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值担当!10位政协委员在开幕会上精彩发言

民生   2025-01-22 22:21   浙江  

1月22日下午,政协第十届常山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县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会上,10位政协委员分别围绕科技创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医疗服务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起听他们怎么说!

郑胜委员

代表九三学社常山县支社委员会发言


推进科创平台提质增效 

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平台迭代升级。推进科创资源集聚发展,高质量运营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平台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平台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创飞地建设,推动常山企业紧密融入长三角创新生态,聚焦企业需求强化多方面合作,搭建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深化 “先用后付”“先投后股” 等改革,构建成果转化支持政策体系,打通转化路径。
加快提升科创服务能力。健全科创服务体系,依托科创载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借助 AI 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科技中介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扶持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奖补支持示范性机构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推动金融机构合作,破解抵质押难题,探索保险制度,发挥国有平台引导作用,吸引多方参与科创投资。
加快构建全方位科创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精准培育和示范工程,扶持科技型领军企业。加强创新制度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经纪人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机制。浓厚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借鉴成功活动形式,打造资源对接平台。


鄢倩倩委员

代表民进常山县支部委员会发言


抢抓低空经济时代风口 

以新质生产力开辟我县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加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争取,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争取资金与试点示范;结合发展规划编制本县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梳理企业目录;提早谋划跨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乌镇等地联系,定期组织召开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助推低空产业技术创新与培育。

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规划留足发展空间,争取通用机场建设;布局起降设施、服务网及相关基础设施,研究低空社区建设,建设数据管理中心与智联网平台,推动数据流通。

加速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建设。争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谋划低空应用场景,深化 “综合飞一次” 场景。采用 “政府部门监管 + 国企建设运营” 模式,推动消费场景建立。发布场景清单,支持企业应用数智技术,给予相关企业奖励,谋划 “低空 +” 旅游项目。

精准培塑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制定扶持政策,设产业基金,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借鉴特许经营权招商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培育 “链主” 企业,拓展产业链。职技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与邻省高校人才合作。


刘雪松委员

代表农业组(科技和科协界)发言


以科技创新推动常山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明确品牌定位、形象及品牌价值主张,挖掘培育品牌文化,制定战略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质量标准与监管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与团队,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加大新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开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完善产业链条。扶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其兼并重组、升级改造,发挥引领作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种植户、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及销售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销一体化。研究油茶副产品价值,开发活性炭、饲料、肥料等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
创新市场拓展策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商超、电商等合作,开展连锁销售,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贸易。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注重包装设计,运用新型营销方式。宣传油茶营养价值,引导健康消费,提高消费者认知与认可。


熊爱华委员

代表民革常山县基层委员会发言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注重拓宽企业培育渠道。用好产业基金,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方面发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力度,解决结构性问题。组织专家为企业 “把脉问诊”,提供咨询服务并制定培育方案,完善科创项目孵化链条,加速成果产业化。为优势企业和大企业裂变项目做好服务,引导企业竞逐 “专精特新” 赛道,鼓励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
持续提升创新发展载体。完善开发区金川片区综合配套,实施 “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项目”机制,提升企业满意度。依托高校驻常研究院,加大技术创新供给,支持企业开展前沿及融合技术研发。加大公共科研仪器向企业开放力度,增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
迭代优化配套激励机制。用好用足专项政策,适时完善专精特新奖补政策,优先支持培育企业需求,探索人才奖励政策。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金融产品。总结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案例,依托媒体宣传,推动企业数量、质量、体量提升,形成雁阵型发展方阵。



周思超委员

代表民盟常山县总支委员会发言


山水化城 场景营城 

打造具有常山辨识度的宋韵山水公园城市

山水融城,构建生态宜居城。加强山体空间管控,加快展依山隧道建设,适度开发相关片区,增设观景体系。聚焦多条河流沿线空间品质提升,推动航道枢纽项目建设,打造多功能滨水混合区。聚焦显山露水要求,梳理山水空间,对常山港城区段河岸线两侧建筑进行设计引导与规划控制。

旧颜换新,打造城市生活圈。提升入城口区域品质,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增加城市活力。构建全城绿化 “循环圈”,通过新增带状公园串联大型公园,疏通交通空间慢行路线,打造绿地服务系统。按 “公园 +” 模式开展老旧公园品质修复,复合利用现有绿地,开辟生态游憩空间,丰富公园功能。
以文造境,彰显千年宋韵情。沿常山江打造节点与平台,更新改造狮子口片区,结合 “宋诗之河” 文化带设计文旅路线。在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植入宋诗相关景观小品,举办线下文化市集活动。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推出宋诗主题旅游纪念品与文创产品,带动文旅消费。


