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是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贯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本实验室适应信息光子学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依据学科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布局,依据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优势,拟继续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现将本年度的申请指南公布如下:1. 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类型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 开放课题提倡创新和公平竞争,欢迎本实验室以外的国内外学者在本指南给出申请范围内自由选题,踊跃申请。3. 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根据申请书所反映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及创新性、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已有的研究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立项,并确定具体资助额度。本实验室将负责对申请者的申请内容保密。6. 限项规定:开放课题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课题数合计限为1项。2024年结题的开放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本年度的实验室开放课题。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未获得过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申请人。7. 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部门应签署意见和加盖单位公章,报送《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申请书电子版。《申请书》模版附后。8. 申请人应在本实验室专职老师中确定一位作为项目合作老师,并定期将研究进展通报本实验室,本实验室将根据进展情况有权终止资助进展不好的研究课题。9. 实验室开放课题鼓励探索性、前沿性课题研究,希望取得突破性理论研究成果或创新性技术研究成果,解决领域内关键与核心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应发表不少于2篇中科院大类2区及以上的期刊论文,鼓励通过与实验室成员的合作研究发表联合署名论文,并完成每年不少于1次的实验室学术交流(含前沿课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凡经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发表的论文应注明“本课题由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开放基金资助”,相应的英文标注为“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o.XXX), P. R. China”,英文可缩写为“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POC (BUPT) (No.XXX), P. R. China”。包括但不限于:光子学基础理论,非线性光子学与复杂系统,量子光子学与光子调控,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与材料,量子信息与通信基础理论等。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深低维异质结构、硅基光子学与集成光电子技术,宽谱光源,大尺寸、动态三维显示,微结构光纤光子学,新型光纤与光纤波导器件,光纤传感器件及应用,光纤光缆检测与应用等。包括但不限于:空天地海一体化光信息网,宽带多业务接入,超高谱效光传输,微波光子宽带通信应用,光子神经网络,轨道角动量技术与应用,多维光交换,数据中心光互连与组网,人工智能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星地与星间激光通信、水下光通信、量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光网络安全等。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光电集成、微波元器件、多功能天线、雷达探测、太赫兹、导航定位、空间机器人等。递交项目申请书纸质版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以邮戳为准;同时,请通过Email发来申请书的电子版。
本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领域研究的学者按上述项目指南申请开放课题,申请书可通过E-mail向本实验室联系人索取或通过实验室网站下载。同时,本实验室也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前来独立工作或合作研究。
特此公告
实验室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新科研楼310室(李雪娇收)
邮政编码:100876
联系人:李雪娇,于迅博电邮:lixuejiao@bupt.edu.cn,yuxunbo@126.com
电话:13811858816,18810528975
附件【开放课题申请书模版2024.doc】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官网。
加关注 ID: fitee_cae
本公众号为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SCI-E、EI检索期刊)官方微信,功能包括:传播期刊的学术文章;为刊物关联学人(读者、作者、评审人、编委,等)提供便捷服务;发布学术写作、评审、编辑、出版等相关资讯;介绍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学术人物、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展示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进展;为该领域海内外学者提供友好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