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帝王出生“圣瑞”现象的兴起,在朱元璋一家逃荒所经的沿淮一带,流传着诸多朱元璋出生、成长典故。由于朱元璋本人生前没说具体,《明史》《明实录》等官史大典也没有详细记载,加之后期野史方志等记载混乱,围绕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先后出现盱眙说、明光说、凤阳说、五河说、符离集说等,众说纷纭,雌雄难辨。由于笔者孤陋,本文就五河说,略整拙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有启发之用足矣,没有否定他说之意。(本期图文来源:水乡五河)
“布衣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生,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朱元璋的出生地,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没有精确的定位。曾几何时,民间和官方就有了“凤阳说”、“盱眙说”、“五河说”、“符离集说”等不同版本流传,每个说法都言之凿凿。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名人故里之争的兴起,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明光、盱眙和凤阳等地瞄准了文旅资源这块蛋糕,朱元璋出生地“凤阳说”和由“盱眙说”“嘉山说”演变的“明光说”之争成了主流,愈演愈烈,一度达到白炽化程度。明光、凤阳两地还在各自的朱元璋 “出生地”兴建设施、开发景区景点,让人真假难辨。啼笑皆非之余,笔者在此并非添乱,其实,早在明末清初的一些史料和五河民间,特别是小溪一带,还有朱元璋出生在五河的说法,并流传很多掌故。位于小溪镇化明村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化明塘严氏墓,可能深藏破解朱元璋出生地谜团的“终极密码”!
我们先来看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在《罪惟录》中的一段记述:“仁祖淳皇帝,讳世珍,年五十时,熙祖已殁,家渐落,同兄寿春王迁盱眙之五河乡。配皇妣陈氏,生子四:长皇嫡兄重四公、南昌王,生盱眙;次重六公、盱胎王,次重七公、临濠王,次即太祖,皆生五河。太祖十岁后,迁钟离之东乡,未几又徙西乡,又徙太平乡,无定居……”(见图一)。这里说朱元璋除大哥生于盱眙外,二哥、三哥和朱元璋全都出生在五河。朱元璋在五河长到十岁后,迁到钟离(凤阳)的东乡,后来又迁到西乡,再后来迁到太平乡(亦即现在的明皇陵所在位置)。查继佐是明崇祯六年举人,明末清初史学家,曾参与明史修编,他所编撰纪传体史书《罪惟录》,收录于《明代传记丛刊》《四部叢刊》中。他凭借着丰富 “内部资料”,对朱元璋一家迁居的“线路图”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生出、迁居的时间节点。比《明史》《明实录》《皇陵碑记》《朱氏世德碑记》等记载更为详细,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图一:明末清初纪传体史书《罪惟录》中,朱元璋出生在五河的记述。
我们再看《朱氏世德碑》中一段朱元璋的自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先祖营家泗州,置田治产,及卒家日消。由是五一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因至钟离居。先伯考性淳良,务本积德,与人无疾言忤意,乡里称善人。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于盱眙,重五公则钟离生也。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子亦四:长重四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皆生于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所生……”。在碑文中,朱元璋自己说他的大哥生在盱眙,二哥和三哥都出生在五河,其本人出生在迁到钟离(凤阳)后。《朱氏世德碑》是朱元璋称吴王之后,还未当皇帝之前,到句容寻宗祭祖,亲自撰写的碑记。碑中比较明确地记载了朱氏一脉的世系关系、迁徙经历,是研究朱元璋家世的最早一个史料(见图二)。此碑文收录于明徐祯卿《翦胜野闻》、郎瑛《七修类稿》及清乾隆《句容县志》、康熙《凤阳府志》等史料中。经笔者查阅对比发现,尽管不同典籍所载碑文略有差异,但朱元璋大哥出生在盱眙,二哥、三哥出生在五河,其本人出生在凤阳的记述都是一样的。
图二:《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自述其二哥、三哥出生在五河。
再看官方修撰的大典,在《明实录》明太祖实录中写道“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之钟离东乡人也……”、“予生于濠梁,乃庶民也,曩因兵变,遂列行伍……”(见图三)。明成祖朱棣在所立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中云:“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句容大族也。皇曾祖、熙祖裕皇帝,居泗州。皇祖、仁祖淳皇帝,居濠州,皇考生焉”。明天启《凤阳新书》太祖高皇帝本纪中云:“母陈太后生帝,于凤阳东乡” (见图四)。清康熙《临淮县志》:“明太祖,姓朱讳元璋,其先家句容人。元末避乱于州东乡,遂生太祖” (见图五)。从中可看出,朱元璋出生地限于“濠州”、“濠梁”、“钟离之东乡”、“凤阳东乡”的范围,濠州、濠梁、钟离都是凤阳的古称或别称。
图三:《明实录》明太祖实录中记述朱元璋为钟离东乡人。
图四:《凤阳新书》太祖高皇帝本纪中记述朱元璋出生于凤阳东乡。
图五:清康熙《临淮县志》记述朱元璋出生于(濠)州东乡。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二哥、三哥都出生在五河;朱元璋或出生在“五河”,或出生在从五河迁出后的“钟离之东乡”。五河自宋咸淳七年建县以来,名称、总体方位一直未变,但因区划调整,舆地面积会有变动,“钟离之东乡”原来在哪里?现在又在哪里?会不会在五河?
