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西部时间2025年1月18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19日11时30分),TikTok关停了对美用户的服务。
这是因为在2024年4月,美国两院通过了“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就要禁用”的法案。
不过仅仅一天之后,即美国西部时间19日9时30分(北京时间20日1时30分),TikTok就恢复了运营。
这是因为特朗普在当天做出了“不会处罚运营商”的保证。
至此,“TikTok封禁闹剧”告一段落。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TikTok未来就高枕无忧了,因为特朗普在恢复该软件运营的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条件:
成立合资公司,美国拥有50%的股份。
虽然未来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相对之前拜登政府要求的“整体出售”,特朗普的条件明显是一个巨大的让步。
所以对于TikTok而言,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特地重新推送一篇写于2024年3月份的旧文(当时封禁TikTok的法案刚刚在众议院通过),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一事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TikTok封禁闹剧”的来龙去脉,在文章的末尾还预判了TikTok自救的最佳方式。
其实“TikTok自救”案例所蕴含的道理,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抉择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
正文:
作者:观雨者
顾问:谈书
(2024年)3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352票赞成,65票反对,1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个法案,名字叫“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侵害法”。
该法案接下来还要提交参议院投票,考虑到众议院的结果如此一边倒,所以媒体普遍认为在参议院通过的概率不小。
而它主要针对的就是TikTok,即“国际版抖音”。
我去年(2023年)曾经聊过这款软件,当时它在美国的用户数量还是1.5亿,现在已经达到了1.7亿,超过了美国人口的一半。
在这种爆炸式的发展趋势面前,美国本土的“脸书”、“油管”、“照片墙”等社交软件都是弟弟。
但如果上文提到的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话,那么TikTok就要面临被美国全面封禁的局面。
对超半数人口使用的软件说封就封,美国政府的理由是什么呢?
表面上的理由就在法案的名称里,他们认为TikTok是“受外国对手控制的软件”,会侵害美国人的利益。
至于哪些国家是“对手”,美国人自己有个清单,里面的成员可以随时调整,不过我们基本上是清单里比较稳的那一个。
但如果因为TikTok源自中国就认定它是一个被中国控制的软件,那其实是非常冤枉的。
该软件早在2019年就开始接受美国政府的审查,这几年下来已经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做了大量的整改。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公司内部管理引入美国的监管人员;
数据放在美国公司的服务器上;
在美国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建立用户数据安全团队;
调整股权结构,将大多数股份分配给国际投资者和国外员工...
总的来说,现在美国人手机里的这个TikTok,已经是一个从运营到数据都受到美国严格监管和控制的国际公司。
现在看来这些姿势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了,除了彻底封禁外,美国政府还给出了另外一个选项,就是由一家美国政府信任的公司来进行收购。
对于这个选项,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姆努钦在3月14日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这是笔大买卖...TikTok应当由美国公司所有。”
确实是笔大买卖,TikTok在美国2023年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160亿美元。
目前这位行动力十足的前财政部长,已经开始着手组建负责收购的财团了。
明明可以直接抢,却还要开会投个票,他们真的,我哭死...
TikTok的CEO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了自己不知道公司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一个公司被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针对,真的是没有办法。
不过把这么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平台往死里整,美国自己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因为拥有1.7亿用户的TikTok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平台,它还成长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商业平台。
目前有超过700万的商家在上面经营,美国政府这种吃绝户的行为很可能会砸掉一大批普通美国人的饭碗。
然而尽管代价如此巨大,美国政府也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整天传播搞笑视频的TikTok到底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受到美国政府如此专注的“VIP待遇”呢?
说起来这个“罪”还真不小,确实是到了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的程度:
它动摇了美国社会的共识。
美式宏大叙事
从表面上看,人们能够展开合作的前提是拥有共同利益。但在现实中,仅有共同利益是不够的。
因为利益不会一直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还没有小钱钱进账的时候先合作起来,然后才能赚到预期中的收益。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靠什么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呢?
共识。
有稳定的共识,人们就可以在利益的起伏中维持稳定的协作关系,这就是包括现代国家在内的各种现代组织能够存在的基础。
而一旦共识出现动摇,即使是再大的组织和协作体系,也可能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
那么“共识”这个东西容易被动摇吗?
