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80周年。80年前,根据党中央关于向东南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四军主力一部挺进湖州。1945年1月13日,遵照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苏浙军区在长兴成立。此后,苏浙军区与湖州人民一起,对日伪展开攻势作战,夺取天目山三次自卫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在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带(当时简称京沪杭三角地带)建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支点,为全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浙军区成立后,根据党中央向东南发展的战略决策,其首要任务是:巩固苏南地区,打开浙西局面,打通与浙东的联系,为开展对日反攻和配合盟军作战创造条件。
为完成这个任务,军区司令员粟裕全面分析了敌、我、顽各方的情况,认为上述三项任务中,关键在于打开浙西局面,尤其是夺占浙西的天目山。这样,既可屏障苏南,巩固现有地区,又可解除开辟杭嘉湖地区的后顾之忧,创造打通浙东的有利条件。因此,苏浙军区拟首先进占莫干山地区,建立前进阵地,试探敌顽反应,尔后确定下一步行动。
1945年2月10日,苏浙军区各纵队分别行动。第一纵队从长兴县槐坎出发,沿途积极打击日伪,先后粉碎了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及土顽的出扰,进至武康县的武康镇、三桥埠和安吉县递铺一线,控制了莫干山地区。第三纵队七支队为保障一纵后方安全,经安吉县鄣吴进至景坞里、上堡一线。
正当苏浙军区部队向日伪展开攻势时,国民党顽军却向新四军发起了进攻。2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三战区所属的苏浙皖挺进军总部,发现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主力已全部进入莫干山地区,在广德以南仅有第三纵队七支队时,即集中5个团的兵力,向七支队发起突然袭击。顽军妄图以五比一的绝对优势,首先“解决”七支队,断绝第一纵队后路,进而歼灭一纵主力。
新四军标语
针对顽军的进攻,第三纵队七支队根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给予坚决反击。2月16日晚开始,七支队发起全线反击,顽军溃退,向天目山区逃窜。18日,天目山第一次反顽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苏浙军区部队共歼灭顽军1700多人,缴获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40余挺,步枪600多支。同时,占领了孝丰县城和在孝丰西南方向的报福镇,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然而,3月3日,盘踞天目山区的苏浙皖挺进军再度纠集12个团的兵力,从西、东、南三面呈马蹄形向孝丰地区分进合击。面对顽军的多路围攻,苏浙军区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以部分兵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阻击顽军进攻,集中一、三两个纵队主力狠狠打击其一路,然后视情况求歼其余各路。
3月4日至7日,战斗在孝丰城外围激烈展开。在正面及侧翼担任守备任务的部队,先后投入战斗,经过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坚守了阵地,牵制了顽军,为主力军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7日晚7时左右,苏浙军区部队完成合击部署后,向进至孝丰西侧之顽军全线出击。
战斗持续了20天左右,第二次天目山反顽战役于3月27日胜利结束。苏浙军区不仅再次粉碎了顽军的进攻,歼灭1700多人,而且乘胜占领了东、西天目山和临安县城。
第二次反顽战役后,鉴于孝丰地区的局势已趋稳定,4月4日,苏浙军区的领导机关从长兴仰峰岕迁至孝丰县城,与前线指挥部会合。17日,又移驻孝丰东南的井村吴家道(今属安吉县天荒坪镇)。
第二次反顽战役期间,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令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叶飞率第二批部队从苏中南下,以加强苏浙皖边区的工作,在年内打好向东南发展的坚固基础。4月7日,叶飞率第一师教导旅3个团及地方干部数百人,分两路渡江,于6日23日在孝丰吴家道与粟裕会合。
第一师教导旅进抵孝丰
第二批部队南下后,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钟期光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原第一师教导旅编为第四纵队,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辖第十、十一、十二支队,共6000余人。
为迅速打通浙西和浙东的联系,四纵队建立后,苏浙军区决定,由军区副司令员叶飞率第十、十一两个支队南渡富春江,随时策应天目山地区作战。
5月中旬,第四纵队十一支队从孝丰出发,在富春江边的富阳县中埠渡口顺利过江,与浙东的接应部队会师,打通了浙西和浙东的联系。接着,叶飞率领的后续部队、四纵十支队也从孝丰出发,向富春江方向前进。
然而,此时国民党军第三战区调集14个师、共6万余人,向苏浙军区发起第三次进攻。5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三战区一个师的兵力进占富春江北岸的新登一带。叶飞率领的南渡部队,受阻于新登东北地区。
这时,苏浙军区能够集中的兵力仅为3个纵队、10个支队(团),共2万余人,数量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给养极其困难且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为此,苏浙军区决定放弃天目山,再退一步,待顽军深入时相机予以歼灭。
6月15日,新四军全部撤离东、西天目山,转移至孝丰地区。国民党军误认为新四军被迫“向北溃窜”,已“溃不成军”,于是下令对孝丰实施分进合击。19日晚,苏浙军区被迫发起还击,集中6个支队兵力,对突出冒进的顽军左兵团发起猛烈反击,经一昼夜激战,歼灭其一部。21日,部队主力东移,将顽军右兵团包围于孝丰城东南一带的狭小地域内。顽军多次拼死突围,均未得逞。战斗持续至23日,顽军大部被歼,残部向南逃窜。这次围歼战,苏浙军区部队共毙伤顽军3500余人,俘2374人。
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示意图
至此,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胜利结束,三战三捷,以2万余人击退7.5万人的顽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聚歼苏浙军区主力、驱逐新四军出江南的狂妄企图。与此同时,苏浙军区部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第一支队支队长刘别生、第二支队政委丁麟章牺牲殉职。三次反顽战役中,新四军指战员阵亡504人,伤1600余人。
经过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和对日伪的攻势作战,至1945年夏,浙西地区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增加到2万多人,活动范围从郎广长地区,逐步扩展到了莫干山、杭嘉湖以及天目山地区,控制了长兴、安吉、孝丰、武康、德清、吴兴、余杭、临安、於潜、富阳以及广南等县的大部或一部。
