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将在南京市共同主办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并正式揭牌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以下简称区域中心)。现就科交会及区域中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01
本次科交会在江苏举办的背景是什么?
今年1月,怀进鹏部长在参加教育部与江苏部省会商会期间,对江苏教育工作提出了“高质量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要求、“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的殷切希望,并专门提出,要在部分地区试点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希望江苏先行先试。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长星书记、许昆林省长均要求全力争取试点在江苏落地,今年5月和8月召开的两次省委全会都对创建区域中心工作进行部署。教育部全程悉心指导,从区域中心设计谋划、方案制定,都给予了科学指导,并一直保持每周召开调度会推进区域中心建设的工作机制。
在教育部高位推动、高位支持下,江苏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围绕解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从打造高效转化平台、集聚优质服务资源、加强集成政策供给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达成了教育部提出的“三到位一保障”建设要求,获得教育部充分认可。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在北京签署部省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江苏正式成为全国首家试点省份。
本次科交会就是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功能的重要举措,旨在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创新活跃的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汇聚技术经理人、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
02
本次科交会的主要安排是什么?
2024科交会以“校企双向奔赴 师生携手共创 政产学研金协同 开创科技转移转化新局面”为主题,将于12月2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其间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揭牌环节,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4个江苏区域中心分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二是发布环节,重点发布部、省、市支持江苏区域中心建设政策体系,金融支持江苏区域中心建设政策、基金和产品;三是签约环节,分别签署科技金融支持江苏区域中心共建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协议、校地合作协议。
12月26日至28日,科交会将分为高校成果超市区、重点成果推介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展示区等4个区域进行。截至目前,大会吸引425所高校报名参会,预计将有3000家企业参与对接交易,与高校达成项目交易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03
本次科交会的亮点特色有哪些?
成果集聚。为突出成果转化成效,本次大会以促进供需对接交易为目标,从241所高校(其中“双一流”117所)精心挑选2716项科技成果搭建“成果超市”,其中,重点推介成果368项,高价值专利技术644项,技术成熟度高、可转化应用成果项目1451项,包括路演项目171项,大学生创新成果94项,项目涵盖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
矩阵呈现。为促成重点项目对接交易,大会将打造矩阵式项目推介活动。大会期间将有12场项目路演和成果推介专场,包括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信息通信、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场、知名高校专场。
保障专业。为促进项目顺利对接,大会将提供专业对接服务保障。会议期间将有100余家科技金融、技术转移机构和300余名技术经理人参与项目对接交易服务,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专业咨询和服务。
搭建平台。在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交易的同时,大会也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新思想、新观点交流碰撞的平台。大会同期将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高校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交流等设置多个主题交流活动,为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共谋新突破、共创新局面。
04
科交会揭牌的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的整体规划是什么?
预计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探索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牵引,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节点的“中心+节点”协同发展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高质量供给源动力,打造创新主体活跃、服务体系健全、要素配置高效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具体将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组建完成区域中心事业实体,南京、苏州两个核心承载区投入使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完成管理机制重塑,专业化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27年成势见效,两个“核心承载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完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化重塑,科技园孵化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体系基本形成。链接国内外知名高校超500家,建设概念验证中心超20家、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超300家,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超3000项,培育孵化科技企业超2000家,培养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超2000人,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全面支持产业创新的有效模式。
第三步,到2030年新增3—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一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区域布局、特色发展和建设质量持续优化。实施师生共创项目2万项,促进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超6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亿元。培育孵化科技企业超5000家,培养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超5000人,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超10万人,成为输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第四步,到2035年全面建成要素资源集聚、技术成果涌现、创新环境优渥的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和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地,成为全国领先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支撑师生创新创业“双中心”,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05
目前,江苏在打造高效转化平台方面有何进展?
部省共建协议签署以来,江苏拿出超常规政策措施,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转化服务体系和政策、金融保障体系,初步具备了向全国高校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中,尤其注重打造高效转化平台,探索全要素一体化资源配置机制。
一是强化全面统筹。成立省级层面建设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当前,南京、苏州已分别推动成立独立的法人机构,以市场化管理模式保障中心的建设运营。
二是优选产业领域。结合江苏产业布局,确定由南京、苏州作为区域中心核心承载区,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个领域,分别建设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其中南京是生物医药、信息通信2个领域分中心,苏州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2个领域分中心。科交会上,四个分中心将正式挂牌。
三是搭建转化平台。南京、苏州计划三年内搭建与全国高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形成从项目引入、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南京、苏州两市已建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近百个,已具备承接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能力。省级层面将持续在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认定方面予以倾斜。
06
科交会后江苏将如何进一步集聚优质服务资源?
