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航宇记忆】笔架山下的最美风景——航宇火工品分厂发展纪实

企业   2024-10-25 21:25   湖北  

编者按:

今年是“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作为襄阳乃至湖北的一家重要军工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宇自上世纪60年代建立以来,一代代航宇人秉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为我国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三线建设这段难忘的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让三线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值此“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之际,党建文宣部特策划开设“三线军工记忆”专栏,通过三线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爱好者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的讲述,真实再现三线建设的奋斗史、创业史和研制装备跨代发展史。

《笔架山下的最美风景——航宇火工品分厂发展纪实》



1986年12月,我来到了地处襄阳西郊十里的笔架山下鲁家冲山沟,38载春秋里,逝去的是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沉淀的是矢志不渝的航空人的报国情怀。38年里,我亲历、亲见、亲闻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宇火工品分厂的时代变迁与奋进发展。




艰难的创业历程





1968年3月,为贯彻“建设大三线”的指导思想,在襄阳西郊笔架山下的鲁家冲山沟里诞生了中国唯一的航空救生研究所,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0研究所”,主要负责我国弹射救生座椅的研发、试制、生产工作。



建所初期,心怀满腔报国热血的老一辈610所人,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鲁家冲,在这片荒芜的山沟沟里,肩扛手抬、白手起家,住帐篷、吃干粮,与施工队一起搬砖头、运沙子、挖沟渠、拌水泥。他们一边建厂房,一边自己动手设计并建造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弹射试验架等试验设施,先后建立了弹射救生座椅配套的火工品研发及生产区、弹射座椅研发及试制区、弹射座椅配套生产区。20世纪70年代初期,三个工作区基本建设完成,初步具备了弹射救生座椅的研发、试制、生产的条件。




小火工,大功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火工品分厂已成为我国唯一从事救生装备火工动力系统的生产基地,已研制开发出60余种火工动力产品,不仅满足我国航空救生发展的需求,也已应用到航天应急回收系统、重装空投稳降着陆系统和民用小型飞机整体回收系统,并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一台弹射座椅一般装有十几发不同功能的火工动力产品,主要分为救生能源弹和救生火箭两大类,它们是弹射座椅的动力源,是“心脏”和“血液的制造者”。在弹射救生过程中,弹射弹将飞行员弹射离机,火箭对出舱后人椅系统姿态进行纠正并将人员推到所需安全救生高度,射伞枪弹则射出稳定伞和救生伞,使人椅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以便飞行员乘救生伞安全着陆或着水,所有动作都是由火工品与配套动力机构来完成。


救生火工动力产品不同于子弹、炮弹等常规弹药,紧急情况下启动弹射,座椅上任何一个火工动力产品的工作失效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火工动力产品是“小火工、大功用”。


火工动力产品伴随航宇研制的航空救生装备,成功挽救了多名飞行员的宝贵生命,实现了救生包线内100%的救生成功率,飞行员形象地称之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




老厂焕发青春活力




为提高火工品科研生产本质安全度,公司对火工品区开展安全改造建设。2018年6月火工品新区全面开工建设,2019年6月建安工程完工,火工装配生产线在2019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


在新的火工区扩建中,对原工作区进行了重新规划,科学地进行了各项功能分区,新建了各类火工工房,淘汰了原有落后弹药手工生产线等设备,新增并建成了救生能源弹自动装配、底火自动装配、弹药自动包装等多条自动生产线,有效改善了职工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降低了火工品危险性和事故发生率,提升了火工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火工生产本质安全度。


而与航宇火工品分厂同处一地的原610研究所家属区,一直保留着原有三线单位建筑的风貌,近10年来也逐步发展为襄阳网红的“画家村”,同时成了老一代三线人寻找“青春回忆”的地方。同时该地离古隆中、黄家湾均只有一山之隔,地理位置极佳,相信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作者简介:夏涛,现任航宇火工品分厂特级业务经理)







往期推荐
机载系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雷宏杰到航宇进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老领导到航宇调研



编辑:王健 刘灿萍
审核:黄诗媛
终审:毛汉伟
运营:航宇党建文宣部

航宇救生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