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江西》:南昌人团圆饭里的“美食诱惑”

文摘   2025-01-28 09:02   江西  

点击关注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团圆饭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是无数味道的集合,也是乡愁的具象表达。南昌的团圆饭里,是藏着数不清的“美食诱惑”,以及讲不完的温暖故事。


作者 | 曾雅娴

题图 | 欢乐南昌年


对每个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最惊艳的味道或许不会是当地的网红美食,而是独属于记忆里的“家乡味道”。每到春节,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家乡美食,无疑是无数游子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在作家汪曾祺的眼里,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态度。年夜饭是一个地方饮食文化和人文情感的体现。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是无数味道的集合,也是乡愁的具象表达。南昌的团圆饭里,总是藏着数不清的“美食诱惑”,以及讲不完的温暖故事。

香喷喷的米粉蒸肉

一道米粉蒸肉 就这样把你“蒸服”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在南昌,冬日美食菜单中当然少不了米粉蒸肉。寒冬腊月里,一个“蒸”字,展现了南昌老表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温情美满的烟火日常。
南昌人的美食图谱格外强调米粉,当鲜肉遇上米粉,在舌尖绽放的喷香软糯,总能给味蕾带去数不清的惊喜。
想要做好米粉蒸肉,米粉是重中之重。按传统制作方法,在大米中掺加入八角、桂皮,小火干炒直到米粒微黄,再将一锅香喷喷的炒米打磨成米粉。
选一块肥瘦相间的上等五花肉,带皮宽切成薄片,将米粉与五花肉以清水和生抽一并勾芡,耐心拌匀。待米粉将水分充分吸收,就可以上蒸笼了。
蒸的过程,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火太大,肉质可能会变柴;火太小,无法充分激发粉蒸肉的香气。只有掌握适宜的火候,才能使这笼佳肴达到肉质酥绵、米粉油润、香气四溢的最佳状态。
作为一道家常美食,大家烹制起来各有各的秘方。如果在粉蒸肉底部铺上一层南瓜,上层再铺上鲜肉,先大火猛蒸,再文火慢蒸,这样的米粉蒸肉油而不腻、香气扑鼻。
夹起一块,将裹着米粉香气的肉片送入唇齿间,肉的鲜美与米粉的香糯彼此交织,只觉得软糯鲜香、香绵爽口。此刻,一种无比踏实的幸福感就这样把你“蒸服”。
关于南昌米粉蒸肉,流传着很多故事。据传,明朝时豫章新府有一个书生要进京赶考,妻子为了让丈夫路上能吃好一点,就蒸出一锅香气扑鼻的米粉蒸肉,让书生带着路上吃。后来,书生考取功名把家中糟糠之妻抛诸脑后,于是妻子就让人将自己做的米粉蒸肉带给书生。书生见后内心受到触动,终于回家与妻子团圆。
清代著名“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有关于米粉蒸肉的叙述。“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今天,作为一道既可以出得餐厅喜宴,又可以居家常备的赣菜,米粉蒸肉还有竹筒米粉蒸肉、豌豆米粉蒸肉、芋头米粉蒸肉等各式烹制之法。
除夕夜,当你和亲朋好友举杯欢庆时,餐桌上的这道佳肴,暖意融融间,尽显寻常烟火气。

南昌糊羹

一碗糊羹 一年福气满满


糊羹,是去万寿宫打卡的游客必点的小吃之一。这道特色美食其貌不扬,但如能在冬日里喝上一碗,那种暖意从胃里溢满整个身体,能带给人独特的味觉体验。
南昌人的糊羹不是汤。羹比汤更浓稠,需要添加薯粉勾芡才能有饱腹感。以前最简单的做法是把家里的各种蔬菜剁碎,加鸡蛋薯粉调和。
后来作为年夜饭的常备小吃出现,糊羹中食材颇为丰富,荸荠丁、胡萝卜丁、香菇丁、黄花菜、肉丁、笋丁、豆芽、莼菜等都可入锅,最后再撒一点白胡椒,口感更绝。
宋朝时,黄庭坚就曾写下“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可见这位与苏东坡齐名的“吃货”是多么喜爱这类小吃。诗人眼中,岁月承欢、人生百味,全在这一碗浓稠的糊羹里。
糊羹起源于元末明初。那时朱元璋大业未成,有一次战事败北,疲惫的他途经一户人家,饥肠辘辘,于是就向农户讨一点吃的充饥。
但这户人家很穷,只得把家里能用的蔬菜、红薯、萝卜、加上一点盐和红薯粉煮了一锅羹给他吃。朱元璋后来忆起,认为这是他一生喝过最好喝的羹。朱元璋称帝后,还曾专门派人把农户找来再做给他吃。
后来,农户把这个配料告诉了宫廷的厨子们。厨子们几经改良,把鸡肉、鸭胗菌菇切碎,加上红薯粉勾芡做成糊羹。朱元璋喝完赞不绝口,后来就慢慢传到了民间。
因为糊羹里的食材丰富,民间逢年过节会煮一锅让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当豆皮、生菜、蘑菇等数不胜数的食材在鲜香的锅底热浪翻滚,尤其在三九寒冬里来一碗,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吃得热气腾腾,喝得满心欢喜。在南昌,正月里老南昌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糊羹,糊羹音同“福羹”,寓意新的一年福气满满、好运连连。

