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徽日报》关注当涂!

文摘   2024-12-12 17:10   安徽  



12月12日
《安徽日报》发表文章
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以精品化养殖为突破口,打造蟹苗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小蟹苗“激活”一个村
一起来看看
↓↓↓


12月3日,当涂县塘南水产大市场内,周先云现场分拣、贴标硕大的公母蟹后,开始憧憬明年的蟹籽繁育前景。在江苏盐城沿海附近的蟹籽养殖区,周先云开辟出自己的养殖基地,用优质种蟹培育出优质蟹籽,让蟹籽跨越300多公里的“旅程”,成为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重要的蟹苗养殖资源。

▲ 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村庄、道路、水网、水田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和美乡村生态画卷。本报通讯员 李成林 摄


在七房村的蟹塘内,李保根也没闲着,他通过增氧、科学喂养等手段,带领村里养殖大户、村民共同做好蟹苗养殖“大文章”。而在村里的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厂房内,来自南京的王垒垒正在谋划着明年的蟹产品深加工计划,打算让七房蟹产品更有“国际范”。
周先云、李保根、王垒垒,他们在七房村蟹苗养殖全产业“链”上发挥各自的优势,让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他们也代表了七房村一批创业者,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打造出一条致富新路径。
仓廪实,知礼节。如今,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村”的七房村已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也是该村创业奋进的有力佐证。
01
“沉下去”,建强产业链,繁育优质蟹苗
——党建引领,“链”上抱团发展,做大养殖规模

12月2日,在七房村一块蟹塘里,李保根打开增氧机,随着水轮转动,湖面泛起一片水花,当天的蟹塘管理工作正式开启……

“从育籽到育苗阶段,一定要重视增氧。增氧机不停地抽水,可以带动塘内氧气含量提升。现在的增氧设备可以直接在塘里埋管,实现蟹田增氧全覆盖。”沿着塘边正在抛撒饲料的李保根告诉记者。

刚刚收获的蟹苗。本报通讯员 郭 蕊 摄


中等个头、面庞瘦削的李保根十分干练,虽然言语不多,但只要提及养蟹苗,就有说不完的话。他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在蟹苗养殖方面很有头脑,闯出了一条精养致富路。如今已是七房村党总支副书记的李保根,成为村里的“头雁”,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壮大螃蟹产业。

“我们正在推广‘小精高’模式,即小塘、精养、高产,通过挖深蟹塘,增加蟹苗容量,提高养殖效率。”李保根坦言,七房村的螃蟹养殖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一路走来既艰辛,又很有成就感,每一个脚步都是七房人敢为人先的鲜活印证。

20世纪90年代,七房村还是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业。此时,当涂县已经掀起了一股养蟹热潮。螃蟹通货价可以卖到100元/斤,收益可观。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一只螃蟹一担稻”。养蟹热也影响到七房村,当地一些村民开始跃跃欲试。

“我们的老支书刘文尚开始带头养殖蟹苗。”李保根向记者解释,当时选择养殖蟹苗,一是考虑成蟹成本高、风险大,二是想实现蟹苗养殖本地化。然而,养殖蟹苗也不是一帆风顺。

1994年,村里购回的一批蟹苗由于质量不过关,导致蟹塘减产甚至亏本。1995年,刘文尚冒着风险,借了3万元贷款到沿海地区购买优质蟹籽进行养殖。次年,他共计卖出价值30余万元的蟹苗,在全村引起了轰动。此后,村民纷纷跟着刘书记选择养殖蟹苗,七房村的养蟹产业也渐成规模。

“一开始,很多养殖户更关注成蟹养殖。而蟹苗的品质优劣,会影响到成蟹的养殖。所以养殖市场逐渐重视蟹苗,优质蟹苗开始供不应求。七房村正好从蟹苗入手,我们培育的蟹苗价格要比宣城、南京高淳每斤高出十块钱。现在蟹苗可以卖到35元/斤至40元/斤。”李保根向记者道出了蟹苗养殖的“秘诀”:注重管理、科学投喂。七房村的精养蟹苗成了抢手货,同时带动乌溪镇其他6个村的螃蟹养殖产业。

