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真的9块钱就卖给我吗?别反悔嗷!

文化   2024-11-30 20:06   黑龙江  

或许有朋友听过“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


这是两个关于教育的“未解之谜”。

一个是钱学森在2005年对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另一个是北大教授钱理群在2008年回答采访者时道出的一个忧虑: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作为千禧一代,我和60后的父母对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完全无法建立共识的,就算有一些重合,也往往出自误会。在“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这件事上同样存在分歧。

这两个问题说明“钱理群之忧”这个看起来很不日常的问题其实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做同伴,我们想要建立怎样的共同生活,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的社会氛围里……这些都和“钱理群之忧”息息相关。


当时的社会讨论达成一个共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靠通识教育。

然而在之后的十几年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断被提起,到现在它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偏移,同时,“通识教育”正在因为这些年中能够参与互联网生活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而显得毫无进境。

在今天的环境下,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一个爆发阶段,偏偏又处在一个相对保守的紧缩环境里,言论极化已经成为显性问题——我们越来越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与自己立场相同的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与立场不同的人要达成一些共识的困难反而越大。


这太割裂了,通识教育尚未摸到里程碑,大家的共识区反而越来越小。


拿到钱理群的《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我翻开之后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他真的在这本书努力和青年朋友们建立一些共识。这两年大家讨厌好为人师的人,将其称为“爹味”,但我觉得不必对“好为人师”应激,真正有经验、有学识、有见地、有见识的长者如果不慷慨分享,弯路是越走越多的。


既然是建立共识,那么文字必然是流畅易懂,非常好读的。我专门摘出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段分享给大家——


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比较强调“我们”的,它对人的理解和想象是:人是家庭中的人,社会中的人,国家中的人,而比较少地考虑个体的人。

鲁迅在五四时期所写的杂文里,就十分感慨:中国人只有“父亲的儿子”、“母亲的媳妇”的概念,而没有“人之子”的概念,不承认子女是“独立的人”,有“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的“孩子的世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子女对父母的依附关系,“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因此,鲁迅这一代先驱者就提出了要“解放自己的子女”的呼吁,其关键就是承认他们的生命个体独立地位、权利和价值。

于是,就有了鲁迅《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那一声呐喊:“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里的中心词,显然是“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几乎可以看作是五四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这样,“个性解放”就成为五四思想与文学的基本主题。五四文学之所以那样风靡一时,就是因为塑造了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意志、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人”,传达了那个时代的年青一代的心声。


……………………


但历史的发展很快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所发展的市场经济很快就演变为“权贵市场经济”,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腐败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人即敌人”的“害人利己主义”的伦理,很快地就事实上成为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的关系的原则,并且严重地腐蚀着年青一代的心灵。

这真是历史的大嘲讽:当年,我们天天大喊“狼来了”,把一切对个人利益和权利的维护,都看作是“资产阶级思想”;现在,真的资本主义(而且是原始资本主义)的丛林法则、损人利己、自我中心主义“来了”,人们竟然趋之如鹜。个人欲望不加节制的极度膨胀,对个人利益的追逐,成了人活着的唯一动力,成为人与人关系的唯一联结与尺度:人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纯粹物质化和个人化的经济动物。这不仅是对“我们”,即人的群体性的根本消解,而且是对于“我”,人的个体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扭曲。


是不是!讲得好清楚!


这整本书真的感觉饱含生命激情,有种探寻社会前路,求索生命真谛,拓宽精神空间的广阔感。读着读着就会觉得生命如此壮阔,事业如此伟大。钱理群执着于提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大生命观,提出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才是人生命的状态真的建议青年朋友们读一读,不一定非要认可所谓“大生命观”,只是看一看都会觉得人生开阔了很多,我这两天就读得热血沸腾,真是特别提气儿的一本书!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豆瓣8.6分】

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最新力作;一部温暖心怀、又激发思想、指引前路的作品。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45元

预估到手价:9元




这本书正在参加满100减50,满200110(领券后)的活动!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趁机拿下哦~小图还在活动数目中翻找出来一些同类书单,品质都很不错,快来看看——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

本书围绕教育、学术、民间思想、农村变革、社会思潮和鲁迅研究等主题展开条分缕析的阐述。全书共7辑,包括:静悄悄的教育变革、学术研究的新创造、民间运动和农村变革、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变革、开掘不尽的鲁迅资源、精神流浪汉的历史命运等。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定价:52元

预估到手价:14.3元




那时的大学

胡适、冯友兰等大师与我们畅谈大学生活!看大师们怎样克服人生的迷茫与落寞,让大学体现其成就人生的价值。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28元

预估到手价:7.3元




六说文学教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著作,这本小书将他在不同时间、场合发表的六篇关于文学教育的演讲与文章集结,集中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学教育的精辟思考。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价:35元

预估到手价:10.8元




中国人的教养

【特价书】

选取教育家蔡元培于20世纪初编著的《华丁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中的69篇短文,分为“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修身与伦理”“公民教育”四大板块。原文为文言文,本书为方便读者理解,做了白话翻译。



作者:蔡元培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38元

预估到手价:9.5元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

学者型作家梁晓声在他的思想随笔精华集《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中,把他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经验用理性去审视,再用他从人生阅历中发展出来的知识浸透到精神层面,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认知当下的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他解读中国现实中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各个热点,提出应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力图为人们立足社会寻找启示;他在激情与理智的交织中,告诉大家认知当今中国的诸多感受,强调淡定的人生就是来自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他希望大家:培养对现实的认知力,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用一种人生智慧淡定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43元

预估到手价:13.6元




东方文化与人类发展前途:季羡林讲演集

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如何在西方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再把人类文化提高一步?在本书中,季羡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定价:42元

预估到手价:8.6元




没有故事的佼佼者

内容分为教学感悟,专业思考,课余讲学记录及生活心得体会四个部分。

作者基于多年的高等教育一线教师的工作经验,通过自身所学的传记叙事的专业角度分析了现今青少年成长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模块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同时以文化学者的身份探讨了创造力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教育工作者如何学习具备创造力培养能力进行了具有专业深度的分析。

全书语言平实,见解中肯,是出色的教育知识读物。



作者:赵宏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30元

估到手价:10.2元




 智慧的锦囊

由克里希纳穆提所著,是李明月编著的灵性绘本的其中一本。

本书在构思和行文时才更讲究字句的凝炼,不允许文章中有赘词冗句。它的创作,是将时间、场所、人物压缩到一个小舞台上尽情展现,它的创作犹如做一件微雕的工艺品,精巧之间尽显功力。



作者:克里希纳穆提等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38元

预估到手价:11.8元




万物皆无序

一部涵盖知识范围惊人宽广的著作,展现了从古至今,人类如何认知世界的历程,一个个秩序不断被建构又不断被打碎的历程。



作者:戴维•温伯格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42元

预估到手价:11.4元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丨小柒
文案编辑丨虫子
图文来源 | 网络  中图网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快乐 


阅读原文

中图网
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来中图网,淘稀见好书,20万种特价书2-4.9折!www.bookschina.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