还真不难。
因为共识在本质上只是一个观念,它的产生主要是靠外界的信息输入。
所以舆论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必须争夺的战场。
在这方面美国就比较厉害了,因为他们长期垄断着这个世界的话语权。
几十年下来,美国的统治者通过大范围的舆论控制和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各种宣传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出了这么三条共识:
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的立场代表着正义的一方;
美国的政府是符合民众利益的选择。
这三点共识放在一起,就共同构建出了二战后最成功的世界级IP:灯塔。
这就是美国版的宏大叙事,它一方面维系了美国内部的团结,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的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于是在“灯塔”的指引下,全球的金钱、人口、资源都自愿的涌入美国,拦都拦不住的那种。
而如果没有这些共识的包装,光靠那11支航母编队,美国就只是一个明目张胆的强盗而已。
虽然强盗也可以让很多国家臣服,但管理成本极高,更不会出现有人自愿送钱上门的好事。
自古以来,自上而下的暴力和自下而上的共识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共识的打造并非是个一劳永逸的项目,它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去维持:你得不停的向民众输入符合这个共识的信息。
而这就需要媒体朋友们的配合了。
在以前这不是问题,因为美国的主要媒体都掌握在几个大家族,尤其是犹太精英的手里。
大家都是权贵圈子里的老相识,有着一致的基本立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互相配合一下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新冒出来的TikTok就一下子把桌给掀了。
它压根不按美国统治集团的要求来控制传播内容。
这就导致美国人看到了很多“不该看到的东西”。
比如说去年俄亥俄州危险化学品泄露和爆炸的真相、近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犯下的各种暴行、美国空军士兵为控诉以色列的种族清洗而燃烧自己的英雄壮举等等...
美国总统候选人妮基·黑利在去年年底甚至公然宣称,观看TikTok的内容会导致“反犹情绪”大幅增加,并建议彻底封禁该软件。
看得出他们是真的急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个“不服管教”的软件现在已经坐拥1.7亿的美国用户,而且大多还是年轻人。
可以说美国的未来都在它手上了。
现在它整天肆无忌惮地让美国人“开眼看世界”,难免会让美国人的想法越来越多。
而想法多了,就会对之前建立起来的共识产生疑问。
比如说:
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那为什么美国全力制裁的俄罗斯到现在还没死?为什么美国全力支持的以色列连个哈马斯都搞不定?为什么美国亲自打了二十年阿富汗,最后又全部还给了塔利班?
美国的立场代表着正义的一方?
那为什么美国会在联合国多次对敦促巴以双方停火的提案投反对票?要知道这些提案连欧洲的盟友们都是支持的。
另外美国一边眼睁睁的看着以色列大规模屠杀巴勒斯坦平民,一边又继续支援以色列,这又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政府是符合民众利益的选择?
那么在去年发生化学品爆炸案的时候,官方拼命掩盖真相是怎么回事?有钱去支援乌克兰却没钱建设国内的基础设施又是怎么回事?
再这么反思下去,美国老百姓怕是要觉醒了。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TikTok上面传播的各种真实的画面和信息。
可以说TikTok的日常运营就是在对美式宏大叙事进行釜底抽薪,俨然一个站到恶龙面前的勇者。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以传播整蛊视频为主业的软件,头怎么就这么铁呢?
它其实不是头铁,它是没办法。
守法公民(×)圈外人士(√)
TikTok现在虽然被推上了美国政治博弈的风口浪尖,但公平的讲,它并非政治游戏的热心参与者,更不是什么勇者,它只是一台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
关于TikTok的运行原理,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抖音是怎么动摇美国国本的?
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TikTok的主业是给网友分享玩梗的搞笑视频,他的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推送用户喜欢的东西。
这个软件对政治博弈毫无兴趣,满脑子都是闷声发大财的伟大梦想,所以它在运营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注意遵守美国的法律。
而这恰恰就是它的命门。
也就是说正因为它太遵纪守法了,所以它就成为了美国统治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咱国内有一部评分很高的电视剧,叫《大明王朝1566》。
里面的主角海瑞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句口头禅:大明律法载有明文...
这位著名的清官在碰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把法律条文搬出来,一条一条的跟你上纲上线。
结果就是剧里的很多大佬都想宰了他。里面有个反派甚至直接跟他说,你当官得和光同尘啊。
现在TikTok的情况也差不多,它在美国市场上认认真真的遵守着每一条法律,造成的结果就是美国大佬们整天想宰了他。
要理解这个局面,我们就需要先理解一下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教科书上对法律的定义是这样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也就是说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社会公平,而是为了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秩序。
所以当守法的效果和统治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统治者就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TikTok最利己的选择并非死板的遵守美国法律,而是与美国的统治者们“和光同尘”。
那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它是互联网海瑞吗?
