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时事   2024-11-25 07:04   广东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
1948年10月27日,随着中野主力四个纵队东进徐蚌战场,淮海战役的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开始协同作战,这场原本局限于较小区域的冲突逐步演变成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关键战役。
当天夜晚,毛主席、刘伯承等中共中央高层在一个简陋的战地指挥所内紧急会晤。在探讨过程中,毛主席特别强调了统一指挥的重要性,指出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更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力量的领导小组。为此,他提议成立一个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五位同志组成。

贾汪起义与战役转折
1948年11月8日,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联手行动,在贾汪成功发动起义。此前,他们与中共地下组织保持密切联络,经过精心策划,确保起义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国民党军致命一击。当日,何基沣与张克侠指挥部下部队迅速控制了贾汪的要害位置,将国民党军的通讯、物资通道切断,同时安抚城内的百姓,防止混乱蔓延。

解放军接到消息后,迅速调整作战计划,抓住这个突破口,立即对第3绥靖区防线发起猛烈进攻。起义的部队与解放军迅速会合,使得整个防线出现了大片缺口,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11月10日,解放军山东兵团和中野先头部队紧跟其后,迅速向西推进,对正在西撤的国民党第7兵团展开追击。先头部队在行军途中侦查到敌军的动向后,当即展开了火力压制,将第7兵团的先头师截于中途,重创其防线。解放军步步紧逼,不给敌军任何喘息的机会,在三天的激战中,彻底粉碎了第7兵团的突围企图。
战局不断升级,国民党军第7兵团试图从运河一线突围,但面对解放军的重重包围,退路几乎被完全封死。到11月19日,解放军加大攻势,山东兵团和中野部队协同作战,全力猛攻敌军据守的几个关键阵地。经过连续的猛烈炮击和步兵冲锋,国民党军的防御逐渐崩溃,第7兵团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

至11月22日,解放军成功对第7兵团形成了合围之势,将其主力部队压缩在狭小的区域内。在各路解放军的步步紧逼之下,第7兵团的残部最终难以为继,兵力迅速消耗殆尽。此时,解放军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和夜袭手段,彻底瓦解了敌军的抵抗,最终歼灭了第7兵团的全部10万余人。

总前委的首次战地会议
在淮海战役形势全面好转的时刻,中央军委发来了指示电报,内容简明扼要。电报中,军委指出黄维兵团的覆灭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邱清泉、李弥等部队仍在坚守,但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中央希望“总前委”五位成员能在黄维兵团被歼灭后,立即召开一次会议,商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电报中特别提到,要为即将展开的渡江作战进行全面的筹划,确保在战场上继续保持攻势。

1948年12月16日傍晚,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从总前委驻地小李家村出发,驱车赶往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蔡洼村,与粟裕会合。此时,战场上的炮火仍时有传来,道路泥泞难行,但三人顾不得休息,一路上不断讨论着即将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作战方案。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三人终于在深夜抵达蔡洼村,粟裕已经在村口迎候多时。
刘伯承一见到粟裕,便开门见山地询问前线情况。粟裕详细汇报了黄维兵团的最新动向,并对邱清泉和李弥部队的部署作了进一步分析。他提出,虽然黄维兵团被包围,但要彻底歼灭还需几天时间,而邱清泉部队的顽抗可能会拖延更长时间。

第二天一早,谭震林也从山东兵团指挥部赶到蔡洼村。大家见面后握手寒暄,显得颇为亲切。这是五位总前委领导自中央苏区分别十余年后的再次重逢。

战时慰问与士气提升
1948年12月17日这一天,总前委五位领导人聚集在蔡洼村指挥部,一同召开了一场极为重要的会议。由于前线战事的顺利进展,尤其是杜聿明集团已经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基本没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大家没有再把杜聿明集团列为讨论的核心议题。

会议期间,五位领导人围着桌子展开了激烈讨论。粟裕首先提出建议,指出要趁胜追击,在渡江前进一步整顿部队,确保兵员、装备的补充到位。他详细分析了敌军可能的防御策略,并提出了突破江防的几个关键点。刘伯承则补充道,整编部队时,要特别注意新兵的训练和适应问题,确保在渡江作战时具备足够的战斗力。
正当大家在热烈讨论时,机要人员带着电报走了进来。这次电报并没有涉及战局的紧急指示,而是一封来自中央军委的“表扬信”。电报中,中央感谢所有参战将士的辛劳,并特别下达了奖励的指示。指示提到,凡是参加华东和中原地区战役的部队,每人发放1斤猪肉和5包香烟,以示慰问。对于不吸烟的士兵,可以用其他等价物品替代,而这笔开支由华东和中原两个军区共同负担。

会议结束后,谭震林匆匆启程返回山东兵团驻地,继续部署北线的战事。邓小平则返回小李家,开始根据会议内容调整中野部队的整编工作。

刘伯承和陈毅则稍作休整,随后驱车赶回西柏坡,准备向中央汇报这次会议的情况,以及对未来渡江作战的详细计划。抵达西柏坡后,他们立刻参与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向毛主席和其他领导汇报战役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如何将淮海战役的胜利成果继续扩大。几天后,刘伯承和陈毅处理完西柏坡的工作,再次返回小李家,与邓小平会合。

战后规划
从1948年12月16日开始,根据中央军委的最新部署,淮海前线的解放军暂时停止了对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的杜聿明集团的军事攻击。此时,杜聿明的部队早已陷入绝境,弹尽粮绝,但中央军委决定暂缓攻击,调整部署,配合华北战场的平津战役。

华东野战军派出许多宣传队和喊话队,对被围困的国民党部队进行劝降。士兵们日夜不停地用大喇叭喊话,劝说杜聿明部投降,并保证战俘的安全待遇。一些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的解放军官兵被安排前往前线,通过扩音器向曾经的同袍喊话,希望他们放下武器。
与此同时,各地的支前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和战斗力不受影响,华东局、中原局、冀鲁豫分局组织了大规模的支前队伍。整整543万民工奔赴前线,他们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赶着牲口,将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战场。各种车辆、小推车和牲畜在泥泞的道路上日夜穿梭,无论风雪交加还是道路艰难,民工们始终没有停下支援的步伐。
支前大军中,妇女、老人和青少年也积极参与,他们挑着米袋、背着干粮、推着满载弹药的独轮车。为了保障前线作战,民工们将一袋袋的粮食和一箱箱的弹药送到指定地点,还协助将伤员安全转运到后方。20.6万副担架上,11万多名伤员被安全转运。

12月下旬,在平津战场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中央军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根据命令,重新发起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前线指挥部的粟裕和刘伯承命令部队迅速从多方向发起强攻,将杜聿明集团分割包围在更小的区域内。
战斗从清晨开始,解放军炮兵部队首先发起猛烈炮击,将杜聿明集团的防线炸得支离破碎。随后,步兵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突击,一路冲杀,步步紧逼。至1月10日,经过数天的激战,杜聿明部的抵抗逐渐瓦解。最终,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集团,活捉了杜聿明本人,而邱清泉在突围中被击毙。李弥则在混乱中化装逃脱,但再无力回天。淮海战役至此宣告结束。(来源:正义)

——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水煮历史
水煮百年(www.shz100.com):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