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电影杂志(dianyingzazhi8)何炅、高圆圆、胡歌、陈乔恩、林依晨、快乐家族.....
很少有一档综艺,在先导片里隔空向“半个娱乐圈”发出邀请。
再一看片尾的制作人,我们再熟悉不过——
谢娜。
如果别人说请半个娱乐圈是画饼,谢娜说的话,备不住是真饼。
再加上,节目的另一个常驻嘉宾,还是“综艺常青树”杨迪。
师徒组合,众星云集,本以为最适配的组合。
没想到却带来今年最不接地气的一场尬聊——
不怎么在综艺里露脸的高圆圆,上来就当了第一期嘉宾。组内拍戏的胡歌,即使人到不了现场,也是开视频全力支持。节目一面想做成节奏紧凑、参与感满满的体验类节目,一面又想打造成散漫惬意的生活类节目。两者都需要一些实打实的“烟火气”,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可是呢,市集的场景就是搭建的一个,仅供谢娜、杨迪以及嘉宾三人逛的那种。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小商贩们高声叫卖此起彼伏的喧嚣声,沉浸感和代入感便大打折扣。
到了“逛”的环节,也略显沉闷。
本来这个环节是用来和摊主交流互动的,因为各式主题的摊主会为嘉宾量身定制不同的产品——
如烧烤摊主准备了陈乔恩喜爱的脑花,琉璃手作摊主为谢娜量身制作了梦与界限、延伸梦两个饰品……
可谢娜和杨迪,却只有“捧”,没有“谈”,只剩下空与空的对话,和谢娜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看得人懵逼又无语,毫无深度,更没有价值。要知道,自从某爽塌房后,网友之间好像达成了一种共识——但谢娜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内容,还是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太远了。无论是育儿话题还是情绪管理问题,都如形式主义的隔靴搔痒,难以共情。每当一些话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开启“追忆过去”模式。但说的都是谢娜与嘉宾之间的过往,导致普通观众根本无法代入,狂喜的只有粉丝。目前,节目已经更新了四期,但每一期给我的观感都差不多。都是逛集市尚且还能找点乐子,但后面和嘉宾的谈话基本都没什么营养。即便是请来赖声川这样的话剧大师,也没有呈现出多么有价值的谈话内容。翻看为数不多的评论,也都是负面的居多,如“假、虚、闷、俗”、“好寡淡和无聊啊,这么生硬的给你喂鸡汤,谁扛得住”、“一集50分钟也剪不出有意思的内容,难为后期了”、“整个节目感觉就是这个上海地产项目的软宣”。一档综艺,一旦涉及到访谈,主持人就不单单是控场那么简单了,还要有深入挖掘话题的能力。当然,很多粉丝会说,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访谈节目,就是简单的聊天而已。比如近期的《再见爱人》,节目请来了倪萍、蔡明做客。众所周知,这三对夫妻复杂的婚姻问题,在网上掀起了无数讨论,网友也跟着生气添堵,长了无数结节。结果两位嘉宾一到,有阅历有案例,三言两语就点出问题。尤其是倪萍,她话语犀利,直击病灶,打得这些嘉宾措手不及。那就说说这几年其他的“聊天式”综艺,比如《毛血汪》。同样是主打和好友闲聊,毛不易和李雪琴靠着他俩那独树一帜的东北人风格和笑料不断的互动,把观众迷得五迷三道的。而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很接地气,和杨幂畅谈恋爱观、和郭麒麟聊自己的理想型、和张晚意哼唱角色曲……话题没有多么宏大,就是贴合嘉宾自身特点,去挖掘他们最真实、质朴的一面。如果将两者结合,主持人则需要自然随意、不显做作的衔接能力。既要在搞笑的部分突出“我”又需要谈话的部分隐退“我”,给嘉宾创造出绝对轻松的氛围里自由发挥。这个“度”,与其说谢娜不好掌握,倒不如说她并不擅长。要不然就是大量注水 ,要不就是可以营造话题,炒热度。在茶余饭后,打开一部喜欢的综艺,放松一下心情,打发一下时间就很满足。慢综艺,说到底,就是让我们从倍速的日常中,以正常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