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祭拜孙中山,得知守灵人20年未发饷,总理问:他给你多少钱

时事   2024-11-18 07:02   广东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这天,周总理特地带领各界代表一同前往香山,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这时,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迎面而来,他身着一袭黄呢制服,留着花白的胡须,这位老者,正是香山孙中山先生陵墓的守灵人。
周总理见状,连忙上前,亲切地问及老人家的生活情况及“恩饷”问题,当得知已经有20年未发饷时,周总理当即表示
“这个钱,人民政府要补发给你。”
那么,这位老者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何会如此执着,甘愿在这片陵墓旁,成为守灵人的呢?


“你是对国父有恩的人”

1956年11月12日,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的纪念日,中央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这一天,毛主席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
周总理特地带领各界代表一同前往香山祭拜,来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出面接待周总理一行人的,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也是孙先生先生陵墓的守灵人谭惠全
虽然谭惠全年事已高,留着花白的胡须,但仍步伐稳健,精气神十足,这身黄呢制服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发给他的。

谭惠全与周总理
这些年来,谭惠全一直小心翼翼地精心保存着这件衣服,看起来也跟新的一样,胸前佩戴的,是当年讨贼有功得来的勋章。
周总理亲切地询问起谭惠全这些年的生活情况,并突然想到了他的“恩饷”问题。
“那你当时是不是还有恩饷?是多少钱呢?”周总理关切地问道。
“有的,每个月60块。”谭惠全回答道。
“那后来呢?恩饷有没有继续发放?”周总理继续追问。
“谭惠全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道:“后来......就再也没有发过了......”


听到这里,周总理当即表示,这笔钱一定会全部补发给谭惠全,并且还专门为他加发了工资,直到他去世这笔钱才停发
随后,谭惠全带着周总理一行人在碧云寺内漫步,他站在总理的身边,详细地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当走到一棵古树前时,他停下脚步,指着树上的枝条说道:“这棵树有九个枝,清朝出了九个皇帝,都说这树是预兆。”
周总理仔细地数了数树上的枝条,然后微笑着说道:
“应该是十个才对,而那第十位皇帝就是被孙中山先生打倒的。我们要完成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要发扬光大。”
周总理还说:“你是对国父有恩的人。”


忠诚卫士谭惠全

谭惠全是广东顺德人,打小便跟着父亲习武,别看他的身材并不魁梧,但那身功夫却是实打实的,不容小觑。
谭惠全比孙中山小9岁,当时孙中山在广州行医,机缘巧合之下,两人有了交集。
孙中山看中了谭惠全一身的本事,再加之谭惠全这个人为人也比较老实,情绪稳定,做事也从不张扬,便将他放到了自己身边担任卫士。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包围了孙中山的住所,并对总统府进行炮轰,形势危急,谭惠全等卫士急忙护送孙中山撤离此地。


当众人告知陈炯明叛变时,孙中山是不相信的,他认为如果真的发生了政变,那么自己作为总统,就更不能离开了。
为了安全着想,宋庆龄表示不能一同撤离,不然目标太大,她表示:“中国可以没有我,但绝不能没有你!”
在众人的苦口婆心下,孙中山这才将衣服换下,乔装打扮了一番,跟随着卫士撤离。
谭惠全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武艺高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他是广东本地人,会讲白话(广东话),看起来也很瘦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个习武之人,因此,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他巧妙地掩护着孙中山,穿越了敌人的重重封锁,最终将孙中山安全地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而宋庆龄和卫兵们则坚守粤秀楼,从凌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直到弹药耗尽,才突围而出。
为了表彰谭惠全的英勇表现,宋庆龄特意为他颁发了“讨贼有功”勋章,并刻制了一枚印章。


