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做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昌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走进南昌会议中心,12幅大型展板分外亮眼,展示了2024年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宣传思想文化亮点工作。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前,12位县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负责人向与会人员生动推荐亮点工作。
东湖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涂宏伟:“(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从中山西路到八一桥的黑猫白猫,三公里长的城市黄金‘海岸线’,群众可以免费游玩。”
西湖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郭小玲:“打造‘八一’宣讲团品牌,去年的‘八一’宣讲团,我们受邀前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还到了浙江大学,走进了央企。”
新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吴梅萍:“全年持续开展厨王争霸赛的活动,打造‘食在南昌,厨出新建’的品牌,积极推广江西小炒。”
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熊俊:“艾溪嘻街去年5月开张,已经达到了100万人次。飞行大会我们连续举办了六届。”
南昌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泉恩:“这个是南昌市首家室内滑雪场,我们的新势力产业园。”
安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峻:“我们的龙安历史文化街区、安义的古村后街也顺利开街,安义古村获评了‘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进贤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凌婧:“(曾湾之夜)活动在线的直播总人数观看量超过了130万。”
一项项亮点工作,生动展现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按照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担当作为、履职尽责,自觉担起“扛重活”的责任,展现“出重彩”的成效,全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科学理论闪耀真理光芒,伟大思想激发前行力量。市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党纪学习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以读书班、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研讨12次,充分发挥了中心组学习服务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精心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宣讲工作,市委常委同志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宣讲,组建市、县宣讲团,架起科学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挖掘打造“八一”“汪山土库好家风”等示范宣讲课,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延安、上海等地开展主题宣讲200多场,生动讲述南昌好故事。一年来,全市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共开展宣讲23000多场,覆盖超90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余华:“我们将贯彻落实好这次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去年获得中宣部肯定推广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连心’行动、‘赋能’行动、‘结对’行动,用好‘幸福圆桌会’,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的作用,赋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守正创新 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
一年来,我市聚焦“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主题,推出一系列重大报道、融媒体作品。积极做好在中央、省级媒体平台正面宣传南昌工作。2024年,中央主要媒体刊发南昌稿件1019篇,省级主要媒体刊发4080篇,居全省第一,在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实现“天天上央媒”“天天上联播”。媒体融合持续深化,做大做强“洪观新闻”全媒体矩阵,全网用户突破2900万;摄制《新征程 新南昌——2024年南昌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巡礼》,在全市“两会”等重要场合播放,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绿茵路1号”等平台推出一大批传播力强、影响深远的融媒体产品。网络舆论引导更加有效,策划开展“让世界爱上南昌”全媒体传播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打造“总要来趟南昌吧”等网络融媒体话题157个,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2亿。#南昌烟花#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总榜第2位,相关帖文阅读总量超1亿人次,让世界认识南昌、看到南昌、爱上南昌。
一年来,南昌城市文化核心价值更加彰显。深挖“八一”“滕王阁”两大南昌文化的核心价值,坚持每月常态化举行八一广场升旗仪式,从升旗前的彻夜等候到清晨的国歌嘹亮,来南昌观看升旗仪式成为游客共识。2024年,12场升旗仪式共接待超40万游客,网络直播及新媒体产品触达受众超5亿人次,在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大力推进陆军博物馆和装备展区建设,联合创排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组织开展“我们的八一·我们的长征”红色研学等教育活动,让“八一”成为南昌最鲜明的精神坐标。
滕王阁是南昌的C位,我市创新实施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把最美的赣江岸线、最好的历史文化景观留给市民游客,实现豫章古城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完美融合,算准算赢了“经济、民生、文化”三本账。千年前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阁胜景,已扩散至半步街、大士院、胜利路、中山路等地商圈,国内顶流的城市漫行黄金线路呼之欲出。
一年来,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综合效应持续放大。我市策划推出“南昌邀您来过年”“爱英雄就来英雄城”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各地游客放心把假期交给南昌。从浪漫唯美的烟花晚会到激情四射的马拉松,从百舸争流的龙舟赛到创意十足的万人骑游夜跑,一场场大型活动,展现了英雄城儿女的“自信、发奋、齐心”。从高标准承办“强军杯”集中交流赛,到首届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再到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一系列重磅体育赛事落地,让南昌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大批重量级明星演唱会、国内外顶级演艺项目,让“明星与粉丝双向奔赴英雄城”成为潮流趋势。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刘芬芳:“我们将锚定‘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目标,聚焦产业发展、资源整合、品牌创建、多元开发、活动创新等一系列的举措,努力将南昌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高地和全省旅游中心地,为南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2025年我们还会继续举办烟花晚会、升旗仪式、‘四季’活动,还有一系列的重大的节假日活动。”
青云谱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滕作鹏:“2025年我们将聚焦‘五力炫南昌 登场皆英雄’活动,积极发挥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八大山人和工业文化IP潜力,讲好青云谱故事,让青云谱区的形象更出圈、文化更出彩、景色更出镜、美食更出名。”
2024年,南昌入选“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在专业平台发布的节假日旅游热门城市榜单中成为“常客”。五一、国庆等假期,南昌游客接待量在全省占比稳定在25%左右,成为“引客入赣”主力军,今日之南昌已成为“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英雄城市”,“物华天宝的生态城市、人杰地灵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愈发响亮。
文化惠民 文化强市建设稳步推进
一年来,南昌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惠民。九龙湖畔,南昌保利大剧院精彩好剧接连登台,吸引众多观众与艺术爱好者奔赴南昌、共享盛会。大剧院将每年组织不少于200场演出活动,预计年观演人数12万人次,打造全省文化地标新名片。青山湖边,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馆内阅览座位可达2000个,设计藏书量300万册,将成为南昌文化新地标。持续深化全民阅读,加强“孺子书房”运营建设,在社区、在景区、在工厂,书香浸润,构筑起15分钟城市阅读圈,服务读者429.5万人次。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引进数字游戏人才实训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新业态项目,2024年1—3季度,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68家,实现营业收入322.47亿元。
市图书馆馆长刘鹍:“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进新图书馆项目以及豫章书院项目建设,确保按照倒排工期的时间节点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全力打造我们南昌文化新地标、城市新客厅。”
红谷滩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钱妤:“作为红谷滩的文化旅游工作者,我将用心、用情、用力传播红谷滩文化旅游好声音,加强南昌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打造具有南昌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全力服务好区内各种文化旅游活动、演艺演出。”
以文化人 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一年来,南昌红色基因传承深入推进,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创建等活动,覆盖学生超50万人次,《“舰”证新时代》等3件视频作品入选中宣部“爱我国防”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文明创建加码幸福,制定实施南昌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现场巡看工作机制,通过实地看、现场听、群众讲,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开展“六大专项整治”,推动文明交通、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文明培育厚植城市底蕴,大力选树道德模范、“三风”榜样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上榜“中国好人”6人、“江西好人”16人,1人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为全省唯一,种粮大户凌继河获评“诚信之星”。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三年专项行动,建立全市婚嫁彩礼专项治理“一带两推一回访”机制,举办集体婚礼25场,文明新风在全市蔚然成风。
来源:南昌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