当然不是了,正如上文所说,它是没有办法,因为它不是美国权贵的“自己人”。
不是自己人,就不在圈子里。
而不在圈子里,很多信任和默契就无法建立,于是很多交易也就无法进行了。
比如说如果该公司的CEO突然接到一个大佬的电话,要他去控制某个舆论,他会照做吗?
他不会。
这不是他头铁,而是他不敢。因为如果真的去控制舆论,他就可能会触犯到美国在言论管理方面的法律。
所以即使打电话的这个大佬咖位再大也没用,因为TikTok不知道如果未来被起诉的话,这个大佬会不会保护自己。
而且说不定这通电话本来就是大佬给自己挖的坑。
那怎么办呢?
最稳妥的选择就是坚决遵守美国法律,让美国法律成为自己的后盾,毕竟是“法治社会”嘛。
结果最终守法守到了国会山的听证会上,天天被美国政府换着花样打压。
这就是不在一个圈子里的尴尬,你想“和光同尘”都没这个门路。
所以在美国政府看来,留给TikTok这种“外人”的选项只有两个:
要么交给自家权贵,要么彻底毁掉。
那么TikTok想不想进入那个圈子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圈子大概率是不怎么想接纳他的。
越是高端的圈子,就越保守。
那里面一个个都是耗时百年积累出来的“老钱”,他们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利益千头万绪,绝非一个“外来暴发户”就能随便加入的。
就拿前段时间的那个奥斯卡颁奖典礼来说吧。
奥斯卡颁奖典礼一直有个惯例,就是在颁发某个奖项的时候,会让该奖项的上一届获奖者来给这一届获奖者颁发奖杯。
这可以理解为圈子里的尊重与传承。
而上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是杨紫琼,最佳男配角是关继威。
那么按照惯例,这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就会出现由亚裔演员把奖杯传承给好莱坞白人巨星的历史性画面。
结果这届奥斯卡突然就改规则了:
此次上台参与奖杯颁发的,不再仅是上一届的获奖者,而是包括上一届获奖者在内的5个前获奖者。
于是领奖人在上台时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前辈”,而是5个“前辈”。
然后就出现了非常有争议的一幕。
这一届的最佳男配角小罗伯特唐尼在上台领奖时,完全无视了为他颁奖的关继威,而是伸手拿过奖杯后就径直走到其他几个“前辈”面前亲切交流。
这个事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是看个热闹,但在美国的亚裔圈子里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后关继威一直在社交媒体上暗示是网友想多了,而造成争议的唐尼本人则懒得做出任何回应。
这就是现实,偶尔得到承认,不代表你真的进了那个圈子。
不过在美国的娱乐圈进不了圈子,顶多也就是公众场合尴尬一下、机会比别人少一点罢了。
而如果在美国的传媒圈进不了圈子,那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了。
毕竟“话语权”是统治者的权杖之一,岂可落入“外人”之手?