上面刻着的是“谭卫全章”,在之后的训词名单中,用的也是谭卫全这个名字,因此,谭惠全便有了这个别名。
孙中山先生一直为革命奔走操劳,即便是身患重病,也坚持工作,最终病情加重,无力回天,于1925年3月12日溘然长逝,享年59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遗体被暂时安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却不成想,奉系军阀张作霖竟做出不让逝者安息之事。
张作霖听信张总昌的“鬼话”,将自己在战场上的屡战屡败归结为孙中山停灵地的风水太好。


说什么正是由于此地的风水绝佳,在战场上暗暗帮了对方,这种胡言乱语任谁也不会信的,可偏偏张作霖就信了。
于是,便派人前往碧云寺大吵大闹,说什么也要将孙中山先生的棺椁给砸了,将遗体毁掉,不然绝不罢休。
急得谭惠全一时间竟不知怎么办才好,正当他发愁之际,一个身影在脑海中浮现,管不了那么多了,只好试一试了。
不多时,谭惠全便出现在了张学良的府邸,张学良听后表示这个事情交由他来办,如果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将谭惠全送走后,张学良立刻召见了张宗昌,将其一通大骂,并禁止其前去闹事。
张学良虽然有心相助,但却无法左右他父亲的决定,张作霖铁了心一定要毁掉孙中山的遗体。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于是便迅速联系谭惠全让他尽快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转移。
几番波折之下,谭惠全等卫士们为了孙中山先生遗体的安全,只好将重新换了个棺材,并趁着夜色,将其安置到了一个山洞里


直到张作霖去世后,谭惠全等人这才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移了出来,将其重新放回碧云寺。

坚守36年的守灵人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移至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谭惠全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孙中山先生生前所穿的衣物,被留在了北京香山的碧云寺,这里,也成为了他的衣冠冢。
而谭惠全也选择留下来保护衣冠冢,这一守护,便是漫长的36载春秋。


在孙中山先生遗体离京的那一刻,谭惠全肩扛灵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他以这样一种深情而庄重的方式,为先生送上了最后一程。
当时在此留守的,加上谭惠全,一共有5人,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的薪金便被停止了发放。
除谭惠全之外,其余四人都离开了这里,想想也难怪,毕竟战乱时期,不止要考虑自己,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
谭惠全的家庭同样陷入了困境,他们的生活异常拮据,常常连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谭惠全之子谭志泉
即便如此,谭惠全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他始终坚守在碧云寺,守护着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
谭惠全的十个孩子中,有的孩子刚一生下来就夭折了,有的则是在战场上以身殉国,最终活下来的也没几个。
据谭惠全之子谭志泉回忆:那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煮点玉米面,一家老小分着吃。
其实,谭惠全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武艺和厨艺谋生,不少餐馆都曾慕名前来邀请他下山任职,但他都一一婉拒了。


对此,谭惠全表示,他不想离开,当然也不能离开,这些年来守灵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现如今只剩下了自己,自己走了,谁给先生守灵呢?
当时,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曾来过碧云寺,谭惠全面对日军手中的枪炮,始终没有退后一步。
这些年来,他变卖了家中的一切可以变卖的物品,只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但有两样东西,他始终精心保存着——那就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发给他的黄呢制服和“评判奖章”。


这两件物品,对他而言,是荣耀也是回忆。解放后,谭惠全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
之后在周总理的关照下,谭惠全每个月共能领到120块,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61年,谭惠全因病逝世,享年88岁,谭惠全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份对孙中山先生的忠心将永远留存......
从年轻时的习武强身,到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卫士,再到守护衣冠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未曾有过丝毫动摇。


谭惠全的一生,是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诠释,他对孙中山先生的忠诚,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上的职责,更是一种超越生死的信仰。
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崇拜,更是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

结语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谭惠全即便生活困顿,家庭支离破碎,也从未动摇过对先生的敬仰与守护。
谭惠全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依然能够坚守岗位,守护信仰,这充分展示了精神力量的伟大。

在日军侵略的危难时刻,他更是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谭惠全的一生,是对“坚守初心”的最好注解。(来源:品古观今)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水煮历史
水煮百年(www.shz100.com):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