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生态文明实践之路,实现了从“诞生地”到“示范地”的精彩蝶变。20年来,“两山”理念从湖州探索、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历史性地写入党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世界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重要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在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是湖州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这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市域样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科学有力的治理措施,以更持续稳定的改善成效,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湖州答卷。
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使命担当,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先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试点、典型示范的新路径,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全国样板。
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两山”转化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成为生态富民共享高地和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这是探索生态文明国际化实践,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金名片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我们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用好各种宣传阵地,向全球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州故事,建设具有广泛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生态文明国际展示窗口。
为此,全体政协委员建议:
一、坚持和谐共生,打造绿水青山的保护高地。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紧盯人民对美丽湖州的迫切需求,聚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生态问题,让湖州之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一是合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持“每小时必争、每0.1微克必争”理念,改善大气质量。加快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老旧重型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和船舶新能源替代。精准实施农业面源、港口码头等污染源管控。持续深化蓝藻“预、拦、捞、修、联”机制,谋划一批蓝藻防控项目。推动建立“环太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保护。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样板,不断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二是全力筑牢生态防线。牢固树立“生态优势是湖州最大的优势,生态风险是湖州最大的风险”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机贯通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大力推进生态空间数字化管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重要物种动态监控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鳄雀鳝等外来入侵物种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创新生活方式引领绿色低碳风尚,创成国家级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构建更加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研究出台市级层面的“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创建“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整合全市域绿色普惠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南太湖未来城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
二、聚焦绿色共富,打造金山银山的发展高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把南太湖科创走廊建设作为全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完善《南太湖科创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争取列入上位规划。组建南太湖科创走廊建设专班,形成市、区县、平台统筹推进机制。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揭榜挂帅”式科研,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依托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西塞科学谷、莫干山实验室等载体,强化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合作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快产业升级。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着力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抢抓“两重”“两新”政策利好,推动传统制造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支持绿色投资、绿色智造、绿色能源和绿色消费。三是推进城乡融合。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持续开展生态共富优享工程,全域支持青年入乡发展,推广“数字游民公社”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星光模式” “竹林碳汇”收益反哺等。提升乡村运营能力,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打造生态文明的创新高地。深化对“两山”理念的科学认识,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系统集成、机制创新,形成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念的良性互动。一是强化综合改革。以绿色低碳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强部门协作和条线改革举措集成,深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等,纵深推进生态警务、绿色金融、“VEP+EOD”等改革。二是创新制度引领。完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创新碳管理制度,构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问责制度,完善“河长+检察长”“林长、田长、河长+森林法官”等工作机制。三是健全转化机制。探索创新生态价值市场化转化机制,深化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与应用。聚焦环境权益、林业碳汇、绿色技术三大重点,深化生态资源、绿色期权等交易。支持金融机构创新ESG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推出“生态身份证”数智系统,加快实现企业、个人生态信息“一证全通”、生态权益“一证获取”。
四、拓展国际视野,打造“两山”理念的展示高地。持续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把湖州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的开放之城、枢纽之城、典范之城。一是深化理念研究。深挖“两山”理念的源头价值,构建“两山”智库联盟,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开展中长期研究合作,统筹用好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等省内资源,总结提炼“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湖州在理论、制度、实践中的成果经验。二是推动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一批地方和行业绿色低碳标准,成为国际先进标准落地中国的先行示范区。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等国际荣誉优势,设立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专家委员会,吸引生态国际机构在湖州设立分支机构。深度参与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全球南方合作,努力成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三是完善传播体系。举办“群众说生态”等活动,用人民群众的身边事、平凡人,讲好追求美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大逻辑、大情怀。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对接,争取高规格、重量级、永久性的论坛会议、学术交流等活动在湖州举办,向世界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精彩故事。成立新时代生态文明国际交流中心,推动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走向国际,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展示高地。
来源:湖州政协
编辑:沈晓燕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