为适应苏浙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华中局根据苏浙军区和苏皖区党委的建议,对苏浙皖边区的党政组织作了调整,苏南、浙西两地分设区党委,原苏皖区党委改为“苏南区党委”,辖长兴及宣长公路以北各县;新设“浙西区党委”,辖宣长公路以南各县。粟裕以华中局代表的身份对两个区党委的工作进行指导。
1945年5月1日,中共浙西区党委正式成立。浙西区党委下辖天(目山)北地委、天(目山)东地委和杭嘉湖工委。天北地委辖孝丰、安吉、吴兴、武(康)德(清)和广南5个县委,驻地孝丰。天东地委辖於潜、临安、余杭、富阳等地党组织,驻地临安,后移至孝丰。杭嘉湖工委不辖县委,主要负责吴兴、德清公路以东敌后地区的开辟工作。浙西行政公署、浙西军分区同时成立。浙西区党委、浙西行政公署和浙西军分区等党政军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中共浙西区党委组织架构图
从新四军第十六旅南下,到苏浙军区成立,浙西抗日根据地形成,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新四军苏浙军区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苦条件下,对日伪顽作战,打开了工作局面,胜利执行党中央赋予发展东南的任务。最终,浙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实现党中央“破敌、收京、入沪”总体目标的“战略支点”,毛泽东主席关于“战略支点”的构想化为现实。军事史上,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被誉为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典范。粟裕曾经说过,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是华中部分主力锻炼成长的重要战役之一,正是通过天目山战役的胜利实践,使我们提早实现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为后来蒋介石对我们全面大打时做了思想上和战术上的准备”。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可以说是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一次飞跃,为抗日战争以游击战为主向解放战争期间大兵团阵地战转变,做好了战术上的准备。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以长期坚持的战略基地和后方。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后,各级党组织恢复重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根据地军民大力开展生产运动,开设银行,革新发展教育,创办“苏浙公学”,出版《苏浙日报》,发展文化事业,创办“苏浙医校”,全面加强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推动了根据地向解放区的转变。以湖州地区为核心区域的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坚持敌后抗战、反攻作战提供了有力依托。
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之后,抗日战争形势迅速发展,迎来抗战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苏浙军区根据党中央的命令,向浙西、苏南和皖南等地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其在24小时内向新四军缴械投降;向上述地区的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发出紧急通告,限令其立即反正,听候编遣。然而,日伪军却拒绝向新四军缴械投降。苏浙军区各纵队按照原定计划,从16日起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要道发起全面反攻。
苏浙军区政治部命令
8月19日,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长兴县城。8月中旬,苏浙军区一部先后攻克吴兴妙西、德清三桥埠等日伪据点,并拔除湖州城外围多个据点。8月下旬,苏浙军区全线出击,会同地方武装,解放了安吉县城,重新控制了武康、德清县城。至9月初,苏浙军区各部和地方武装在浙西、苏南的反攻作战,共收复包括长兴、安吉、武康、德清等县城12座,拔除梅溪、新市、双林和三桥埠等日伪据点100余处,控制了整个苏浙皖边区,使北起京沪铁路,南至孝丰、安吉,东自太湖,西迄宣芜公路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
《解放日报》关于长兴解放的报道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月6日,侵浙日军代表在富阳县城北的宋殿村签署投降书。10月8日,侵湖日军在湖州海岛广场举行投降仪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决定江南8个省内的根据地部队撤往北方。22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作出关于苏浙军区部队向江北转移的部署。此后,苏浙军区发表《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各部队分批北撤,离开湖州。
从新四军十六旅挺进,到苏浙军区部队北撤,近两年时间,新四军在宁沪杭三角地带建立抗日战争的战略支点,夺取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胜利,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对日反攻作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近两年的抗战斗争,是贯彻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建立“战略支点”、发展东南决策的战略实践,也是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作战的考虑。浙江是“发展东南”战略的主要发展方向,湖州则是“发展东南”的“战略支点”,是打通浙西、浙东联系,控制全浙江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四军实现“发展东南”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近两年的抗战斗争,充分体现了粟裕将军等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反映了新四军部队的全局观念,具有整体配合的作战能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实现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规模兵团运动战、攻坚战、歼灭战创造了典范。
近两年的抗战斗争,生动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力量。在这一片日伪顽重兵固守之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力量,连续作战、连续告捷,直至完全胜利。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编辑:马羚、梅菁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