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希腊“读点活书” | 刘书孟:我在吕托斯考古

民生   2024-09-08 04:43   希腊  



来希腊“读点活书”


1933年9月底,罗念生从美国乘船到达比雷埃夫斯码头,开启了他在希腊一年的游学生活。日后在回忆起1933-1934那一年的经历时,他提示同胞“应该有人去念一点活的书回来”。自19世纪后半叶始,古希腊的历史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下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迈锡尼、克诺索斯、德尔菲、奥林匹克等不再只是一个个地理的名词,而是历史发生的现场。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的结合,让历史重新具有了生命。本栏目将围绕考古遗址发掘、文献记载传统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现场,读点活书。此外,还兼及希腊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当前的中希文明互鉴助力。


主持人:张绪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特聘研究员




专栏文章均为《中希时报》独家约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希时报



我在吕托斯考古


刘书孟

202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英国古典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间隙,偶然查看邮箱,发现哈尼奥提斯教授(Angelos Chaniotis)一封未读邮件。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古典学家,也是古希腊铭文学的大家,此前曾在东北师范大学讲学,与我所在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交往频繁,我的导师顾斯文教授(Sven Günther)与他联系很多,加上他的学生艾琳(Irene Berti)和彼得(Peter Kato)也曾在研究所工作。所以这几年,他也与研究所联系多了起来。对于他来说,能在中国找到一个专门研究世界古代文明,并且有着四十年古希腊拉丁语教学传统的研究机构,他很惊讶,也很热情地给予多方面帮助。我来雅典访学前就与他联系,后来去英国古典学校阅读也是拜他推荐。


打开未读邮件,讲他获批了与纽约大学科措纳斯教授(Antonis Kotsonas)联合主持克里特岛吕托斯考古项目(Lyktos Archaeological Project),询问我有无兴趣参与。我的专业是历史学,并非考古,是否有资格参加,我心里是没底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教授讲了我的顾虑。不料,教授回信说,在希腊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有古典学背景。对于我个人疑虑,教授补充道,一起参加该项目的大都是经验丰富的古典考古学家,你只要肯学,大家都会帮你的。面对如此诚挚的邀请,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哈尼奥提斯教授的邀请,准备到吕托斯去考古。


如期,我兴奋地乘船前往克里特岛。考古队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有希腊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多是牛津大学、英国国王大学、雅典大学和纽约大学的青年古典学者,而我是队里唯一来自中国的学者。吕托斯项目为期五年,考古队的成员们在每一个夏天,从世界各地齐聚吕托斯,在这里开展为期8周的考古,2024年是项目进行的第四年。2022年秋季,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回国专心撰写毕业论文。恰好,我的同门师兄在西南大学任教的张绪强到雅典大学做博士后,他常年待在英国古典学校,每次来图书馆都能见到他,最近他在主持“来希腊读点活书”栏目。他知道我这几年都在参与吕托斯考古,于是邀请我介绍一下项目的进展情况。由于项目尚未完成,完整的报告也没有出版,重要的考古信息我无权公布,所以只能从个人角度讲一点我的考古经历。


吕托斯考古项目开始于2021年,由雅典考古学会(Archaeological Society at Athens)资助,旨在探索吕托斯城从青铜时代至中世纪的完整历史。根据前人的考古报告,以及吕托斯的地貌、植被生长情况、土壤颜色和暴露在外的遗迹情况,项目负责人哈尼奥提斯教授与科措纳斯教授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四个区域展开发掘工作,分别是:A、卫城北坡黑暗时代至古风时期的建筑;B、卫城北坡罗马帝国时期的公共建筑;C、卫城顶部拜占庭时期的基督教堂;以及D古风时期的吕托斯墓地。(图一)


图一:吕托斯考古项目及四个发掘区


哈尼奥提斯教授带领我们十几个人主要在B区,也就是图示中黄色区域展开发掘。刚开始的第一年,除了在考古现场学习和工作之外,我还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例如清洗与辨识陶片、归档文物等。后来,我成为探方(trench)负责人的助手,协助他记录考古现场,撰写考古报告,也参与数据库整理、考古地图绘制、出土文物拍摄等更加专业的工作。今年,我已经可以独立地负责自己的探方,在工人的配合下完成发掘工作。四年间,我们分队发掘出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陶瓦残片、大理石砖残片和动物骨头,此外还有铭文、金属器物、玻璃制品、大理石雕像和建筑部件,以及少量的钱币、马赛克和壁画。今年,考古项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收尾,工作重心也从田野考古转向研究与考古同时进行,哈尼奥提斯教授交代给我一项研究任务:专门研究B区近四年所发现的大理石,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参与钱币和铭文的研究。


