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活人殉葬有多恐怖,活人在封闭的墓穴中究竟能活多久?

时事   2024-11-08 07:05   广东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个既神秘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习俗,尤其是那些皇帝和贵族的墓葬,活人殉葬的现象并非罕见。
而关于这种残酷的制度,许多人不禁会有疑问:被封闭在墓穴中的活人,究竟能够存活多久?他们的结局是如何的?这些陪葬者,是否真的心甘情愿陪伴他们的主人走向另一个世界?

从商周的血腥仪式

到秦朝的“象征性”殉葬

殉葬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社会,商朝的贵族和统治阶层非常重视死后世界的存在。
在他们看来,死后的生活和生前一样需要奴仆的伺候,因此殉葬成为了当时彰显地位的一种方式。
考古学家在殷商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殉人的遗骸,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殉葬者并不是自愿的,根据考古发掘的数据显示,很多殉葬者是在还活着的时候被埋入墓穴的。


这些被迫殉葬的奴隶、仆人,甚至是宠物,无论生前地位如何,最终都成为了墓主人的“陪伴品”,他们或许在生前也曾为奴为婢,但死后的待遇却更加悲惨——被封在漆黑的墓穴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那么,他们在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呢?
现代科学推测,殉葬者的存活时间与墓穴的密闭程度、陪葬人数以及氧气消耗速度息息相关,考古学家曾推测,如果墓穴中的陪葬者少于18人,他们可能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存活三天左右,但如果人数超过了56人,这些陪葬者可能连一天都撑不过去,氧气的耗尽、极度的恐惧和饥饿让他们在短短时间内走向死亡。


在商周时期,殉葬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活人殉葬和死后殉葬。活人殉葬自然是最残酷的,而死后殉葬则是将已经去世的陪葬者与墓主人一同下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活人殉葬逐渐成为了彰显权威的手段,尤其是在那些大型的帝王墓葬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到了秦朝,殉葬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王,追求的是前所未有的尊荣和威严,他在生前便开始筹备自己死后的陵墓,而殉葬自然也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史料记载,秦二世胡亥为了给父亲秦始皇陪葬,竟然杀害了上万名宫妃、工匠和兄弟姐妹,并将他们封闭在陵墓中,永远陪伴秦始皇。


然而秦始皇也并非完全迷信残酷的活人殉葬,他命令工匠们制作了规模庞大的兵马俑,作为象征性的陪葬品。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地伫立在陵墓中,仿佛是为了在阴间继续守护秦始皇的“军队”,虽然有传言说这些兵俑是用活人铸造的,但现代科技已经证实它们是由陶土制作而成,并没有使用任何活人。
兵马俑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殉葬制度的一种变革,虽然秦始皇依然要求大量的活人陪葬,但他也开始尝试用象征性的手段来代替部分的血腥仪式。
然而这种“象征性”的殉葬并未完全消除残酷的活人殉葬现象,那些因为陪葬而丧命的宫妃和工匠们,依然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牺牲品。


起起落落

进入汉朝后,殉葬制度开始有所转变,尤其是西汉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逐渐意识到殉葬制度的残忍性,并开始尝试废除这一习俗,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儒家提倡“仁爱”和“人命关天”的理念,这使得政府开始下令禁止人殉。
尽管如此,在汉朝的某些偏远地区,殉葬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汉元帝时期的赵缪王,他竟然强迫16名奴婢为其殉葬,最终引发了朝廷的惩罚。
可见,虽然朝廷下达了禁止人殉的命令,但在一些贵族中,殉葬依然是一种彰显身份和权力的“特权”。


不过到了明朝,殉葬制度又一次复苏,尤其是在宫廷中,这一现象尤为盛行,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皇帝,他在明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控制欲和残忍性,而在他去世时,他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了对殉葬制度的推崇上。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去世后,他下令50名后宫妃嫔为其殉葬,这些妃嫔,有的刚刚生产,有的年纪尚幼,却都无法逃脱这场死亡的命运。
她们有的被赐予毒酒自尽,有的则被白绫缢死,甚至还有的被灌入水银以防止尸体腐烂,这种做法无疑是极其残酷的,但在当时的帝王看来,这却是彰显自己权威的手段。


明朝的殉葬制度直到朱祁镇时期才得以废除,朱祁镇虽然在明朝历史上备受争议,但他废除人殉制度的决定,无疑是他统治期间的一个英明举措,自此之后,明朝的殉葬制度逐渐走向了终结,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却仍然深远。
清朝初期,殉葬制度依然存在,顺治帝去世时,有超过30名妃嫔为其殉葬,并随同顺治帝的灵柩一同出殡。
这一场景让康熙帝感到极其不忍,他在继位后迅速下令废除人殉制度,标志着殉葬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终终结。
尽管如此,清朝早期的满洲贵族中依然存在让妻妾或家仆殉葬的习俗,直到康熙帝的废除令颁布后,这一陋习才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封闭墓穴中的绝望

那么那些被封闭在墓穴中的活人,究竟能存活多久?根据现代考古学家的推测,殉葬者的死亡时间取决于墓穴的密闭程度和陪葬人数。
如果陪葬人数较少,这些殉葬者可能在墓穴中存活两到三天;但如果人数较多,氧气耗尽的速度加快,他们甚至可能在一天内就会窒息而亡。
殉葬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制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权力、等级和死后世界的极端重视。
通过这一残酷的习俗,帝王和贵族们试图在死后继续享受他们生前的尊荣,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制度的残忍性,并逐渐对其提出质疑。


最终,康熙帝废除了人殉制度,标志着这一残忍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走向了终结,虽然殉葬制度已成历史,但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人性的拷问,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人物娱记)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水煮历史
水煮百年(www.shz100.com):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