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24节气 | 大寒

文化   2025-01-20 20:15   黑龙江  


MAJOR

COLD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0°时即为大寒。它意味着天气寒冷到了极点,此时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在这个时节,很多地方都被冰雪覆盖,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比如在北方,厚厚的积雪常常能没过脚踝,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而在南方,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严寒,但湿冷的天气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冬日的寒意。


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人们忙碌着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大寒诗歌
传/统/二/十/四/节/气

费军

诵读


卜算子过渔家傲•大寒谣
●白润岱

今夜当梦谁?

寒重乡心碎。

梦里如能见乡归,

终日求长睡。


屈指数轮回,

耗尽离人泪。

雪落成殇梦成悲,

梦断雪犹坠。


惟愿此情随流水,

水流封冻怎相随?

心渡横舟空感喟。

一声叹,

愁结都变梅花蕾。


清郁花香伴雪飞,

芳心寸寸报与谁?

如去如来如何醉?

恨难寐,

客船钟响敲荒岁。

(2021年1月20日夤夜就)




【注释】


1.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唐代刘长卿诗《新年作》中有:“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明代袁宏道诗《高唐道中》中有:“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清代纳兰性德词《长相思》中有:“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如去如来:此系引用佛家用语。佛的名字叫“如来”,亦叫“如去”,意思是好像来了,又好像去了。即没有来,又没有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荒岁:荒年。《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中有:“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於当今之丰年。” 唐代卢纶 诗《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中有:“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大寒·节气三侯
传/统/二/十/四/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大寒以其独特的寒冷标志着冬季的极致。然而,即便在这样的严寒之中,大自然依然按照其固有的节律悄然变化,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大寒三侯,正是这一自然律动的生动写照。

一候鸡乳


到了大寒,光照比小寒前要充沛得多,母鸡开始孵育小鸡。这是因为随着阳光的逐渐增强,母鸡的生理机能也逐渐恢复,开始准备繁殖后代。


二候征鸟厉疾


鹰隼之类的猛禽更加凶猛,四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在寒冷的冬季,食物稀缺,猛禽为了生存,不得不更加积极地寻找猎物,以维持生命。


三候水泽腹坚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这一候反映了大寒时节气温极低,水域中的冰层非常厚实,甚至可以承受人的重量,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场所。



大寒三侯,正是这一自然律动的生动写照,它们不仅记录了季节的变迁,更蕴含着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与生长。让我们一同走进大寒三侯,感受自然的智慧与生命的奇迹。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大寒·传统习俗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这些习俗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更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从迎灶神的庄重祭拜,到食腊八粥的温馨团圆,从数九的耐心等待,到蒸煮糯米饭的香气四溢,每一个习俗都是一份传承,每一份传承都是一段故事。

传/统/二/十/四/节/气


END




更多节气故事

扫码关注悦咿呀




悦咿呀
专注互联网+有声绘本故事,海量故事宝库、专业主播团队,一切用心为您! 每晚一个好听的故事,陪伴孩子的快乐童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