我们首先来看史料记载生于五河的可能性。综合上述史料记载和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的自述来看,朱元璋从曾祖朱初一开始,一家就不停的迁居,当时总的迁居路线是:“金陵句容→泗州盱眙→泗州五河→濠州钟离”。到钟离后,又继续沿着“东乡→西乡→太平乡”的路线进行迁徙,居无定所(见图六)。《罪惟录》《朱氏世德碑》这两个文献都认同朱元璋的二哥、三哥出生在五河。但在朱元璋的出生地上,《罪惟录》《朱氏世德碑》产生了分歧,一个认为出生五河,一个认为出生在钟离东乡。但根据朱元璋手录危素撰写的《皇陵碑》记载:“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明永乐年间解缙编纂的“明皇家谱”《天潢玉牒》中也记述:“仁祖年五十迁钟离之东乡,天历元年戊辰龙飞濠梁,九月十八日太祖高皇帝降诞……”(见图七)。从中看出,朱元璋父亲是在50岁时才迁钟离之东乡的。由朱元璋亲自撰写目前还立在凤阳明皇陵的《御制皇陵碑》又说:“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明史》太祖本纪又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见图八)。也就是说,朱元璋父亲64岁死时,朱元璋17岁,那么朱元璋就是在他父亲47岁时生的。如果朱元璋父亲是50岁才迁居钟离,那时朱元璋就已经3岁了。这样的话,朱元璋就应该和他的二哥、三哥一样,出生在迁到钟离之前,也就是出生在五河。3岁后,才随同其父从五河迁到钟离之东乡,继而又迁到西乡、直至太平乡。这和《罪惟录》皇祖祢列传中记载的朱元璋出生在五河逻辑上是吻合的。而且,在五河北乡一带,流传着朱婆(朱元璋母亲)讨饭食剩骨怀龙胎,在沱湖凤凰咀一带流传凤凰救主,在长淮一带流传着糖梨膏胜御医,头铺一带流传着千里送鹅毛等有关朱元璋儿时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到朱元璋在五河出生、成长的些许蛛丝马迹。
图六:朱元璋自父辈起沿淮河的迁居线路
图七:《天潢玉牒》中记述朱元璋父亲五十迁钟离之东乡
图八:《明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死亡。
再来看下“钟离之东乡”的前世今生。如果朱元璋是在他父亲迁到钟离后才生出的话,那就是出生在“钟离之东乡”。这是官方大典中的记述,也是朱元璋在多种场合中提及的,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可。但“钟离之东乡”到底在哪里?这是凤阳说、明光说、五河说争论的核心。按照中原一带的语言表述习惯,“东乡”“西乡”“南乡”“北乡”应是方位词,以当时的钟离县城(现在的临淮关)为坐标,在钟离范围内、钟离城以东的大片区域都属于“钟离之东乡”。皇帝出生地这么传奇荣耀的地方,明明可以精确到村庄,细至村庄的某个具体点位,但朱元璋活着的时候直至明永乐年间,《明史》《皇明实录》等官方重量级史料及地方志中竟然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一个 “钟离之东乡” 的笼统表述!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这里面肯定有原因。是朱元璋自己不愿意说,还是官史不敢记?难道个中有什么忌讳?细细思来,极为蹊跷!
无独有偶,在五河县小溪镇化明村东边,有一座与朱元璋相关的明代古墓,同样蹊跷————这座墓葬虽贵为一品规格,但明和清前期史志方志中均无记载!
