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回到中国足球,亦是此理。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如果青少年足球教练“卡脖子”,即使有好的足球苗子,可能也难以露头。如何提高足球教练员的水平,夯实足球人才的基础,成为摆在中国足球青训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4年全国体育系统足球工作会议指出,要沉下心来抓青训,树立正确的青训目标导向,重点解决青训教练整体水平落后的“卡脖子”问题,推动青训质量提升。
好的足球苗子,需要基层足球教练去挖掘和培养。2021年,日本足球教练数量达到84352人;德国足协的数据显示,仅2022年,新毕业获取各级教练员证件的人数就达到10331人。
与之对比的是,至2022年底,中国足协D级及以上注册教练员总量为80405人。从这个数据上看,我们与日本在教练员的数量上差距并不大,但如果放到人口基数中去看,中国8万多名的教练是杯水车薪,更别说,其中有7万人是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发布后的增量。
曾经在国家队、俱乐部都辅佐过高洪波的荷兰教练阿里·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出过一个论点:“足球青训成材率高不高,70%取决于青少年足球教练的水平。”没有接受过系统培养的足球教练,在青训工作中作用有限。因此,想要提高青少年足球青训水平,发现青少年足球人才,足球教练是重中之重。
在足球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即便是最初级的教练员培训课程中,不仅包括基本动作的正确示范,同时还要包括营养学、心理学、人体身体构造、相关伤病的急救流程等。
因此,要为基层足球教练员创造积极向上、支持性强的工作环境;给予优秀教练认可、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荣誉感;打造青少年足球教练明星代表,通过宣传推广,提升该群体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这其中,青训体系的不完善、职业联赛的商业化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当前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青训体系的不完善、基层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训练方法缺乏系统性等,都导致有潜力的年轻球员难以得到持续的培养和发展。
相比之下,国外的先进训练体系在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德国的青训体系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著称,从基础训练到高级训练,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德国足协还设立了专门的青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教练团队,确保年轻球员能够在最佳环境中成长。荷兰的青训体系则注重技术细节和战术理解,培养出了一批批技术精湛、战术意识强的球员。荷兰的阿贾克斯青训营更是被誉为“球星摇篮”,培养出了克鲁伊夫、范巴斯滕等世界级球星。
为了将这些先进的训练理念引入中国,还需要加强与国际足球组织的合作,引进先进的训练教材和教学方法,定期派遣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前往学习。加大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国际知名教练来华授课,分享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训练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借鉴德国和荷兰的经验,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青训中心的训练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是中国足球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策略。
近日教育部的一则涉及足球的公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在公示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中,足球运动专业以39个院校的申报数量拔得头筹,成为了新增专业的最大热门。此外,大学足球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将反哺校园足球的开展。
高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能够有效推动体育运动的专业化以及普及化,可以让更多的普通人从中获益,是体育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双赢之策。
↑推广
编辑:苏碧青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