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前参谋长:中国战机处于劣势,存在一致命缺陷
文摘
2024-11-19 00:05
北京
随着歼20的大量列装,歼-35A的亮相,美国在战斗机方面的优势似乎正在逐步丧失。但许多人认为,美国还有一大优势,即发动机,中国真的在发动机领域落后吗?
最近,印度前空军参谋长阿尼尔·科斯拉的言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他声称:中国战斗机因发动机问题而在空中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这番话似乎与过去某些人提到的中国航空领域的“心脏病”问题“不谋而合”。那么,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中国在军用航空工业的发展上确实有过一段依赖进口的历史。在一些早期的战机项目中,中国普遍使用的是俄制发动机,比如早期的歼-11B和歼-10C。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涡扇-15发动机成功研发后。如今,中国的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已经不再依赖外国的航空发动机,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在航空动力装置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取得了突破。 这一突破的意义在于,中国几乎停止了从俄罗斯进口发动机,而涡扇-15等发动机的问世,使得中国在某些方面赶上了美国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战斗机航发技术。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在时间上仍领跑十几年,但其近十年并没有太大创新,尤其像变循环发动机这样先进却难以成熟化的技术,还未被实际应用。
据港媒报道,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技术,能让涡扇发动机减阻10%,有望彻底改变发动机的性能潜力。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发动机结构件的原型完全符合机械要求,但却在重量上减轻了不小,无疑为中国航空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更轻、更高效的发动机或将诞生,如果技术成熟,这代表着发动机制造成本降低、加工速度提升,甚至是使用寿命的增加,对我国航空工业将带来巨大影响。点滴积累下来的技术进步,通常会在某个节点上迎来爆发式的提升。对中国来说,这一时刻似乎已经到来。涡扇-10发动机的巨大进步,涡扇-15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还有涡扇19的提前研发,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航空发动机开发的世界第一梯队。不光是航空发动机,其他类型的航空动力装置也在快速跟进。涡扇-20以及涡扇-18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在大型涡扇发动机领域的大步向前;而武直-10和直-20动力系统的革新,则弥补了在涡轴发动机领域的欠缺;运-8上换装的新型涡桨发动机,更是引领着下一代涡桨发动机的更新换代。这些技术上的一系列突破,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更是来自于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技术创新。航空发动机常被誉为“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一度被认为难以赶超,但中国的成绩无疑让许多人重新审视这一观点。 随着中国逐步掌握发动机技术,六代机的发展将会有重大进步,使我们走在全球航空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前沿。
此前航展上曾出现了一个模型,外形看起来非常科幻,有人认为其可能是中国的六代机。如果能加装新型动力装置,那么在机动性方面将实现巨大提升,战力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如今,涡扇-15的出现,让我们的战机有了强大的动力保证,也为下一代战机的出现及列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那句话说的,技术的突破将带动能力的突破。 反观印度,虽然其空军高层认可中国在航发领域取得的进展,但在承认这个事实与否的问题上,心理上的挣扎显而易见。印度在自主研制战斗机发动机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坎坷和挑战,甚至进口发动机的生产线都显得力不从心。
印度不仅计划在国内生产苏-30MKI用的发动机,还积极寻求与美法英等国合作,以图在第四代发动机上获得突破,但显然这条路走得艰难。于是,屡屡贬低中国成就成为他们获取自信心的一种手段,这只能说是自我安慰,对于提升本国的实力毫无用处。
从战略角度看,航空发动机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现有战机的作战能力,还为未来的新型战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如果涡扇-15全面应用于歼-20,那么这款重型五代机将具备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能力,包括空中较量、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 未来,中国的六代机计划也将受益于当前的发动机技术进步。假设新型发动机能结合智能蒙皮技术及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那么这种战机的潜力将远超目前的五代机,甚至达到革命性的跨越。
不可否认,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崛起势不可挡,这是全球视野下不容小觑的力量。而印度的无端贬低,除了掩饰自身技术上的困扰,并不能改变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事实。航空发动机已经不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痛点,反而成为助推其发展的推动器。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国家实力和战略自信的体现。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更多高端制造领域将继续延续这样的辉煌轨迹,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此时此刻,时间似乎正在偏向中国,用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 (注: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为公号题词《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