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秘诀”!从曾经一技难求到成为产业工人奋斗热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政务   2024-11-26 18:13   北京  

上门技术帮扶为技术工人解燃眉之急
培训后的茶产业工人成了赤壁茶的“代言人”
“组合拳”为技能人才成长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
每年安排100万元开展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
……
这些举措实打实
让技能人才在成长的舞台上
发光出彩


福建福安市以深化“产改”为抓手,为技能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初冬时节,雾气弥漫,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墙坪村,谢庆如在自家茶园里直呼“有了方向、不再迷茫”。当天,福建省茶科所、宁德市农科所专家和当地茶产业劳模工匠在福安市总工会组织下,上门开展技术帮扶,为正愁招不到茶叶种植技术工人的谢庆如解了燃眉之急。


  为招不到技工而发愁的不只是谢庆如。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县,福安市拥有不锈钢新材料、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冶金铸造和船舶修造5大重点产业。福安市总的调研显示,2023年该市5大重点产业的高级技工缺口达1.3万人。为破解“一技难求”的局面,福安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通过鼓励技术帮扶、推动产业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劳模工匠担当“传帮带”


  近日,在福安市王基岭工业园区,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新款按摩椅,福建省劳模、公司工会主席郭光锋带着劳模工作室新加入的职工在生产线旁一待就是一上午。在他看来,在生产一线共同破解难题是他们提升技能最好的方式。


  郭光锋说,怡和拥有全市按摩保健器材行业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与福州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劳模工作室还组建了由1名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4名高级工组成的技术辅导团队,面向刚走出校门的职工开展以“老带新、师带徒”为主要形式的技能提升培训。


  “我们每人带着年轻工人牵头推进一两个技术攻关项目,画图设计、研发、试样都是独立完成,遇到难题时,郭师傅召集其他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劳模工作室成员王体智说,工作室牵头的技术培训内容覆盖车间生产的全流程,在工作室领衔的技能提升项目中,公司的技术工人缺口从5年前的80多人下降到不到10人。


  在福安,像怡和这样由劳模工匠领衔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示范项目还有11个,已建成劳模工匠工作室7家,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项目已为当地重点产业培育实用技能人才超过3300人,市总为技能人才培育项目提供了超过60万元的资金支持。


工匠学院成为产教融合阵地


  在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社团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内,刘凯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通用电机设备。


  “福安是中国中小电机之都,复合型人才是电机电器产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刘凯介绍,为适配当地电机电器产业技术迭代的发展需要,社团由原先仅有一个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兴趣组,拓展到现在拥有通用机电、智能制造设备组装与调试、科技创新等3大兴趣组,成为学生接触产业、磨炼技能的学习阵地。9年来,社团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大奖20多项,培养出1200名青年技工。


  福安市总工会干部郑庭辉是该工匠学院产教融合项目的“跟班管家”。郑庭辉介绍,为促进就业、适应产业需求,市总与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等推动建设4个工匠学院,强化校、企、工会三方合作机制,制定“订单班”“委培班”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与高质量就业无缝衔接。目前,已开发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多个聚焦当地产业发展核心技能的产教融合“示范班”。仅今年,市总以工匠学院为依托开展的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服务人数便超过1300人次。



“技高者多得”成为共识


  近日,福建青拓重工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厂长助理兼调试班长林振辉正在指导年轻工人为新能源纯电动矿卡披上货箱篷布并做好发车前的准备工作,660辆新能源纯电动矿卡将发往印尼。


  由于印尼雨水多,底盘过水后线束如果进水容易导致车辆熄火,因此防水是当地的首要考虑因素。2023年底,青拓重工安排林振辉到印尼做车辆售后服务。他提出了线束接插头防护建议并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林振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激励职工创新创造,公司设立科技创新奖,奖金为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这让包括他在内的不少技术工人更有了奔头。


  近年来,在福安市多部门协同推进下,该市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不断健全,2021年至2023年,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中级技能、初级技能鉴定证书的技能人才年平均薪酬分别累计增长26%、19%、13%,高于全市平均薪酬增长水平。该市还制定了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措施,落实人才奖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技高者多得”成为各界共识。


  “我们将拿出更多有力措施培养、引进、用好技能人才,让福安成为产业工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奋斗热土。”福安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湖北赤壁通过加快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十一”期间,湖北赤壁市文旅市场火爆。培训后的茶产业工人,在“茶韵赤壁·爱上赤壁青砖茶万人畅饮促消费活动”中深受好评,成了赤壁茶的“代言人”。


  赤壁交投集团盛源公司的一对对“师徒档”通过传授技能与经验,传承着责任与担当,职工企业都获益。


  近年来,赤壁市总工会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持续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全域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训茶工人,打造“代言人”


  “在培训学校22天的学习生活中,我先后学习了茶的起源、发展、分类、分布、制作工艺,各地名优茶及特点。现在,我能熟练地向游客推介赤壁青砖茶的制作过程和功效。”赤壁市一片叶培训学校第10期茶艺班学员舒江华说。


