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地区河网交错,20世纪20年代以前很少建桥,陆上交通多有不便。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潭洲维沙建万安桥;清宣统元年(1909年),潭洲毓桂坊建彩虹桥。此后一些主要交通路口零零星星建有木桥。木桥比较简陋,在河涌里(大多是沿岸的中点)竖一桥桩,两头架长木板。
村内的桥则更为简单,由于河涌狭窄,仅用2-3条或4-5条一般粗的木杉或茅竹并在一起,以铁钉固定做板桥,宽仅及人,没有扶栏,可以说是独木桥,人行其上,摇摇晃晃,不是当地的居民一定会胆战心惊。
灵岗桥。资料图
1960年,灵岗河上架起一座木桥——灵岗桥(今灵岗一桥),宽3米,长约50米,是大岗镇第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20世纪70年代后,农业生产推进机械化,人们也开始以自行车作交通工具,镇村均逐步兴建钢筋混凝土桥,要求能通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以方便生产和生活,如东新桥(东隆至新联一)、新围桥(新围至增沙)等。
1978年,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筑灵岗大桥的决定。1981年1月15日,大桥正式动工,总长168米、宽9.5米。1982年1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从此结束了汽车不能进入大岗的历史,实现了大岗人民多年的愿望。是年,为方便灵山、大岗两地群众来往,将原灵岗桥(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人行桥。
如今的灵岗一桥。
桥梁见证了岗城的变迁,灵岗一桥承载着大岗人的记忆。为保障市民出行及桥梁安全,避免重大型车辆行驶导致桥梁受损、交通堵塞等情况,2015年,大岗镇在桥梁入口处分别设置了3.3米高的限高龙门架,安装醒目提示灯和显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