李保根介绍,七房村蟹苗养殖已经形成了发展模式,村党总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蟹苗产业党支部,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依托蟹苗合作社,实行管理、采购、生产、品牌、销售、收益“六统一”。党员干部、党员示范户与养殖户结对子,通过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农户之间抱团发展,年均亩产增收1800元。蟹苗年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

“2023年,七房村人均纯收入46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万元。”李保根笑言,如今的七房村“男人养蟹苗、女人做服装”,实现在村就近就业创业。

02
“走出去”,延伸产业链,打造养殖“飞地”
——精养蟹籽,培育种质资源,做好“壮”苗大文章

12月3日下午,当涂塘南水产大市场云海大籽店内,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公母蟹按重量被分装进不同的篓子里。周先云随即将一张张写好斤两数的标签放入篓中,为熟客备好了新一批优质货源。

▲ 养殖户在蟹塘里进行管理。本报通讯员 郭 蕊 摄

“我这个店叫云海大籽,意思就是以诚信为根本,做好货真价实的大籽。”看着桌上厚厚一叠销售单,周先云气定神闲地告诉记者。

所谓大籽,就是优质蟹籽。做了7年蟹籽繁育的周先云对此颇有心得,“对于螃蟹养殖,我总结为‘五精连环’。没有精品蟹种,就没有精品蟹籽、精品蟹苗乃至精品成蟹。要想做到这一切,最终是需要精细化管理。”

确实,在精养这一块,周先云做到了。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今年刚获得的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最佳种质奖两座奖杯。这是他的底气,也是他从养殖户到水产经纪人的最好证明。

周先云做过蟹苗养殖,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他发现养殖模式要改变,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每年11月20日前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公母种蟹被送到沿海地区进行交配繁殖,这是螃蟹海水产籽的特性决定的。

“到了12月中下旬,交配后的公蟹进行销售。母蟹则在来年3月底进行产卵。”周先云介绍,母蟹要挂笼两天出卵,到了5月10日左右出蟹籽,再经过3天左右的淡水池,然后被送往蟹塘繁育蟹苗、成蟹。

从蟹籽到成蟹,要经过海水和淡水养殖、蟹塘育苗等历程,需要经历数十次蜕壳,2年时间才能成长为一只适合摆上餐桌的优质螃蟹。从源头开始,一粒蟹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成蟹的品质。

七房村的蟹籽大都来自江苏盐城市射阳县一带,周先云亲眼见到当地发达的蟹籽培育产业后,下定决心在射阳开拓自己的蟹籽繁育基地。

只有将蟹籽这一种业“芯片”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源头上抓好螃蟹养殖全流程管理。周先云坦言,七房村曾经历买籽之“痛”,由于种源混乱,造成养殖减产。因此,他在射阳的200多亩育籽基地,堪称七房村螃蟹产业向深处发展的一块“飞地”。

从今年的螃蟹价格上来看,区分明显,精品螃蟹的优势显现出来。在云海大籽门口,记者注意到黑板上写着“6公90、5公80,5母80、4母65”等字样,这是五六两公母蟹的收购价格,也足以看出个大体肥、肉质饱满的螃蟹的市场竞争力。

眼下,周先云正在和上海大学合作,拿出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发展模式进行交流,向培育优质核心种业方向发展。

从1999年开始做蟹苗繁育的王成荣,既是一位螃蟹经纪人,也是周先云的合作伙伴。自2016年创办“云海大籽”品牌后,他充分感受到了做强做大品牌的重要性。

“目前,‘云海大籽’一年可以培育2万斤左右蟹籽,同时向培育蟹苗、成蟹、代购蟹种等产业拓展。”王成荣告诉记者。

在周先云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七房村人开始重视一粒蟹籽的质量,不仅是育籽大户不断增多,包括笼网在内的配套产业也在不断壮大,路边随处可见加工生产用具的小作坊,正为七房养蟹产业注入新活力。

