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德工业遗存变身文化新地标 | 镜头连中外·第78辑

民生   2025-01-17 10:09   辽宁  


德国的钢铁煤炭行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兴盛和衰落,留下很多工业废弃地。后来德国人把这些工业废弃地评为工业遗产,然后进行改造与开发,最终成为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帮助其重获新生,也为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找到了一条新路。
位于德法边境的萨尔州是德国一个重要的工业区。该州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更是全球首个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存。

↑这是在德国萨尔州拍摄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入口大楼,该大楼由原厂房改建而成。

↑这是钢铁厂遗址内留存的工业设施。

↑两名游客在钢铁厂遗址内参观。

↑这是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的微缩模型和功能展示图。

↑这是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内部的机械设备。

↑工业设施的缝隙中长出嫩绿色的新叶。

↑这是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的工业设施和博物馆户外区域的艺术作品。

1873年,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在德国萨尔州首府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弗尔克林根小镇建立。便利的交通和区域内的矿产资源为钢铁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到了1910年,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钢梁和铁轨的生产商,产品辐射至欧洲各地。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产业发生巨大调整,欧洲规模数一数二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也没能逃脱时代的命运。生产虽然结束了,弗尔克林根却并未将钢铁厂拆除,而是完整保留了高炉和原始的焦化厂外观。1994年,因完好无损地留存原貌和对冶炼技术以及工业发展的见证,弗尔克林根钢铁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已成为欧洲工业遗产之路中必到的工业遗址博物馆。参观者可在钢铁厂区内了解到钢铁冶炼的全部工序。同时,这里一直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从露天音乐会到节日庆典,从艺术秀场到各类探讨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国际展览,这片锈迹斑斑的钢铁森林携带着饱经风霜的沧桑历史,被各种当代的鲜艳色彩点亮,焕发出时代的崭新“生机”。

↑这是在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拍摄的“城市艺术双年展”海报。

↑这是弗尔克林根钢铁厂遗址内展出的“城市艺术双年展”艺术作品。

↑植物藤蔓和“城市艺术双年展”艺术作品将工业设施装扮起来。

沈阳市铁西区是新中国“一五”“二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有“东方鲁尔”之称和“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这里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铁路专用线密如蛛网。从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到第一台普通车床,从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到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这里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超百项“第一”。
曾经的辉煌遇到时代的挑战。
随着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老工业企业开始搬出中心城区,原地植入新型服务业,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已经从单一的参观模式,向公共休闲空间、创意产业园、特色街区等多元方向转变。

↑位于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外景。

↑观众参观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沈阳铸造厂曾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制造了上万种铸件。为保留这些时代记忆,沈阳市将沈阳铸造厂一车间改建为铸造博物馆,后又扩建为中国工业博物馆。整座博物馆以中国工业发展脉络为框架,对中国工业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收藏和保护。漫步于展馆内,无声的展品背后,涌动着沈阳这座工业城市的血脉,浓缩了中国工业发展历史。

↑观众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参观游览。由沈阳铸造厂旧址改建而成的铸造馆是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一个大型铸造车间应有的全套设备展现在观展者面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当年铸造厂的恢宏场面。


↑观众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参观游览。

↑在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活动现场。
距离中国工业博物馆不远,始建于1939年的沈阳市味精厂曾经以东北地区首个驰名商标产品——红梅牌味精而家喻户晓。如今,关于红梅的记忆已经从工业风走向文艺范,园区经过保护和改造,已经成为今天的红梅文创园。人们在这里可以参观艺术展览、观看现场音乐演出、购买潮流服饰、品尝美食和中西式饮品……

↑沈阳红梅文创园(无人机照片,2021年7月7日摄)。

↑观众在沈阳红梅文创园美术馆参观画展。

↑顾客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内的一家咖啡馆休闲。

↑小朋友们在沈阳红梅文创园的篮球场打篮球。

↑年轻人在沈阳的红梅文创园游览。

↑人们在沈阳的红梅文创园观看现场音乐表演(红梅文创园供图)。
工业遗存背靠曾经的辉煌,面向未来的新生机。
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博宇

铁西报
关注、参与、记录铁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