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柴窑面包与艺术乡建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1月30日上午,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举行了“不灭的窑火——开窑仪式”,用四溢的面包香宣告了路里矿坑营地的面包窑开窑,标志着该村省级文化特派员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除了面包外,面包窑书房也与村民和游客见面,带来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双重满足。
“伏以,好啊~”开窑仪式在喜庆热闹的常山喝彩歌谣表演中拉开了序幕。经过点火、面包窑添柴、窑书房揭牌等仪式后,面包窑正式开始烤制面包。据悉,该面包窑一天可烤制300多个面包。
“体验感很好,这里的面包外皮酥脆、内里松软,还有烤箱无法达到的柴火味和烟火气,吃起来格外香!”游客李鹏真连连称赞。
“以前吃面包都是在城里的面包房,现在居然能在乡村里吃上,我觉得很有特色和创意。这里还有书房、咖啡馆,一边吃面包、喝咖啡,一边看书、看风景,一举多得。”游客余小美说。
去年以来,常山紧密实施文化特派员“三联”行动,选配宣传文化领域、农村工作领域专家和一线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组建文化特派员“助力团”,设立文化特派员“工作室”,通过结对联系、组团帮扶、资源对接、跟踪服务,给予文化特派员项目精准指导,推动文化特派员工作落地见效。除了路里坑村的面包窑和书房,白石镇草坪村的四省边际“我们的村晚”文化走亲、招贤镇大溪沿村的“村戏我来演”等多个活动项目也都在文化特派员及“助力团”的努力下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全县已推动11个优质项目匹配下沉赋能乡村发展,2025年我们将继续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作用,培育更多接地气、有创意、效益好的文化项目,让常山更多乡村端起‘文化碗’、吃上‘文化粮’。” 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陈倩 曾奇
部分来源: 呆村里
一审:罗曼琳
二审:李玲倩
三审:濮 波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