鱼头炖豆腐

鱼米之乡的头牌 年年有余


身在江南水乡,几乎没有人不爱鱼,加之新年吃鱼,有美好寓意,所以老南昌有句俚语——无鱼不成宴席。
南昌寻常人家蒸雄鱼、鲤鱼、白鱼,只需起锅撒油,放入盐、姜丝,短暂的蒸制或熬汤便可使鱼肉鲜嫩、汤浓味美。那些老巷弄里的两室一厅餐厅还有油浸鱼、红烧鱼头等独家菜品。
江西人爱吃辣,但不代表江西菜只有辣。南昌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城市,爱吃鱼是自然地理和人文风物共同造就的。
《诗经》里有一首诗叫《南有嘉鱼》,诗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大意就是南方水里的鱼儿活蹦乱跳,君子们欢聚在一起品尝蒸好的鱼和醇香的酒。
蒸鱼中最鲜美又寻常的当属鲫鱼。清蒸鲫鱼无需加盐,只用豉油慢火蒸透,再撒几滴蒸鱼酱油起锅,就是极致的河鲜,鱼皮薄如纸,鱼肉入口糯,鲜到掉眉毛。
当然要说年夜饭上最受欢迎的,大概是鱼头炖豆腐。鱼头一般要大雄鱼头,这是鄱阳湖的淡水鱼,个大肉多,最适合炖豆腐了。
鱼头炖豆腐是南昌很多餐厅菜谱上的常客,各家烹制也有各自的特色,关键的一点是鱼一定要新鲜。说起这道菜,相信最让人记挂的还是妈妈做的鱼头炖豆腐。
以前逢年过节,妈妈做菜时小孩总会围在厨房灶台旁,见证美食的诞生。妈妈一般先煎鱼头,等鱼头变成金黄色再加入清水、生姜大蒜,并将切好的豆腐入锅。鱼头豆腐熬制好以后,鱼汤色泽白如牛奶。
每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便会说:“都要学会啊,以后你们自己会做我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一边点头,一边忍不住想马上喝上一碗鱼汤。
当白稠的浓汤在锅中滚烫时,妈妈并不急着盛出来,而是继续放入另一个炖锅里,用文火慢炖。所谓“唱戏的腔,厨师的汤”,鱼头豆腐营养都在汤中,汤是这道菜的精华。
等到端上桌时,豆腐与鱼头相互交融,最后撒点香菜点缀,调和色泽与香气,那叫一个鲜入味、美入口。鱼汤之美、豆腐之嫩,几乎没有人可以拒绝。
当然,爱吃辣的南昌人,尤其年轻一代都喜欢一道鱼中名品——油浸鱼。鱼要在锅中煎至两面金黄,鱼身再排满剁椒和萝卜干,烹制过程十分考验火候,既要保持辣椒的新鲜冲鼻,还得保证整条鱼肉的鲜美,最后盛入盘中再淋上一遍辣椒油和葱花。
这样出锅的油浸鱼才够鲜香地道,香的浓郁、辣得过瘾,让你的唇舌如在火苗上跳跃,让你的口腹欲罢不能。
年是有味道的,日子滚烫,家人闲坐,饭菜正香。爆竹声声里,声色香味间,散发着属于每一个地方的诗意与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道道风味美食,致敬这烟火人间,也抚慰忙碌的自己。祝福所有人新的一年,满怀期待,不负所爱;不负美食,不负自己。

源:当代江西


推荐阅读


▶南昌邀您来过年!春节活动精彩纷呈,市民游客共享文化盛宴


▶别错过!大年初四,来八一广场看升国旗!


▶四大场景、非遗民俗……这个春节,来南昌一起过年!


南昌宣传
南昌宣传,宣传南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