围绕区域中心建设,江苏将着力集聚优质服务资源,建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采取一系列重点举措。
一是筹建实体化服务机构。按照“1+2+3”的架构搭建服务体系:“1”为专职专责的事业实体,作为省级具体办事机构;“2”为南京、苏州2个核心承载区;“3”为聚集技术转移转化全要素的3个省级层面支撑单位,包括聚焦园区要素的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聚焦供需服务端的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聚焦概念验证和小试中试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二是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坚持高质量打造全国高校相关领域科技成果供需服务平台,与参建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为高校和地方、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对接转化服务。南京、苏州每个产业方向组建一个由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中心建设提供咨询,并组建不低于20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为参加高校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三是强化精准化金融供给。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在省级层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投资基金,省高投集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联合南京、苏州两市地方投资平台共同集聚产业基金集群,加大对区域中心参建高校原创技术、初创企业的支持。此外,在基金投资难以覆盖的成果转化早期阶段,还将通过“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等方式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最大限度帮助高校科研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07
江苏要建成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会有哪些政策支持?
区域中心建设过程中,江苏将加强集成政策供给,提供全方位一揽子保障措施,重点研究出台五个层面支持政策。
在科技成果供给方面,通过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等举措,帮助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质量与成熟度,推动科研成果向可市场化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通过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设培育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实施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项目等举措,提升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方面,出台《关于提升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若干措施》,并开展“教育界产业界对话对接”创新合作行动、强化重点产业专利转化对接,精准匹配高校专利技术成果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在增强科技金融精准供给方面,出台金融支持区域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新设立的500亿元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中,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关注投向领域,对基金难以覆盖的早期阶段,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加大对节点高校原创技术、初创企业的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构建全方位支持区域中心建设的金融体系。
在营造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方面,制定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方案和单列管理操作指引,营造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南京、苏州两市已研究出台文件,从顶层组织架构、重点领域突破、转化平台建设、多元金融赋能、政策机制创新等方面为试点任务提供保障。
08
金融支持区域中心建设的情况怎么样?
江苏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区域中心建设发展的金融支持,其中包括在省级层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投资基金,加大对区域中心参建高校原创技术、初创企业的支持。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九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的指导意见》,综合运用股权、债券、贷款、保险等多种方式,为区域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计划到2028年,建立健全契合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内在需求的金融供给体系。
具体来说,江苏将聚焦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和江苏产业、科技、金融优势,以区域中心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六大措施”即加大对区域中心建设和发展信贷支持、丰富匹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股权投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用、拓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直接融资渠道、强化保险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保障作用、加大推广创新积分制运用等,探索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全面支持产业创新的有效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高质量供给。
09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还需要破解哪些难点堵点?
今后区域中心将重点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五大问题。一是聚焦战略产业需求,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的问题。二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转化平台,加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解决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的问题。三是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的问题。四是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解决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的问题。五是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解决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的问题。
10
下一步江苏如何用好科交会成果?
全国高校科交会的举办对江苏而言是重大机遇,必将有力推动江苏开展国家战略需要、重大任务牵引的有组织科研和转化。省教育厅将把握重大机遇,用好科交会成果,建好区域中心,增强江苏对头部高校的吸引力、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撑力、政策机制保障力。
省教育厅将承担好共建区域中心相关工作,做好上下联动协同,统筹教育各类资源支持区域中心建设,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区域中心支撑保障工作,如联合省发改委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等资金,联合省科技厅征集全省专精特新以上类型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企业需求滚动征集机制,联合省知识产权局推动高校专利盘点向盘活转变等。加快建立参建高校联系群,与参建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努力将区域中心打造成为参建高校的异地转化中心,引导全国高校来苏开展成果转化。
省教育厅将积极组织全省高校用好科交会成果、参与区域中心建设,牵头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加快推动高校优秀科研人员在区域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深化高校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导向,督促指导高校加快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单列管理政策,引导高校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实效;常态化组织开展教育界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推动高校与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共建高校技术转移平台、联合技术攻关;支持区域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牵引,探索建立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的项目训练机制,在实践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精彩回顾
来源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江苏教育发布
编辑 | 刘敏
责编 | 程文发
初审 | 冯硕
终审 | 史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