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航宇记忆】为战斗机飞行员研制现代化高空代偿服

企业   2024-11-07 19:05   湖北  

编者按:

今年是“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作为襄阳乃至湖北的一家重要军工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宇自上世纪60年代建立以来,一代代航宇人秉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为我国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三线建设这段难忘的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让三线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值此“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之际,党建文宣部特策划开设“三线军工记忆”专栏,通过三线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爱好者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的讲述,真实再现三线建设的奋斗史、创业史和研制装备跨代发展史。

为战斗机飞行员研制现代化高空代偿服



我叫刘长明,1953年,我和老伴儿房瑞华从山东工学院毕业参加工作。这一年,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年,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全国宣布:四年制的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1953年,我们被分配到513厂(原宏光机械厂)工作,自那时起,我们的一生就与祖国航空救生事业结下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之缘。




高空代偿服的前世今生


高空代偿服亦称加压服,用于防止12km以上高空低气压对人体的损害,提高飞行员在瞬间身体内部压力超过外部压力时的防护能力,是在飞机座舱突然遭到破坏失去密封性,或实施弹射跳伞时,用来保护飞行员免受低气压和缺氧状况影响的应急防护服。


高空代偿服主要由代偿服主体和张紧装置两部分组成,当飞机失去气密性时,飞行员处在低气压和缺氧的环境中,充气设备会立即自动向管状皮囊充气,使气囊体积增大以绷紧代偿服,紧压飞行员身体,保持人体内外压平衡,并继续向飞行员头盔加压供氧,避免飞行员失去工作能力,或出现生命危险。


我国高空代偿服的研制始于1956年。1959年,513厂根据苏联高空代偿服图纸,并按照我国飞行员身材研制出我国首批歼击机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用于歼-6飞机。1962年批量生产。1964年,根据上级要求,高空代偿服转由510厂生产。




系列高空代偿服的研制


1964年,根据上级安排,我从513厂调到510厂,负责研制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重点研制我国新型高空代偿服。


由于510厂在两年前才由校转厂,人才储备欠缺、技术力量薄弱、装备研制基础差,因此,起步阶段,主要是在513厂业已研制成功的高空代偿服资料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了适应新型飞机配套需要,我们在研制高空代偿服时,扩大了服装调节范围,实现胸前可调节。同时,改进了调节带和调节绳用料,使整个代偿服重量由之前的3.8kg减轻到2.5kg。


我们在510厂研制出的第一套代偿服起名为DC-1A。于1966年定型。1967年批量生产。1982年被新的型号DC-1B所取代。该型代偿服是在DC-1A高空代偿服的基础上进行较大改进研制而成的。


穿戴着DC-1A代偿服和TK-1A高空密闭头盔的空军试飞员


1973年5月1日,我了解到,库存有一种新型橡胶涂层绵丝胶布,气密性好、强度高,便和相关技术人员分析研究比对,得出一个重大设想:用此涂胶布替代天然橡胶制胶囊。于是,当年6月,便组织技术人员开始编写DC-1A高空代偿服改进方案。该项目改进成功后称之为DC-1B高空代偿服。这在当时是一项大胆的改进。由于改进材料后,产品遇到了腹部胶囊粘胶不牢的问题,于是,房瑞华提出了胶囊转变处先缝合、后粘胶方案,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经过5年半的艰辛历程,1978年11月,DC-1B高空代偿服定型。1980年实现批量生产。由于材料的更改,DC-1B高空代偿服重量只有1.95kg,比513厂生产的代偿服轻了将近2kg,因穿着舒适性明显改善,很受空、海军飞行员的欢迎。


期间,随着我国主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在改进材料、增强飞行员舒适性上下功夫、做文章,先后研制出了DC-2、 DC-3、 DC-4等多型高空代偿服。如今,性能更高、舒适性更好并具有通用性的高空代偿服,已被广泛使用。



(作者简介:刘长明历任航空工业513厂副总工程师、科研所所长,江汉公司规划发展处副处长等职、高级工程师;房瑞华生前历任航空工业513厂检验科技术室主任、510厂科研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往期推荐
航宇党委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空降兵军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编辑:冯楠 刘灿萍
审核:黄诗媛
终审:毛汉伟
运营:航宇党建文宣部

航宇救生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