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古城 大美汾阳:汾州府里访古 关帝庙中问道——吕梁国宝关帝庙探访记

民生   2024-09-13 16:37   山西  
汾阳关帝庙,原名关王庙,俗称铁马老爷庙,位于汾州古城中心,始建于唐代贞观元年(627年),明代时朱元璋之孙裔庆成王、永和王于正德至嘉靖年间重建,是两座王府专门奉祀关帝的固定道场,是全国各地非常少见的皇家专祀关帝庙。1996年1月12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汾阳关帝庙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四月初八,古称武侯祠。宋代,改易武安王庙。明代,谓之义勇武安王庙。明正德十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15年-1545年),由明皇室庆成王府和永和王府修缮建成。清顺治九年(1652年),易名关圣帝君庙,庙貌总体呈明代建筑风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庙被侵华日军改为临时医院,庙内珍贵文物遭受洗劫破坏,前院的卷棚、钟鼓楼被拆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庙被阎军二战区改为伤兵临时包扎所,东偏院四十年代曾为猪、牛等牲畜屠宰场,庙内已无珍贵文物。1958年初秋,全民大炼钢铁时期,庙内铁狮的一只耳朵被人用铁锤砸掉。20世纪60年代,庙正殿改为教室,校内教职工分别在檐下垒砌砖墙、抹麦秸泥保护层,使明柱、斗拱、悬山檐下的琉璃浮雕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汾阳市对关帝庙举行维修,现存为明代遗构。1997年,汾阳市博物馆迁入汾阳关帝庙。2012年,汾阳关帝庙得到全面恢复。

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东西长82.19米,南北宽73.27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存山门(新建)、献殿、正殿(关帝殿)和后殿,两侧存前院东西垂花门(新建)、东西配殿、东西耳殿及后院东西耳房,后院东为春秋楼。其他主要建筑有:中殿、左右朵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

正殿为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分前后殿,由空心卷棚勾连,搭合成为一体。前加卷棚歇山式抱厦。殿顶为筒板瓦覆盖,大部分琉璃为明代遗物,正吻、垂吻、戗吻均完好,脊刹为兽驮宝珠,背后题迹:“大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五月建”。殿顶四周用黄色琉璃兽头滴水镶边,彩色琉璃做殿脊,琉璃脊正中为一座琉璃龛厦,檐下横排斗拱10朵,殿门为六开扇木隔扇门。中殿脊刹后书:大明正德十五年(1515年)重建。配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廊房式,通面阔25.4米,通进深6米。西偏殿“忠候殿”,殿内供奉唐宸、葛雍、周武三位灵候;东偏殿“三圣殿”,殿内供奉王灵官、金龙四大王、仓神三位执掌火、水、粮的神祗。前院的正殿两大侧建有东西厢房各六楹,全院廊檐合抱,对称而立。厢房南北两隅各有助门一个,通东西偏院。西偏院的西侧原有围廊十间,后墙临南门街。东侧院改为小广场,并新建戏台。

关帝庙中殿与献殿采用勾连搭手法相连,中殿为单檐悬山顶、献殿为单檐歇山顶。拱眼壁均采用琉璃块镶嵌,浮雕神采各异的龙凤图案。正殿殿顶正脊、垂脊均采用浮雕莲花琉璃脊筒,大部分琉璃为明代遗物。正殿檐下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演义》故事造型。浮雕以浅黄、浑黄、绿色为主色。

据《汾阳金石类编》载:“关圣身高六尺四寸半,足长七寸,宽三寸半,身围三尺七寸,服甲胄持鞭。所乘鞍马身长五尺一寸半,尾长二尺六寸半,马腿长二尺四寸,耳高三寸,马口径三寸,长四寸办,前后腿距三尺七寸,胸宽一尺九寸,口旁锁环至鞍横长五尺二寸余。”关公铜像威猛凛凛,无标注铸造年代,据清代知事王公式昌先生考证,应当铸于明万历之前,而汾阳关帝庙的别称“铁马老爷庙”,便由此而来。1956年秋,关公铜像运至太原,现铁像存于太原纯阳宫内。
三足铜鼎总高0.9米,口径0.67米,壁厚4厘米,凸出部位铸狻猊造型,鼎口铸缠枝牡丹,鼎口左耳铸“庆成王奉国将军施财”及纠首名,右耳铸各位捐鼎者姓名。三足铜鼎1956年曾从庙里转移至原汾阳县文化馆保存,1994年重回庙内,是汾阳市保存完好最大的明代铜鼎。
铁狮子连底座高1.84米,坐形,包球势,底座正面铸“大明正德五年(1505年)七月十六日造”及捐造人姓名。此狮原置前院的卷棚两侧,民国初重修庙院时才移置庙门外。该铁狮卷毛、巨眼,张目施爪,形态威猛。1980年原汾阳县文化局将铁狮移置于杏花村镇太符观正殿前。
汾阳关帝庙内存明代琉璃狮一对。铁马身长约1.5米,高约1.1米,两嘴角有环。四铁人侍立两马左右,各高1.6米,作拉马势。早年,铁马昂首于庙前,铁像均铸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1950年夏,铁人拉马像被人砸碎变卖。2013年在多方捐助下重铸铁人铁马并放置于关帝庙前。
汾阳关帝庙内存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重修碑1通。原过殿内曾有明代石刻风、雨竹碑,碑高0.8米。石碑正面篆刻“关公竹说”四个字,下刻十二行,共156个字,并刻有关公竹说诗二句“不谢东君意,丹心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背面篆刻“关公辞曹”四个字。据载,“关圣风雨竹图”传为关羽当年身陷许昌曹营时手绘,暗寄刘备,以表明心迹之物。世间因此留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历朝历代的忠义之士也纷纷以“关圣风雨竹图”和关公竹说诗来表明自己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据明代朱姓秀才统计,当时汾阳城内人口总数不足3万,朱氏宗亲及其眷属便占去了三分之一,而僧侣、祭司则占了近十分之一,王府、寺庙、宗亲宅院占去了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关帝庙更以其独特的代表性成为当时皇族子嗣、州府官员表忠义、表官风的重要场所。
民国之前历朝历代每年都在关帝庙内设三次祭祀,大祭为农历五月十三。相传此日为关帝诞辰,民俗又称这天为“关老爷磨刀日”,这一天多为雨天,若是“干磨”(即无雨),则年景堪忧。故也是民间俗成的祈雨之日,庙中所得布施,半数由此庙会征得。而每年的二、八月初三为小祭日,清朝时以官祭为主,同时也是府县官员与里方纠首们相聚议事,与百姓同台观戏体恤民情的日子。
1998年,关帝庙正式对外开放,截至2019年,汾阳关帝庙连续举办三届关公文化节,开展宣传关公文化,弘扬历史传统的戏曲演出、曲艺表演、书画、剪纸作品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关帝庙庙貌总体形制呈明代建筑风格,原汾阳关帝庙中的关公铜像(现存于太原纯阳宫)没有美髯,外形更像是一员战将,与美髯、坐姿关公像有很大区别,对研究明代建筑文化和关公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转自:离石融媒

    “微汾阳”是汾阳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原汾阳市新闻办)倾力打造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您介绍汾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汾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汾阳的历史、文化等情况。欢迎关注!

地址:汾阳市永和西大街9号

E-mail:fysxwb@163.com

电话:0358-7333277

微汾阳
“微汾阳”是汾阳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原汾阳市新闻办)倾力打造的微公众平台,为您介绍汾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汾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汾阳的历史、文化等情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