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书展·回顾|《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顺利举办

文化   2024-08-19 20:02   上海  

8月18日下午,《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顺利举办,现场吸引了热爱城市建筑、人文历史的读者和观众参与。

“项目源于2020年国庆前夕,静安寺街道想为枕流公寓编一本口述历史的画册,记录居民生活的点滴,同时体现社区自治的成效。会面当天,我们便在街道同事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枕流公寓。秋日的华山路两旁,高大的梧桐在夕阳的烘托下变得蓬松、脆黄。这条屈曲蜿蜒的道路曾是殖民时代的法华界路,一头连着徐家汇,另一头通向静安寺,见证了上海150余年的发展与兴旺。为了进一步和枕流公寓培养感情,我们向静安区档案局、静安区文史馆等单位收集史料,并从各渠道挖掘有关这栋建筑的书籍章节、旧照片和平面图。不得不说,和一些网红打卡点相比,枕流公寓的背景调研是艰辛的,第一手资料可谓是零星半点,还存在互相抄袭、以讹传讹之嫌。经过几周的寻觅和拼凑,一幅20世纪30年代顶级豪宅的草图在脑海中徐徐展开。而对这幅图景中的空间细节,尚不敢妄下定论,其中的人物活动,更是不得而知。本书第二章节对枕流公寓的简介建基于史料考证、居民访谈和对现场情况的总结归纳,主要偏重于1930年枕流公寓的建造背景、物理形态和早期的住户特征。

枕流公寓南立面

枕流公寓初建时,从花园中拍摄的东侧和南侧立面

两期“枕流之声”共访问了21个家庭、近30位居民和工作人员。受访者包括高级知识分子或文艺工作者本人、二代和三代,年纪跨度60岁。他们的经历不同,职业各异,对枕流公寓都有着别样的观察视角和隶属自己时代的独特记忆。但他们有时又会不约而同地记得同一处地点、同一个场景、同一桩事件或同一个人,这就是枕流公寓的“集体记忆”。家,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一个解决温饱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受访者们在这里经历了自身生命中的某些重要阶段,伴随着公寓空间的变化,也见证了家庭作为国家最基础的细胞、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命运变迁。

周璇在枕流公寓

20世纪40年代的枕流公寓及周边业态

1930年代三室户建筑模型

项目共拍摄视频素材近2,500分钟,字稿约46万字,包括建筑影像和老照片在内的图片超过1,000张。如果说枕流公寓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历史勉强还可被称为是“有案可查”的话,那么从50年代开始的历史,就是由这些受访者们一砖一瓦构建起来的。口述历史不仅是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补充,更包含了心灵历程、社会关系、语言特性等多元信息在内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文稿的呈现上,我们保留了问答模式,希望尽可能地延续访谈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在内容分享环节,本书作者、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赵令宾为大家介绍了该书的策划、编撰过程。

活动现场



(点击图片购买)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
赵令宾 编著
定价:168.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hrmms”添加关注


上美好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信息/活动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