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近日,省疾控局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正确认识肥胖、肥胖有哪些危害、如何科学防治、青少年如何有效防控肥胖进行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并对健康构成重大风险。近30年来,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外观和自信心,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2018年,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标准,学龄儿童肥胖被纳入学校卫生监测内容;2020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2024年,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监测和干预已经成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近日,省疾控局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徐尔迪,介绍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
青少年肥胖的现状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相较于1992年,这个数值仅为5.7%,这一显著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而且75-80%肥胖可延续至成年,极大地影响一生的健康和寿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不仅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发生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阻塞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合并症。
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青少年肥胖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的遗传模式包括单基因、多基因及表观遗传等。环境因素则包括胎儿宫内营养状态,生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以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心理因素。
1
首先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是儿童肥胖率激增的主要因素。国民经济和城镇化飞速发展,人民群众膳食营养得到极大改善,这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全球化进程及城市快节奏生活伴随着西方饮食模式在国内的流行,尤其是网购、外卖等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增加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儿童接触快餐等不健康饮食的频率。工业化进程中的增塑剂、杀虫剂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被称为“肥胖因子(obesogens)”,可调节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产生。
2
其次
其次,压力与应激是儿童肥胖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学习压力大、静坐时间是导致儿童肥胖率增加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学习本身以及家庭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睡眠问题也间接增加了肥胖的患病率。
3
第三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传统观念与认知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加的诱因。传统观念认为能吃是福,孩子体重增加是“健康”“有福”的表现,因此甜品、零食、饮料以及高密度营养物质更容易被长辈视为“佳品”奖励给孩子。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往往用“扯条就能瘦”的老观念来掩饰,导致在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青少年肥胖的应对策略
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综合的应对策略。
合理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减少快餐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屏幕时间进食,提倡七八成饱的饮食原则。
增加运动
运动是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的有效手段。青少年应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等。运动不仅能消耗能量,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家长应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并鼓励他们长期坚持。
心理干预
肥胖青少年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家长和老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社会支持
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广告和营销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和运动场所。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青少年肥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干预,也需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肥胖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陕西省疾控局
编辑:钟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