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第一!连续7年第一!渝北,凭什么?
文摘
2025-01-20 10:46
重庆
2024年12月30日
“2024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成果发布会”
举行
发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区县
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等三项智库成果
根据《报告》
在2023年全市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中
渝北区以95.14分保持全市第一
这也是渝北区连续7年收获该排行榜第一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源于“三个大招”
仙桃数据谷第一招:抓创新主体
向“新”而行 激活企业创新源动力
“能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评审,不仅是对我们公司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力鞭策和鼓舞。”重庆弥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此前被纳入渝北区“高企后备库”。为帮助企业“破局出圈”,渝北区科技局落实服务专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向该公司宣传最新政策,派遣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和评估,并邀请专家对该公司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渝北区科技局指导帮助,该公司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评审。弥强检测并非个例。近年来,渝北深入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具备高成长潜力、研究开发实力强、具有一定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不断壮大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群体,汇聚起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2024年,渝北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241家(区属608家),总量达到8580家(区属3390家),区属目标完成率125.56%;2024年,渝北区兑付2022年获认定185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2950万元,培育高企511家(区属174家),总量达到1448家(区属572家),区属目标完成率102.14%。重庆聚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难以调控的世界性难题;再升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细玻璃纤维”为国产大飞机C919穿上轻薄“棉衣”;物奇微电子已量产国内首颗1x1双频并发WiFi6芯片;北斗智联自主研发的“北斗车载智能座舱”在全球首批实现北斗上车……第二招:抓技术转化
向“远”谋划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率
再升科技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研究工作
2024年,渝北区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20家,其中国家级6家;2024年,渝北区新认定市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9家、科技型企业孵化器9家,入孵企业团队达1210个。推动创新平台的集聚只是第一步,渝北还在想方设法让科技成果产生化学反应,释放乘数效应,助推科创之路越走越宽广。渝北区积极深化科技招商改革,完善产业图谱、创新地图,加强与龙头企业、央企、孵化器、智库、联盟等联动,联合园区先后引进联通(西部)数字生态产业园等项目3个。渝北区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11个重点技术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资金支持799万元,北斗智联“高阶智驾导航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翼动科技超微型“黑刺”无人机填补国内最小工业级无人机空白。渝北区推动北斗智联等争取市级科研项目76个、资金支持3840万元。渝北区持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梳理重庆工职院等高校可转化专利科技成果1315项,陆续开展“科技成果入园进企暨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对接会”“科技成果入园进企”等成果对接活动。渝北区新增技术合同交易补贴政策,深入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预计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00亿元。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2024年,渝北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34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聚购科技、地矿研究院、中环建设3家企业牵头的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长安软件获企业技术创新奖。第三招:抓要素集成
向“优”发力 增强区域科创向心力
2024年,渝北区依托35.71亿元“天使、风投、担保”科技基金池,累计为6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8.74亿元。其中新增知识价值信用贷1.25亿元,累计为572家科技型企业放贷12.2亿元。落实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据实补贴3家企业担保服务费12.8万元,累计补贴388家1243万元。推荐3个项目进入市种子基金路演,其中禾维科技公司项目代表我区进入市侨联创新创业路演;科技创新再贷款推荐1514家企业入库,占全市36%,纳入备选库94家,占全市31.44%。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才引育更是不容忽视。2024年,依托“国才会”“智博会”等平台,渝北区深入实施“渝跃行动”、新重庆引才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28名高层次人才入选“鸿雁计划”,人才总量突破36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5.5%,高技能人才达11.6万人,领跑全市。渝北区加强“四站”政策扶持,新引进博士后46名,重邮互联网研究院、重产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新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智工作站1个,累计创建海智工作站7个,已建设院士工作站2个。渝北区优化人才服务,深入推广全市“渝才荟”人才服务系统,以“重庆英才服务”品牌为统揽,累计吸引1603名人才入驻平台,其中市级A卡人才335人;为青年人才提供住宿“三免三减半”服务,青年人才驿站累计入住6163人次。来源:渝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