图二:发掘现场

图三:研究大理石


图四:研究陶片

有关此处考古遗址的历史细节,我在参与项目之初就了解过。吕托斯(Lyktos,也作Lyttos)位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山区(图五),是赫西俄德笔下宙斯的诞生地(Hesiod, Theogony, 477-482),也是克里特最古老的城市(Polybius, 4.54),吕托斯之名最早见于线形文字B(Linear B),而后作为特洛伊战争的参与者,出现在《伊利亚特》中(Iliad, 2. 647; 17. 610-611)。作为斯巴达的殖民地(Polybius, 4.54; Strabo, 10.4.7; Plutarch, Moralia, Bravery of Women, 247),吕托斯一直与母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公元前668年,吕托斯作为斯巴达的盟友,参与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Second Messenian War)(Pausanias, 4.19.4)。吕托斯与克诺索斯(Knossos)和戈提(Gortyn)被并称为克里特最重要的三个城市,后二者多次结为同盟,试图吞并吕托斯。公元前343/342年,吕托斯被克诺索斯占领,向斯巴达求援,斯巴达派遣海军和陆军前往克里特,光复了吕托斯(Diodorus, 16.62.4)。但克诺索斯并未就此放弃对吕托斯的觊觎之心,据波利比乌斯记载,公元前221/220年,克诺索斯趁吕托斯人外出征战之际,集结大军攻破了吕托斯,将妇孺运往克诺索斯后,放火烧毁了吕托斯城(Polybius, 4.53-5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吕托斯发掘出了公元前三纪末的文化层,包含大量被烧毁的痕迹,这与波利比乌斯的记载相互印证,证实了公元前三世纪末吕托斯曾被外力所毁,许多地方就此被废弃。随后,吕托斯人重建家园,并于公元前二世纪中叶达到了领土扩张的极限。据李维记载,公元前69年,罗马将领昆图斯·恺希琉斯·梅特鲁斯·克里提库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Creticus)率兵攻打克里特,克里特人负隅顽抗,公元前67年,吕托斯归附罗马,整个克里特岛被纳入罗马版图(Livy, Summaries, 99)。


图五:吕托斯的位置

罗马人的到来不仅是吕托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克里特历史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克里特在政治上结束了各城邦之间不断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所有的克里特城邦都归属于克里特同盟(League of the Cretans),克里特也成为了罗马的元老院行省(senatorial province)。此外,克里特在经济模式上也实现了调整。克里特人之前的经济来源主要有雇佣兵、海盗以及奴隶和战利品贸易,而罗马治下的克里特开始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贸易活动,其大宗商品主要包括:草药、葡萄酒和陶灯。吕托斯以向意大利出口葡萄酒而闻名,庞贝古城出土的大量用于葡萄酒运输的双耳陶瓶,以及陶瓶上刻写的铭文“ΛΥΤΤΙΟΣ”及“ΛΥΤ”(吕托斯的)也印证了这一史实。除此之外,近几年,在吕托斯考古项目B区,我们发掘出了许多罗马帝国时期的陶灯,陶土来自当地,陶灯制作精良,灯盘(lamp disc)上有精美装饰,如狩猎图、斯芬克斯、舞蹈图等,反映了该地区古罗马时期制作陶灯技艺的高超(图六)。


图六:吕托斯出土的陶灯,灯盘上为狩猎图(刘书孟摄)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吕托斯的政治经济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据文献记载,吕托斯拥有罗马帝国时期克里特最大的剧场,但是该剧场尚未被发掘。除了现存的罗马帝国时期的渡槽(图七)之外,学界对罗马时期的吕托斯知之甚少,因此,对吕托斯的考古发掘十分必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希腊考古学家乔治·雷希米奥塔奇斯(Giorgos Rethemiotakis)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吕托斯卫城北坡罗马时期的议事厅(bouleuterion)。该议事厅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初期,长13.9米,宽11.4米,大门朝东,南北两侧各有五级阶梯,地面由大理石铺就,厅内以科林斯柱头的大理石柱为支撑。该议事厅很可能毁于公元365年的大地震,目前尚存石灰岩台阶、大量破碎的大理石地板,以及一根大理石柱和一个科林斯柱头(图八)。本人所在的吕托斯考古项目B组正是在雷希米奥塔奇斯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对议事厅的东部和北部展开进一步的发掘。


图七:罗马渡槽吕托斯段(刘书孟摄)


图八:罗马帝国时期的议事厅(刘书孟摄)


经过四年的发掘,我们发现,该议事厅隶属于一个长约30米,宽约12米的复合建筑,议事厅的东面为一个两进的露天建筑(该建筑的地面由均匀的石块错落嵌入铺就,便于雨水下渗,故而推测为露天建筑),包括中庭(atrium)和前厅(antechamber)两个部分,墙面均用大理石墙砖(marble revetment plaques)装饰。2022年,我们在中庭正中的地面上发现了一枚嵌入的铁环(图九),常被古希腊人用于捆绑献祭的牺牲,尽管并未寻得祭坛,该建筑的宗教性质也基本可以确定。此外,2022至2023年,我们还在该建筑内发掘出雕像底座11座,均刻有铭文,根据现存的铭文内容,我们知道这些底座以及雕像是吕托斯人献祭给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皇后普罗缇娜(Plotina),以及皇帝哈德良(Hadrian)、皇后萨宾娜(Sabina)和长公主宝琳娜(Paulina)的。不仅如此,2021年,在毗邻该建筑的区域发现了一座超过真人尺寸的大理石雕像(图十),该雕像身披甲胄,仅存脖子至膝盖部分,根据甲胄的规制和风格,可以确定这是罗马皇帝的雕像,应为图拉真或哈德良,这一雕像也反映了该建筑与罗马皇室的关系。至此,该建筑的功能已然明了,是吕托斯人进行皇帝崇拜的地方,称为“皇帝圣所”(Sebasteion:意为Sebastos的神庙,Sebastos是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人对罗马皇帝Augustus的称呼)。