这座古墓目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见图九至图十)。当地人说,这座古墓墓主人为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原配严小姐,墓道两边石柱石人石马石兽,碑碣龟趺螭首却无字。根据《明史》中礼制的规定,此墓葬贵为一品规格(见图十一)。这样高规格的墓葬,地方志中一般都设有“古迹”“陵墓”“坟丘”等专篇加以介绍,并引以为荣耀。严氏墓所在的化明村,过去由于区划调整,可能属于不同的地方管辖,但笔者查阅明及清早期官方修编的《凤阳府志》《中都志》《临淮县志》《凤阳新书》《五河县志》《盱眙县志》《泗州府志》《泗虹合志》相关章节,竟均无记载。而比严氏墓规格低的墓葬,如:汤和祖墓、郭兴祖墓,以及与严氏墓同规格的汤和墓、费聚墓等,在明清时期的凤阳、泗州、五河等地方志中均有记载,而独严氏墓没有记录?!只有清末光绪年间重印版《凤阳县志》,才在不起眼的副刊“杂志.拾遗”篇尾中给出了一段类似“不信谣、不传谣”的表述:“严小姐坟在花园湖东肥山下,有石人石兽而无碑碣。柳廷玉居团山,去肥山不远,其作《中都志》未尝及此。土人言:严小姐,明太祖元配,未婚而卒,太祖即位,赐厚葬。此未足信”(见图十二)。
试想:在礼制等级森严的明王朝,一品墓葬如果不经最高皇权机构审批报备,甚至朱元璋御赐,随意建造那是要定罪杀头的,这么高的规格,是地方的荣耀,官方正史和地方志却均不记载,碑上又无字(见图十三)。既然土人言“未足信”,又没有令人足信的官方记载,那这里葬的是什么大人物?是不是有什么忌讳,细细思来,也甚为蹊跷!
图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明塘严氏墓。
图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明塘严氏墓。
图十一:《明史》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凶礼三)中对坟茔之制的规定
图十二:光绪《凤阳县志》“杂志.拾遗”篇关于化明塘严氏墓的“辟谣”。
图十三:化明塘严氏墓,龟趺螭首的无字碑。
如果把这两件“官不宣”蹊跷事儿放在一块,再加上小溪一带民间流传朱元璋在当地背弃婚约当了“陈世美”的糗事,冥冥中是不是这些“怪事”之间就有了某种联系?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古籍、访乡民,追本溯源,脉络日渐明朗:五河县小溪镇这座一品规格的化明塘严氏墓,极可能是尘封民间多年、能够打开朱元璋出生地“钟离之东乡”谜团的钥匙——
根据当地流传,现在严氏墓所在地的化明塘村(化明村),就是朱洪武(朱元璋)的出生地。化明村前面有方池塘叫化明塘,传说是朱元璋儿时牧牛洗澡的草塘(见图十四)。而离化明村不远的东南角,原来有个村庄叫严家楼,严家楼有个严姓富户人家,与朱元璋家居相近,地相邻。严家有女严小姐,与朱元璋自小青梅竹马。朱家托媒向严家欲订下“娃娃亲”,严家虽与朱元璋父辈相互帮衬,交情笃深,但毕竟朱家家境困难,有些不情愿这门亲事。但严小姐看中了心怀大志的朱重八,小小年纪两人私定终身,一个非他不嫁,一个非他不娶。朱重八对严小姐许下誓言:日后发达,定会风风光光迎娶。在那个兵荒马乱、灾荒四起的年月,迫于生计,朱元璋随父母又迁往了钟离西乡。朱元璋迁走后,多人上门提亲,但都被严小姐拒绝,她心里一直装着朱重八,父母拿她也没办法。后来,朱元璋投军入伍,历经艰难,开创了大明江山。当上了皇帝后,朱元璋想起了与严小姐的婚约,后来刘伯温、马皇后等人从中做梗,说什么“朱严相克,八字不合,若娶了严小姐,对朱家的江山不利”。朱元璋思量再三,不能因一个女子断送了朱家的万年江山,就听信了刘伯温的话。严小姐苦苦等着山盟海誓的朱元璋风风光光来迎娶,一直等不到迎亲的队伍,由希望到绝望,顶不住流言蜚语,最终抑郁而死。朱元璋得知后,愧疚难当,下诏按一品规格给予厚葬(见图十五至十七)。
图十四:小溪镇化明塘与化明村
图十五:化明塘严氏墓坟丘
图十六:化明塘严氏墓旁一侧的石像生
图十七: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的严氏墓前石像生
