、诗文征稿、研学培训等10余场次,并每季度固定编印《龙河文苑》报刊,现已刊印29期。

培育文化骨干,吸引和鼓励乡村文化能人积极参与圈内文化事业,建设多方参与、融入群众、乡情浓厚、服务桑梓的文化队伍。目前配备镇级专职工作人员4名,兼职2名,社区文化管理员1名,村级文化管理员3名,各社区工作者、村两委干部共同参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运行管理服务。还拥有文化志愿者60多人,在理论宣讲、演出策划、舞蹈排练、声乐指导、乡风建设等方面均有所贡献,其中付春丽被评为潍坊市基层文化带头人,高淑英家庭、姜言成家庭被评为潍坊市文化模范家庭。构建起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有力有序有效运行提供人才支撑。

柳疃村春节文艺活动

东陈“六一”亲子夜跑

龙河乡韵广场文艺演出

朝阳广场庆文艺演出

龙河大戏台文艺演出

朝阳广场夜晚排练

潍河观景台文艺演出

《龙河文苑》报刊

◆ 坚持以文化人,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潍美·柳疃社区历史底蕴浓厚,红色文化代代赓续,圈内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12处。在文化设施建设之余,潍美·柳疃社区生活文化圈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全路段实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在柳疃街、东陈村主干道等沿线房屋绘制墙画,使昔日的丝绸商贸繁荣景象与今天的和美乡村画卷交相辉映;建成了省内首个乡镇级碑林,打造了开放式的红色丝绸文化长廊,建设了长者食堂和“东陳大牌檔”,既帮助解决周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又发展了乡村特色“夜经济”,为文化生活圈注入了“人间烟火气”,圈内群众文化生活有声、有色、有味,收获直达人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潍美·柳疃社区生活文化圈先后获评全国“书香社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在首届丝绸文化节获“中国丝绸文化之乡”授牌,圈内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获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丝绸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潍坊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潍坊市侨法宣传示范基地等称号,潍坊侨史馆入选第一批“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潍坊市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昌邑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 示范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非遗工坊、山东省民营博物馆(全省首家民营丝绸博物馆)、潍坊市非国有博物馆,柳疃丝绸技艺非遗工坊入选潍坊市第二批市级非遗工坊认定。在山东省乡村(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柳疃镇综合文化站获评特级站,所运营的“龙河弯弯”视频号在2024年连续获得全市文化站“最佳视频号”称号。

小学生参观潍坊侨史馆

潍坊侨史馆公益课堂

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丝绸研学游

中国丝绸文化之乡授牌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丝绸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龙河乡韵广场红色人物
柳疃社区墙画
东陈长者食堂

东陳大牌檔夜景


工作启示和下步打算

◆ 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进一步挖掘非遗项目和红色资源,推动柳疃丝绸、海丝原点、山东侨乡、柳供月饼等文化符号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发挥“丝绸之乡”“博物馆小镇”的优势带动作用,提升旅游服务业的品质和多样性,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紧跟时代热点,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 坚持文化供给与文化造血的融合。完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链条,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的提质升级,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各界人士参与文化产业建设,通过“跨村联建”“共富公司”等工作推进,吸引“文化合伙人”以资金、技术、创意等多种形式“入股”,共同参与到文化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中来,激发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文化创造力和活力。

◆ 坚持文化服务与社会关怀的融合。打造“公共文化+”科技、教育、养老、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融合发展,细化到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揽子文化活动菜单,与圈内的柳疃镇卫生院、柳疃中心学校、柳疃镇养老院及镇直各部门合作,实现规划契合、资源整合、政策配合,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15分钟品质生活圈,如一幅精美的田园画卷,不仅描绘了发展变迁,更勾勒出群众幸福生活的轮廓,温暖了乡村的每个角落。下一步,柳疃镇将以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为核心,提升乡村文化生活的品质与魅力,让“乡风韵味”与“乡村景致”相映成趣,让文化之花在幸福田园画卷上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锦绣柳疃
魅力柳疃旨在传递党政信息,服务干部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开展互动交流,为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柳疃不懈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