  像舒江华一样,经过技能培训后,许多学员成了今年“十一”假期游客眼中赤壁茶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赤壁市一片叶培训学校不仅成功向全市各大茶企以及市内各大茶楼输送1000多名学员就业,还组织了多次大型茶展会、品鉴会、茶艺大赛等活动。同时,先后在湖北省第十届茶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咸宁第四届、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黄鹤楼茶杯”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茶叶是赤壁的支柱产业,茶领域人才培养能为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能。一片叶培训学校能为赤壁茶产业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校长李凤云表示。


  今年以来,赤壁市总工会联合赤壁市茶产业协会共同开展茶产业工人培训,围绕赤壁市茶文化、茶品质、茶旅游,开设茶文化、采茶技艺和网络达人推荐培训等课程。工人经过学习培训后,加深了对茶文化的了解,对采茶、制茶技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争当赤壁茶“代言人”的热情。


师徒薪火传,技能得提升


  “我们再试一次,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在赤壁交投集团盛源公司生产管理部实验室里,师傅徐琼芬指导徒弟聂银环进行沥青混凝土各项实验检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普通岗位的薪火相传。盛源公司这种师徒间传帮带的成功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也加深了老员工对原有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技能的巩固,公司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盛源公司负责人魏金波说。


  据了解,为解决一线职工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赤壁交投集团注重从青年职工自身成长发展特点出发,为职工量身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集团旗下的启航水运公司侧重于水上安全知识和技能,华祥路桥公司侧重于公路桥梁施工工程技术,公路养护公司侧重于公路养护技能知识,盛安物流公司侧重于交通安全、物流技能等,通过“个性化”的培训,助力职工职业发展。


  赤壁交投集团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宣传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引导全员树立人才强企观念,鼓励职工通过自学、进修、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专业技能。近年来,赤壁交投集团职工考证成绩斐然,工人技能素质显著提升,有力助推企业发展。


全力打造人才队伍,为发展提供支撑


  今年,赤壁市被列为湖北省17个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试点县(市)之一。赤壁市积极探索全域化、体系化推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的方式方法,先后制定印发了《赤壁市以就业为抓手全力推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赤壁市产业工人技能素提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赤壁市产业工人技能素提升试点工作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大抓试点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赤壁市同步出台了《赤壁市产业工人终身免费带薪培训方案》,搭建“遇见赤壁·入职无忧”培训就业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56期,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42场;全市职业技能等级提升认定办证965人。


  目前,赤壁市正持续聚焦重点领域,分层分类推进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当地对企业的政策激励评价要素之一,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以师带徒”行动,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住房、子女入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加大技能培训与评价工作力度。


  “赤壁市总工会将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理念,紧盯产业工人‘急难愁盼’,以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试点工作为契机,强化协同、统筹推进,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赤壁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江西吉安为技能人才成长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






  加强党建引领,提高产业工人素质,调动产业工人积极性、创造性,为职工拓宽职业上升渠道……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该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进行统筹,打出“组合拳”,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在推进“产改”进程中,吉安市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吉安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筑牢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同时,先后创建1家省级工匠学院、4家市级工匠学院,学院通过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等培训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全市累计打造“产改”试点企业127家。



  作为“产改”牵头单位,吉安市总工会承办了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首届职工技能竞赛决赛、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产改”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连续5年承办全省“天工杯”电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先后举办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1700余场,参与职工近13万人次,基本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设赛场、人人练技能”目标。目前,全市已打造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级、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52家;劳模创新工作室30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8家,应用产业工人创新成果2600余项,职工创新成果直接转化经济效益25.2亿元。


  在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过程中,吉安市着力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在引才上聚焦“急需紧缺”,大力实施“庐陵英才”计划,开展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攻坚战活动,累计引进人才3977名;在育才上注重“本土培养”,构建了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县(市、区)职业中专为主体的“1+3+N”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创建了“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新模式;在用才上突出“人尽其才”,大力推广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专项合同,推动工人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受益职工18.7万人。


  “为产业工人赋能,畅通成长成才快速路,吉安创新探索永远在路上。”吉安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该市将不断深化“产改”,在人才培育、工匠选树、素质提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为技能人才成长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为吉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三亚市总推出10条深化“产改”举措






  日前,海南省三亚市总工会制定10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产改”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在思想引领方面,三亚市总计划每年开展5场以上劳模等产业工人先进典型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班组活动。在制度安排方面,市总与有关部门协调,提高产业工人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在服务维权方面,三亚市总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三年行动,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劳动争议调解等活动,实现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双向奔赴。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公安+执法”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机制,定期举办工会法律大讲堂。



  同时,在技能竞赛方面,三亚市总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开展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打造1个~2个具有三亚特色的竞赛品牌。在职业培训方面,市总安排50万元用于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亚工匠学院培育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电焊、无人机等特色培训工种。在平台搭建方面,市总开展三亚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培育10家市级创新工作室。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开展“四技”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


  此外,三亚市总还将加强舆论宣传,推动形成工会大宣传格局;选树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探索建立三亚市劳模工匠人才培育库;加强“娘家人”关怀,落实劳模困难补助金和困难职工帮扶政策;持续推进建会入会,最大限度提高工会组织对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







获取更多“产改”举措,关注“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来源: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综合工人日报报道(记者 李润钊 张翀 王晓颖 赖书闻 通讯员 雷津慧 李明华 胡青松)

编校:马晨琦、江光荣

编审:郑莉、安彦璟

全国总工会
关注涉“工”热点、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