关于严小姐与朱元璋的婚约,还有另一个版本:据说,朱元璋微时在附近操兵御敌,有一次被元兵追赶,被机智的严小姐藏在箩筐下坐在上面用罗裙盖住若无其事地绣花,救了朱元璋一命。朱元璋在严家养伤期间,与严小姐订下婚约,朱当了皇帝后,怕朱严相克毁了江山,没有迎娶,最终严小姐抑郁而卒,朱元璋赐予厚葬。这种传说虽然情节曲折生动,但编造故事痕迹较重,朱元璋若大身躯,岂能是严小姐的罗裙所盖得住,再说那时地广人稀,加上丘陵地带两三户人家的小村庄,追捕官兵挖地三尺也能把人找出来,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
且不论上述两种版本孰真孰假,可以肯定的是,严小姐与朱元璋能订婚,在那个交通靠腿、通讯靠嘴的年代,他们父辈应该是同村或邻村,多半是通过七大姑八大姨、亲戚邻居从中坐媒说的亲事。飞黄腾达之后当了“陈世美”,提到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就想起严小姐满含忧怨的眼神,就让人想起此处有他不光彩的事,再也无颜面对家乡父老!这,也许就是朱元璋不提他出生确切地点和地方志中没有严小姐墓志记载的真正原因吧!朱元璋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投鼠忌器,官方自然也不敢记述,一切负心骂名都随着含糊的“东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让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再回过头来看严小姐墓所在的小溪镇化明塘一带,正处在五河、凤阳、明光交界处,是鸡鸣三县之地。民国以前,五河与凤阳以淮河为界,这里一直属于凤阳(钟离)的舆地,直到1949年初,才划归五河管辖(见图十八至二十一)。如果以钟离城(即现在的临淮关)为地标,此地方位上正处于钟离城之东,是“钟离之东乡”的极正位置(明光说的赵府村和凤阳说的金桥村,从方位上看,都处在在临淮关东南,更偏向于“钟离之南乡”的范围)。据清光绪《凤阳县志》卷二.山川记载:“……女山而东则为化明山,山下有化明塘,直北三里为矿山,山出铅,有洞,洞口有泉极甘美,其水不流,矿山东北为团山,柳团山先生之所居也,自此东北朱家庄保有石坑山与盱眙交界,迂回皆黑石……” (见图二十二)。由此可知,化明塘旁边的山丘,原来叫化明山。过去的山川多以形势、山石特色命名,村庄多以姓氏、来由等因素命名,而此地村曰“化明村”,山曰“化明山”,水曰“化明塘”, “化明”、“化明”,是否有真龙降生、开化大明的寓意和典故?朱元璋青梅竹马的原配就在附近,他的二哥、三哥就出生在五河,朱元璋还会是远人吗?
图十八:康熙《凤阳府志》临淮县图志上,小溪、朱顶一带在钟离城东。
图十九:乾隆《五河县志》上的五河县舆地图,五河、临淮两县以淮河为界。
图二十:民国期间五河地图,五河凤阳两县以淮河为界。
图二十一:民国期间凤阳县地图,五河、凤阳两县以淮河为界
图二十二:清乾隆《凤阳县志》关于化明山、化明塘的记载。
而且,这里除了朱元璋原配墓葬,儿时牧牛洗澡的草塘外,还有众多与朱元璋相关的地点,如站马棚、龙井、巩山寺、女山等,其练兵御敌的小溪上营、东营、西营,无不有与朱元璋成长有关(见图二十三)。只因闹出了飞黄腾达后背弃婚约的糗事,才导致朱元璋愧于说出,官方不敢记载的事儿来。别说朱元璋,这种“陈世美”的事搁谁身上,谁都不愿意提,谁都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图二十三:五河旅游攻略《水乡五河》及《五河掌故》中收录多处与朱元璋相关的景点及掌故。
这样看来,即使朱元璋出生在“钟离之东乡”,那这块“钟离之东乡”也因行政区域调整,由凤阳划到了五河的版图上(见图二十四至二十七)。所以,现在说朱元璋出生在五河,一点没毛病。
图二十四:光绪《五河县志》五河县全境图,小溪朱顶等地原属凤阳。
图二十五:1958年五河地图,淮河以南原属凤阳的朱顶、小溪两乡镇划归五河。
图二十六:乾隆《凤阳县志》临淮凤阳两县舆地图,小溪、朱顶等地原属凤阳。
图二十七:1958年凤阳地图,原属凤阳的朱顶、小溪等地划归五河。