对于这样的局面,TikTok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美国对待“外人”的手腕就从来没有软过。
“自由贸易”
2013年,法国民族企业阿尔斯通的高管皮耶鲁齐被美国人以“在阿尔斯通的印尼项目中对印尼官员行贿”的奇葩理由逮捕。
之后美国又先后逮捕了该公司的四名高管并开出巨额罚金。一通折腾后,人人自危的阿尔斯通终于在2014年“成功”被美国通用公司收购。
同样是2014年,法国最大的银行巴黎银行因为“帮助受美国制裁的国家转移资金”而支付了89.7亿美元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制裁他国所依据的完全是美国自己的法律。
更早的还有1982年美国FBI对日本日立公司的“钓鱼执法”案。
当时美国的FBI特工伪装成IBM员工,故意将一些IBM的核心技术文件发给日立公司。
然后他们就指控日立公司“窃取美国技术”,并索取巨额赔偿,随后还启动了对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大规模制裁。
对盟友尚且如此,对我们自然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就在最近的3月12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5个工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了请愿书,要求对中国造船业启动旨在“调查不公正贸易做法”的301调查。
以后这类事件只会越来越多,事实上整个西方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比如说法国在3月14日通过了针对中国各种快时尚品牌的“抑制过度消费和环境污染”法案。
该法案要对售价“过于便宜”的中国零售商征收罚款,并将这笔钱用于补贴法国本土品牌。
同一天,英国交通部长对中国汽车在英国的销售发出了“倾销警告”,并表示英国将使用强有力的贸易制裁措施防止“中国的廉价电动车淹没英国的汽车市场”。
在被盎撒贵族无端制裁的道路上,TikTok并不孤单。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西方国家会这么抗拒自由贸易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自由贸易”并非上天的恩赐,而是一个需要靠人来维护的游戏规则。
人们之所以会去维护它,是因为它确实能给人们带来好处,它能够提升整个市场的效率。
但这个提升并不是平均的,利益会更多的偏向生产力高的那一方。
这本来也很正常,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嘛。
因此生产力高的一方会天然的有积极性去维护自由贸易,即使是靠抢劫起家的西方国家也一样,因为他们总不可能对所有国家都直接用抢的。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产业绝对强势的领域坚持自由贸易,在不那么强势的领域就考虑动动抢劫的小手。
但不管怎么抢,自由贸易的牌坊是不能丢的。因为只要这个牌坊还在,他们对各国财富的吸引力光环就还在。
既当又立,一个铜板也不落下。
这个策略一开始还是很有效的。因为在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大多数领域确实都是生产力更高的那一个。
这个时候需要动手抢劫的地方不算多,“偶尔的黑点”尚且可以看成是灯塔光环的“瑕不掩瑜”。
然而随着他们生产力的持续下滑,情况就不一样了。
生产力越低,需要抢劫的地方就越多。
等到全球制造业的中心都已经不在自己手上时,自然就要狗急跳墙、原形毕露了。
但抢劫不是没有代价的。你抢的越多,之前的光环就灭得越快。而光环灭得越快,自愿投奔你的资源就会变得越少。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减缓这个循环的进度,西方国家就会尽可能的去粉饰太平,装点门面。
但好死不死,现在冒出来了一个不受控制的TikTok。
过分“耿直和自由”的TikTok就如同《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而且还是威力加强的版本。
它不仅当街揭穿了“大善人”到处抢劫的真相,甚至还拿着喇叭满世界广播。
你说盎撒大佬们能饶得了它么?
所以不管这次的法案在参议院能不能通过,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打击都肯定会持续下去。
那么TikTok应该怎么突围呢?
结语.唯一的出路
面对不留活路的强盗,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向死而生。
TikTok现在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顶住压力,拒绝出售。
虽然这么做在理论上会导致它被美国政府全面封禁,失去美国这个大市场,但这个选项却是它唯一的生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TikTok毕竟在美国拥有着1.7亿的用户,关系着数百万商家的生死。
所以美国的统治者们虽然杀气腾腾,但到真正动手的时候,他们也要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
具体下刀子的那个人或组织,将成为半个美国的众矢之的。
所以这帮人对“收购”这一步虽然争先恐后,但对“封禁”这一步一直是互相谦让的。
而TikTok的唯一希望,就是押注美国的统治者们在最后时刻下不了决心。
你们非要让我死,那我就干脆死给你们看,到时候就看看谁来为后果买单。
事实上权贵们之所以会孜孜不倦地对TikTok进行打压,本质上是因为害怕。
TikTok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它不是手无寸铁的弱鸡,它的手上握着足以威胁美国统治秩序利刃:民意。
所以虽然该软件看上去是只“待宰的羔羊”,但现实就是它从2019年开始受到美国政府审查到现在,依然还活着,而且越来越壮大。
帝国主义终究是纸老虎,人民才是它真正的后盾。
退一万步来说,只要不投降,最差的结果也无非是失去美国市场。
而TikTok的全球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16亿(注:仅指TikTok用户数),失去美国的这1.7亿,虽然损失巨大,但也不是活不下去。
而一旦投降,乖乖的把自己卖掉,那么结果就只会是各个西方国家有样学样,群起而买(抢)之。
到时候你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卖?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交出武器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只有坚定的和人民站在一起,才能为自己争到一线生机。
所以,不管这家公司以前是怎么想的,现在站起来都还不晚。
事实上,只要TikTok不卖掉自己,美国在短期内也没那么容易下手,至少在选举结束前下不了手。
而时间站在TikTok的一边,因为他们的用户数一直在增长。拖得越久,胜利的希望就越大。
当然了,前路必然是艰险的,如果他们真的下定决心抗争到底,那么他们的各个高管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