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说】“古韵新诠——玉文化与雕刻艺术之旅”艺术作品展展品精选(一)

教育   2024-12-05 17:03   上海  


重回顾千年前玉底蕴

再诠释新时代玉文化


      此次由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联盟、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同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古韵新诠——玉文化与雕刻艺术之旅”展览,精心挑选展出了五十余件玉雕作品,主题涵盖器皿、山水、人物、花鸟与走兽。展览分为多个展区,涵盖从史前时期至今的玉器艺术发展历程。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精准与代表性,更通过题材、构思、意境、形制、工艺与美学的独特交融,传递出鲜明的时代气息。本次展览共包括“万年史诗”、“观玉思源”、“古韵新诠”、“石之美者”、“玉琢成器”、“国人尚玉”六个篇章,展示了玉文化丰厚的积淀,感受古老与现代交融之美。





《子乍弄鸟尊》

和田玉


马洪伟

鸟尊外形为鸮,是辟邪驱凶的神鸟,

象征勇敢与力量,

是不畏强暴、骁勇善战的化身。




《青铜人面龙纹盉

和田玉


马洪伟

敛口、鼓腹、矮圈足,流口呈管状,兽首贯耳。

盖部以人面形状呈现,细眉圆眼,宽鼻大嘴,双角矗立,

器身饰有龙纹,环绕腹部,爪子双合抱于流两侧,

底部辅以云雷纹。




《青铜兽面纹斝》

和田玉


马洪伟

颈口宽大,口沿处设有两根立柱,颈腹分段,

颈部下端装饰有威严的兽面纹,

腹部则呈圆弧状鼓出,带有弧形单柄。




《错金银羽人》

和田玉


马洪伟

在玉器上采用镂金装饰法,

体现了眼力、手力、精力与耐力的和谐统一。




《江南雅趣》

和田玉


茹月峰

采用了薄胎制作工艺,

玉器胎壁极薄,重量轻盈,

被誉为“水上漂”。




《时鸣戏幽松》

和田玉


茹月峰

通过对玉胎厚薄的精准掌控,以及灯光的巧妙运用,赋予薄胎玉器以国画特有的墨韵和意境。




《六月里》

和田玉


茹月峰

异性薄胎玉器组件,

作品包括葫芦形、瓜瓤形等多种造型。



《九九龙字九龙立屏》

       和田玉


刘忠荣    易少勇

玉牌背面精心雕刻99个形态各异的“龙”字,

正面九条玉龙与背面“龙”字在气韵上相互辉映。



《水晶观音》

水晶


刘忠荣

水晶作为玉石雕刻的材料并不常见,

透明度高,整体观感易受影响。

通过不同打磨技术,赋予水晶新的生命与灵魂。



《玉含》

和田玉


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玉器为蝉形,象征重生,

运用汉代经典汉八刀工艺,

以简洁的直线呈现,抽象生动地表达出形态特征,

每一条线条平直有力,仿佛刀切而成。




《玉握》

和田玉


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运用汉八刀技法,

雕制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玉猪,

猪在古代是财富的象征。










《龙纹铜铋玉戈》

 《巫师立人像》

 《青玉人面钺》

和田玉


马洪伟

在远古时期,玉石常用于制作工具,甚至兵器,

玉斧由武器逐渐演变为王权象征。

随历史演进,玉器逐渐由工具,

演化出“六瑞六器”的概念,成为沟通神灵的重要媒介。


    下一期将继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展品,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更多详情请关注同济大学博物馆相关推送。




END




编辑 | 李晓旭 李冰莹

统筹 | 李晓旭

审核 | 龚兵 周玮









同济大学图书馆
获得同济大学图书馆时事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