至于有文献记载朱元璋二哥、三哥分别出生在灵璧、虹县的说法,进而关联到朱元璋出生在符离集的可能。这个说法源自洪武初年危素代写的《皇陵碑》,其中记述:“皇考有四子:长兄讳某,生于津律镇;仲兄讳某,生于灵璧;三兄讳某,生于虹县;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但这个碑记因有“儒(臣)粉饰”之嫌,后被朱元璋否决,并被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御制皇陵碑》所替换。笔者查阅明清时期五河、灵璧、虹县相关府州县方志及舆地图,那时五河版图较小,与虹县、灵璧相邻地带可能割属不一。况且,危素代写的《皇陵碑》除有“儒(臣)粉饰”之嫌外,也可能有其他错误,最终被朱元璋否决,其证明力应次于朱元璋自述的《朱氏世德碑》,不足为鉴。所以,综合《朱氏世德碑》来看,即使《皇陵碑》中记述朱元璋二哥、三哥出生在灵璧、虹县属实,也应是沿着五河的临界地带,连朱元璋和危素都分不清,这反倒印证了《罪惟录》中记载朱元璋出生在五河的可能。民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几经变动,五河县版图面积由民国时的793平方公里,扩大到1985年的1580平方公里(目前1428.5686平方公里),比民国时大一倍,过去与灵璧和虹县(泗县)交割的很多地方目前已划在五河的行政区划内(见图二十八)。所以,现在说朱元璋二哥、三哥出生在五河,同样是一点毛病没有。
图二十八:民国期间五河、灵璧、虹县版图。
最后,再谈下本人对“凤阳说”、“明光说”一点肤浅的理解和疑问,没有否定各学派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探讨一下。
“凤阳说”偏向于“东乡”是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出生的地方,现存的明清凤阳府县志舆地、乡坊等建置篇中,都没有元朝“东乡”区划的确切记载,即使有东乡城、东乡镇、东乡村、东乡铺的记载,但位置不一(见图二十九至三十一),也没有与朱元璋出生地相关联的条文释义或备注,说“东乡”是个方位词应更适合中原人语言表述习惯。
图二十九:乾隆《临淮县志》记载的东乡村、东乡城位置。
图三十:乾隆《临淮县志》图志标注的东乡村、东乡铺位置。
图三十一:康熙年间江南全省图标注的东乡镇位置。
“明光说”由“盱眙说”演变而来,偏向于“东乡”是一种方位表述,明光说文字记载丰富,在明清时期的《泗州志》《泗志备遗》《盱眙县志》《帝乡纪略》《帝里盱眙县志》中均有记载,甚至连明天启《凤阳新书》、清康熙《凤阳府志》和1999年版的新编《凤阳县志》既载有朱元璋出生在凤阳,又有自相矛盾地载述出生在盱眙的红庙、红罗帷、灵迹乡等地。但有学者分析,这些史料,都是朱元璋死后,自万历年间伴随朱元璋出生“圣瑞”现象而出现的,神化色彩较重,荒诞离奇。且对出生地的记载有盱眙太平乡、灵迹乡、唐兴乡、木场津里、明光山、明光集、二郎庙、红庙、跃龙岗、孕龙基等,位置不一,且后来的《泗州志》《盱眙县志》有关章节中,也有朱元璋迁到濠州钟离后所生的表述,相互矛盾,瑕疵较多。且从明清的方志和舆图来看,盱眙与钟离(凤阳)的界线一直沿因自然地势,东西相交于上店铺一带,界线分明稳定(见图三十二)。如果朱元璋出生在明光(以前属盱眙)的话,他活着的时候肯定会说过,发达后也应该“衣锦还乡”回去看看,《朱氏世德碑》等语言表述就不会说只有他大哥出生在盱眙了。朱元璋本人及明前期官史只说出生在钟离、梁濠(凤阳)等,并未说他出生在盱眙。《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效仿刘邦于洪武十六年下诏永免他出生地、成长地的税粮徭役,只包含凤阳、临淮二县,进一步说明盱眙既不他出生地,也不是他生长地(见图三十三)。
图三十二:乾隆《盱眙县志》图志中,盱眙与临淮县交界位置图。
图三十三:《明太祖实录》:“凤阳朕故乡,皇陵在焉……,朕今永免凤阳、临淮二县税粮、役……”
但不管出生地在哪里,都是短暂的寓居,他的落脚点在凤阳,他青少年的大半时光是在凤阳度过的,他对凤阳有深深的故土情结,他的父母寝陵在凤阳、中都城建在凤阳,他御笔 “万世根本”的鼓楼还立在凤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不容置疑。
综述,小溪镇化明一带极有可能是朱元璋的出生地,他出生在五河,成长于凤阳,雄起于淮西,定鼎于南京,驱逐胡虏、开疆拓土、立纲陈纪,一统华夏三百年!是江淮两岸的共同荣耀!。(图文/水乡五河)
【免责声明||来源:图文/水乡五河 。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回复留言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