鲍爱国委员

代表民建常山县支部委员会发言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助力共同富裕

强化顶层设计,破解用地难题。针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出台涵盖用地、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专项政策,引导企业提升竞争力。科学规划布局加工园区,集中解决企业用地需求,推动集群发展。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强化核心产区保护,推进特色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
突出问题导向,健全政策体系。农业、资规等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完善政策体系,满足新业态用地需求,加强部门协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高效涉农服务融合体系,推动仓储、物流等深度整合,打造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政策引领,完善联农富农机制。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农业部门探索深化合作路径,实现农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将联农带农成效作为企业享受补助重要条件,加大指标权重,调整扶持方向,加强政策执行监督评估,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林文成委员

代表医卫组(医药卫生界)发言


聚力做强县级医疗龙头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支持县人民医院做强。参照相关经验做法,出台政策聚全县之力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

抓改革促医院等级创建。以等级创建为目标,从公益性、精细化、绩效化三个导向,深化县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设立等级创建专项基金。县财政在保障公立医院六项投入基础上,设立专项资金,化解医院创建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开展就医体验提优行动。从细微处入手,深化 “医心为民˙暖心服务”,建设医疗资源平台,开展 “三百” 行动,提升就医体验。
充分用好域外资源优势。借助与省级医院合作契机,引进省级专家;发挥寓外医学专家和杰出人士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付琳芸委员

代表农工党常山县总支委员会发言


发展生态美妆 

赋能“两柚一茶”共富链

高位推动,释放政策活力。发挥植物资源优势,制定生态美妆产业中长期规划,培育完整产业链。在多方面支持生物科技公司,对新原料及特色功效化妆品给予奖励或补助,加强招商打造全产业链。对接行业协会与研究院,举办产业链对接会,构建三方合作平台促进交流合作。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力。对接科研机构,围绕特色植物原料开展多方面科研攻关,挖掘护肤价值。立足企业需求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特色植物护肤应用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打造地域品牌。加大投入宣传生态美妆品牌,鼓励企业参展,借助平台推广优质企业和产品。
三产联动,形成共富合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引进各类配套业态,形成完整美妆产业链。打造拳头产品,结合植物资源特色突显产品特性与品牌文化,放大品牌效应。推动产业融合,培育 “美妆 +” 品牌,串联相关景点设计旅游线路,打造 “妆旅融合” 新模式。



郑晓丽委员

代表文体组(文化艺术界)发言


整合地质和赏石文化资源

打造全国地质研学基地

整合特色资源,丰富地质研学产品。借助科技设备增强体验与参与,拓宽研学受众。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重现文化场景,开发文创产品,吸引游客参与文创制作,进而提升消费并延长游学时间。基于动植物与地质研学,挖掘生命文化,开展生命教育,让青少年感悟生命意义。

深挖地学文化,打造情景式研学场景。观赏石博览馆、金钉子地质博物馆等地,以石与地学为主题,结合多学科知识,引入科技设备,打造互动体验与情景式研学场景。通过系列教学环节,向学生展示常山地质历史变迁。
加大人才培育,搭建地学研学团队。提升导游队伍对本地地质与赏石文化的讲解水平。以金钉子地质博物馆为核心,组建地质研学团队,结合特定活动打造地质勘察活动月。与高校、社会机构合作,吸引爱好者参与,制定培育计划,创新课程,打造人才高地与全国研学示范基地。



林晓剑委员

代表社法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发言


发挥社会组织能效

助力基层治理升质提速

坚持党建引领下多主体参与治理实践。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影响力,将相关人员纳入党组织教育培训,结合社会组织特点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开展各类组织活动与学习。

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完善社工人才激励政策。从待遇与职业发展推动社工成长,出台配套政策,重视人力成本核算与薪酬指导。挖掘社工骨干力量,通过特色项目同步提升骨干能力与志愿服务。
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工作。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委托社会工作室运营,开展培训活动,激活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并为基层人员减负。
公开透明拓宽政府购买服务的途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搭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了解社会组织需求并提供支持,扩大购买服务范围规模。优化购买服务流程,提高透明度与效率,快速响应特定需求。




一审:李欣宁

二审:李玲倩

三审:朱   珊

近期热点



常山发布
关注常山新闻,了解常山新鲜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