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国: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走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

百科   2024-11-02 09:21   辽宁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走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侯建国


75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篇章。75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从建院之初的艰苦创业,到“向科学进军”的毅然前行;从迎来“科学的春天”,到引领科技事业改革开放;从世纪之交的知识创新工程,到新时代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全院上下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在我国科技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在支撑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要贡献。


一、中国科学院7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科技报国史


服务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满足国家需求,始终是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的初心和使命,这一理念深深植入、牢牢扎根于我院的基因血脉之中。早在1949年9月,在钱三强和丁瓒同志共同起草的《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中就提出,人民科学院的基本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代科学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核讹诈与核威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院调集40多家院属单位、3万余人投身到“两弹一星”事业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我们再一次真切感受到前辈们当时白手起家、每件事都从头做起的艰辛历程,更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院参与的这一重大工程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这一时期,我院还充分发挥国家科技事业“火车头”的作用,牵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下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并主持或参与承担了超过80%的重大科技任务,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之初,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院在保留一支精干的基础研究力量的同时,动员和组织主要力量参与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中。世纪之交,面对知识经济快速兴起的机遇和挑战,我院提出并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引领带动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制定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推动我院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方案,开启了我院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75年来,我院充分发挥多学科、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空间科学、深海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信息、海洋、光电空间、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科技问题。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及青藏高原、新疆科学考察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科学院7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史


建院之初,我院迅速整合组建了一批研究机构,为新中国主要学科体系和科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上世纪50年代,根据国家“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布局,建立了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等新学科。此后,虽然办院方针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探索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战略重点,成为我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条”,强化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在科研布局、选题机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大胆改革,推动基础研究加快从“在干什么”“想干什么”向“该干什么”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75年来,几代中国科学院人接续攻坚、勇攀高峰,取得了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国植物志》、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中微子震荡、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纳米限域催化、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等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带动我国的物理、化学、材料、量子科技、地球与环境等学科领域迅速走到世界前沿,我院在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连续12年位居全球科教机构首位。我院还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天眼”等一批“国之重器”,建设和运行了全国半数以上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标志性成就,同时也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三、中国科学院7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以人为本、引育并举的英才辈出史


75年来,我院始终是国家重要的创新人才高地。建院之初,党中央就对我院提出了“培养科学建设人才”的明确要求,我院迅速延揽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其中很多成为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1994年正式建立院士制度,凝聚了全国自然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之后,我院率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想方设法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今年是我院“百人计划”实施30周年,该计划不仅有效解决了世纪之交我院高层次人才断层问题,而且为国家人才计划的实施探索积累了经验。进入21世纪,我院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近年来,进一步出台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39条举措,实施特聘研究岗位制度和特别研究助理制度,择优稳定支持青年团队和青年人才,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75年来,我院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汇聚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可谓大师云集、英才辈出。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17位曾在我院工作。新世纪以来,共有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12位在我院工作。近年来,共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4位在我院工作。这些杰出人才是不同历史时期我院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是我院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成立了新中国首个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还与上海市共建了上海科技大学。依托院属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75年来累计培养了3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

四、中国科学院7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锐意改革史


我院一直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以后,率先恢复科研秩序,率先设立了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率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制度,率先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率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探索实行“一院两种运行机制”,创办新中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知识创新工程时期,率先实行岗位聘用制度,建立“三元结构”工资制度,同时主动调整优化科研机构布局,建设“1+10”科技创新基地。“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改革院士制度,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参与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建设,建设海外科教合作中心,拓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从“定位”“定标”入手,从“定事”“定策”发力,统筹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重构科研项目体系,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开展人才分类评价、资源配置管理、使命导向的研究所评价等改革,大力清理规范非法人单元、分支机构和不良企业,推动聚焦主责主业等,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我院现代院所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持续激发,有力促进了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了经验,发挥了先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此外,我院还先后向国家提出了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跟踪国外战略高技术(“863”计划)、建立中国工程院等重大改革建议,促进了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改革发展。

五、中国科学院75年的发展史,是一部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精神传承史


75年来,几代中国科学院人在创新实践中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体现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建院初期,一批著名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回到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积极投身新中国科技事业,以国家需求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两弹一星”工程锻造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国科学院人的精神内核。此后,一代代中国科学院人奋楫笃行、执着追求,为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注入了具有鲜明中国科学院特质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这些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院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强大动力。

回顾中国科学院75年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感、自豪感,更加增强了我们在新时期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底气、志气和勇气。这些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院人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竞争博弈相互交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急迫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国家人”,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意识,切实担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走好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新征程上,要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我院改革创新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时,强调的第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同向发力、互为促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以严的基调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改革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新征程上,要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攻坚克难。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一以贯之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支撑发展力、保障生存力、增强引领力,组织实施好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同时,积极建议和组织承担其他各类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高质量部署和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产出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与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科技合作,强化应用导向和协同创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征程上,要强化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努力在原创理论和前沿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深化选题机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进一步择优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团队和人才,鼓励勇闯“无人区”,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开辟新领域新方向,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新征程上,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我们要坚持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平台,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要着眼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时期科教融合,高质量组织实施“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和“急需紧缺领域博士培养工程”,加快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构建完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遵循国家科研机构特点和科技创新活动规律,聚焦科研布局、科技评价、资源配置、薪酬制度等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科学高效、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我院体系化建制化优势,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动力和保障。要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培育铸就新时代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精神,鼓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秉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科技创新事业中。要持续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力戒浮夸浮躁、急功近利,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对历史最好的礼赞,是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75年前,中国科学院的开拓者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兴业,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院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和过去75年的历程一样,在我们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征程中,也注定既有阳光、也有风雨,既有坦途、也有坎坷。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知重负重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创造出不负历史、无愧时代的新业绩,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和殷殷嘱托,不辜负党和人民对中国科学院的殷切期望,不辜负老一辈科学家创造的辉煌与荣光。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中科院之声微信公众号


SIA

关注我们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分享科研进展,传播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