图九:皇帝圣所的地面和嵌入地面的铁环(刘书孟摄)


图十:罗马皇帝雕像(刘书孟摄)


皇帝圣所中庭往北是前厅,再往北是向下的台阶,2023年,在发掘台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散落的建筑部件,通过对这些建筑部件的复原,考古队的建筑学家认为这些部件应该属于皇帝圣所坍塌的大门,该大门的东西两侧各有大理石柱支撑,正中至少有两根圆柱。在2024年的考古发掘中,在皇帝圣所北面水平向下约1米的地方发现了罗马时期的主干道,该道路宽约4米,呈东西向。教授带领我们尝试在道路的北侧进行发掘,出土的陶片显示该地层属于希腊化时期,是更早的文化层,故而暂时停止向北继续发掘。至此,大致可以推断,罗马帝国时期的吕托斯人从北面而来,拾级而上,进入皇帝圣所,跨过前厅,来到中庭,即可在此举行一系列皇帝崇拜的仪式。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吕托斯的皇帝崇拜在图拉真和哈德良时期尤为盛行,可以推测,此时是吕托斯城市发展的鼎盛时期。


除此之外,从2022年至2024年,我们在皇帝圣所及其周边发现了大量的大理石墙砖。这些墙砖颜色、厚度、质地各异。通过对这些大理石的初步研究,基本可以确定他们来自斯基罗斯岛(Skyros)、以弗所(Ephesos)、莱斯博斯岛(Lesbos)以及意大利等地区,由此可以肯定吕托斯在罗马帝国时期与这些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而对这些大理石砖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皇帝圣所的高度、当时的建造技艺以及流行的装饰风格等。除了大理石自身的颜色之外,古代吕托斯人还对白色大理石进行加工,凿以回纹、植物纹以及凹槽进行装饰,结合相应的数字人文软件,我们可以尝试复原罗马帝国时期多彩且精美的皇帝圣所。


今年的吕托斯考古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可是研究工作却刚刚开始,罗马时期吕托斯的政治经济生活有待进一步还原。结合其他小组的考古发现,我们期待从吕托斯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考古材料,复原出其完整的城市历史。通过三年的考古实践,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考古发掘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工作,与历史学科全然不同,考古前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是必需的。只有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才能展开发掘,否则很难在考古过程中做出准确判断,因为考古过程的不可逆,考古学家的判断显得尤为关键。背景知识准备不足就率而动土,很可能会对古迹造成永久破坏。


参考文献:


A. N. Angelakis, Y. Christodoulakos, and V. A. Tzanakakis, 2021, “Roman Aqueducts in Crete, Greece: Learning from the Past”, Water, vol. 13, https://doi.org/10.3390/w13081069。


A. Chaniotis, 2008, “What Difference Did Rome Make? The Cretans and the Roman Empire” in B. Forsén and G. Salmeri (eds.) The Province Strikes Back Imperial Dynamic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Helsinki: Ekenas Tryckeri, pp. 83-106.

A. Kotsonas, 2019, “Politics, Research Agendas and Abortive Fieldwork Plans over Lyktos, Crete”, The Annual of British School at Athens, vol. 114, pp. 399-443.


S. Paton and R. M. Scheider, 1999, “Imperial Splendour in the Province: Imported Marble on Roman Crete”, in A. Chaniotis (ed.) From Minoan Farmers to Roman Traders: Sidelights on the Economy of Ancient Crete, Stuttgart: Steiner, pp. 279-304.

作者简介:刘书孟,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博士。


相关阅读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吕厚量:古希腊的游记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张绪强:雅典大学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历史认识

来希腊“读点活书” | 李知非:希腊人的观剧传统与古剧场的重新启用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张绪山:希腊人的“会饮”传统

来希腊“读点活书” | 晏绍祥:杨度《湖南少年歌》与清末湖南的希腊传统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希腊前总统:以人为中心——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正义观”的共同价值取向


来希腊“读点活书” | 郭子龙:古希腊的“海权”观


来希腊“读点活书” | 王以欣:多情自古最销魂——“希罗与利安德尔”神话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吴靖远:塞萨洛尼基的“卡马拉”


来希腊“读点活书” | 邹薇:拜占庭史籍中的连体双胞胎分离手术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刘峰:希波达姆斯与古希腊的聚落布局


来希腊“读点活书” | 吕美霖:气候变化与希腊古建筑的保护


希中网
【中希时报——希腊中希双语全媒体第一平台】文化交流 | 会展策划 | 新闻资讯 | 影视制作 | 定制旅游 | 公关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