03
“请进来”,盘活产业链,搭建加工基地
——“废材”变“宝贝”,抓住市场机遇,做强“精深”品牌

崭新的生产车间内,刚刚起笼上岸的二龄蟹经过分拣后,放到了生产线上;经过清洗、高温蒸煮,一只只蟹被送到加工厂房,身穿防尘服、头顶防尘帽、戴着白手套的工人们分类剔出蟹黄、蟹膏、蟹腿肉,最后进行速冻锁鲜……整套生产流程下来,一只蟹被“料理”得明明白白,这也是七房村正向螃蟹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生动写照。

▲ 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剥开蟹黄、蟹肉。本报通讯员 尤贵芳 摄

“别小看这只二龄蟹,蟹黄、蟹膏也很饱满。”王垒垒手里拿着一只蟹,从蟹开始讲起,向记者介绍他和七房村的“蟹逅”之缘。

所谓“二龄蟹”又叫“银元蟹”,也就是提前发育的螃蟹。二龄蟹个头小,过去被视作“鸡肋”,不受重视。然而在王垒垒看来,这种蟹恰恰是螃蟹精深加工产业的重要资源。

王垒垒是江苏南京人,在上海曾做过十年的产品供应链。2018年,螃蟹深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前景看好,王垒垒开始转型做起了蟹产品加工。

2023年,七房村急需做一批蟹黄酱料,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定了王垒垒作为生产商。王垒垒经同行介绍,也对七房村的水面资源、蟹苗养殖规模有了深入了解,尤其是当地丰富的二龄蟹资源,促使他有了合作办厂的想法。

“二龄蟹有着成蟹同样的品质,而且价格上有优势,每年11月至12月起蟹后,大都作为一些大型餐饮企业的重要原料。这种蟹特别适合做成包括蟹黄、蟹肉在内的蟹粉产品,也是香辣蟹的好食材。”王垒垒向记者坦言,他的螃蟹深加工产业刚起步就遭遇疫情,经历过从货物积压再到一点点出货、清仓的过程,也就从那时开始,他开始不断筛选客户,选择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抓资源、拓渠道,在产业发展上颇有心得的王垒垒,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与七房村一拍即合,于2023年10月建厂、完成投产。

七房村的螃蟹深加工产业名为“蟹逅七房”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王垒垒也开始展露出他的发展思路,“‘蟹逅七房’项目在品质和技术上进行把控。我们挑拣优质蟹,并采用先进的液氮速冻技术,在十分钟内实现中心温度降到零下15摄氏度,保证加工产品的口感和鲜度。而且厂区内使用质检灯,产品杂质少。”

从投产开始,短短5个月时间,“蟹逅七房”收购了20万斤蟹,产值600万元,纯利润100万元。目前,厂房可加工虾蟹类12种产品,包括半成品、醉蟹、蟹黄酱等,主要销往白象、吉祥如意馄饨等品牌食品企业。

随着深加工产品日益丰富,王垒垒也敏锐捕捉到了市场动态。

“目前蟹产品还是半预制状态,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全预制产品会出现在高端市场领域。我们下一步就要发展开袋即食产品。”市场需求日益高涨,也促使王垒垒进一步和村里对接,布局未来发展。

“首先是原料布局,明年想采取暂养二龄蟹的方式,保证供应。二龄蟹起蟹一般是10元/斤至12元/斤,养一个月后就能卖到20元/斤。不仅村集体可以赚差价、增收,厂里也能以合适的价格全盘收购,可谓一举两得。”王垒垒告诉记者,除了原料供应链的打造外,还要围绕明年开发的即食产品,做好“蟹逅七房”精深加工品牌,形成七房村螃蟹深加工产业优势。

今年,“蟹逅七房”项目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七房村在和王垒垒的深入对接中,开始推动螃蟹产品向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让七房“蟹逅”国际市场。(安徽日报记者 钱定果 贾克帅

来源 | 安徽日报

编辑 | 陈 婧
责任编辑 | 齐 琳

©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全国示范!当涂这所学校上榜!


祝贺!当涂刘庆入选全省最美人物候选人名单


当涂↔芜湖,途经这个收费站停止收费!

当涂发布
发布权威信息,服务市民百姓,展示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当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