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渝北区勇立潮头,积极作为,充分发挥重庆高水平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的重要作用,这片 1400 多平方公里的热土正发生令人惊叹的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与担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工业产值创新高 经济发展添动力
2024年,渝北工业发展成绩斐然,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达4119 亿元,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汽车产业作为渝北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长安汽车、赛力斯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长安汽车2024年成功推出“新蓝鲸动力”、金钟罩电池、SDA数智平台等核心技术,助力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攻城略地。2024年11月,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98.4%,稳居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阵营。赛力斯超级工厂投产后,产能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旗舰产品问界M9成为国内高端车市场的一匹黑马。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渝北汽车产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电子信息产业同样表现出色。重庆传音科技在渝北实现产值跨越增长,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两大链主企业助力渝北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530亿元,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此外,渝北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软件信息企业超4000家,营收近400亿元,增长17%。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渝北积极抢占北斗应用、元宇宙、AI及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汽车产业作为渝北产业“家底”中的重中之重,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自然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2024年,渝北瞄准产业痛点,精准发力,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4月,市政府与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方大重庆航空城,通过“12341计划”,撬动超千亿元投资,打造世界级企业总部、航空国际枢纽和临空经济产业链。两个月后,方大航空国际总部正式签约入驻渝北,航空关联企业纷纷落地,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当前,渝北正依托方大集团以商招商,大力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业、航空运输及物流等相关产业,聚焦航空客运货运、航空食品、航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培训、航材交易等领域精准发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2024年,渝北以“开局就是冲刺、起步就是决战”的干劲,加快推动重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加速投资放量,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大洋电机项目从开工到完工仅用9个月,提前3个月完成建设,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市级重点工程碑口水库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历经4年多建设完工,投用后将实现年平均灌溉供水量约1285万立方米,年发电量将达3289万千瓦时,有效提高渝北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战略储备。渝北换流站作为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终点,土建和电气设备安装有序推进,建成后每年可从新疆输送超360亿度电,增强重庆电网保供能力。洛碛港一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目前已完成部分关键工程施工,建成后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655万吨。“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未来。”渝北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渝北在重大项目储备上持续用力,共策划储备争资项目232个、总投资346亿元,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蓄足高质量发展后劲。聚焦“三攻坚一盘活”,渝北在国企改革、园区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2024年,渝北已成功组建临空投资、空港城发、战新产业三大集团,压减企业法人14户,减亏扭亏25户,区属国有公司累计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约94.98亿元、回收资金约27.02亿元。”渝北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渝北还以前沿科技城等园区为产业承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设置亩均税收50万元,产值1500万元标准线。其中,占地面积仅2平方公里的仙桃数据谷,注册企业却达到1788家,累计实现营收达530亿元,生动诠释了“寸土生寸金”的新境界。在改革推动下,渝北开放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1-11月进出口总额1489.3亿元,占全市23.5%,位居第二;江北国际机场通航全球231个城市,客货运吞吐量连续6年全国前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 年新增经营主体超2.9万,总量超20万户,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超7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26%,高技能人才10.85万人,总量居全市第一,区县科技竞争力连续7年保持全市第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超300平方公里,人口超300万,公园超300个,轨道里程占全市三分之一,超充站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七分之一,总量居全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334.5 亿元、增长 30.6%,规模全市第一。拼搏奋进的2024,渝北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勇于突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继往开来的2025,渝北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区担当、作出渝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