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来源:古今风云志
文章来源:https://atmos.cug.edu.cn/info/1025/2756.htm
2024年10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气候模拟团队与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德国亥姆霍兹赫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 “Early emerg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human-induced Walker circulation weaken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的通讯兼第一作者为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巫明娜副教授,张仲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沃克环流是热带太平洋最重要的大尺度纬向大气环流,其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和全球气候异常具有深远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如何有效识别并检测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沃克环流变化信号仍是一个科学难题。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利用CMIP6模式数据,基于反映沃克环流强度的高、中、低层指标,系统分析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沃克环流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低层环流,中、高层沃克环流减弱信号最早可能被检测到,表明人类活动对中高层环流的影响更显著。
中、高层沃克环流变化信号较早显现出来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了双重效应:一方面,热带东太平洋出现类厄尔尼诺型增暖,另一方面,热带对流层上层显著增暖。热带对流层上层的增暖是对二氧化碳辐射强迫的直接响应,信号响应更为迅速;而低层的海温梯度变化则受到海洋动力过程的调节,信号响应相对滞后。因此,由对流层上层增暖引起的沃克环流减弱信号,比低层海温梯度变化引发的信号更早被检测到。
该研究强调了在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对流层垂直增温不均对热带大气环流变化的关键作用。未来需要更加关注中高层对流层的变量,以便更早检测到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带大气环流变化信号。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的科学认知,还为应对由热带大气环流变化引发的气候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Wu, M., Li, C., Collins, M. et al. Early emerg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human-induced Walker circulation weakening. Nat Commun 15, 916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509-6.
加入学术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ES”
欢
迎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拉你进入《地球科学》编辑部学术交流群,群内不定期开展答疑会、分享学术研究、学术直播等高质量活动。
往期回顾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构造地质学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新太古代烟庄正长花岗岩年龄及成因:对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制约
☞地学与健康
☞古生物学
☞沉积和盆地动力学
☞石油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球科学》
青年学者论坛回放
→Marize Muniz da Silva|巴西São Francisco地块 Mineiro带后碰撞岩浆作用
→Dionatan Ferri Padilha|巴西南部Dom Feliciano带后碰撞玄粗质和超钾质岩浆作用
→王选策|地球系统中的挥发分和物质循环——对非俯冲带岩浆的新观点
→陈 印|中国北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及其与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联系
→荣 辉|基性岩侵入对铀储层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余文超|贵州遵义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土矿物源: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岳 汉|从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到松潘-甘孜块体的长期形变模式
→王 墩|2021年Mw7.4青海玛多地震的震级、地震动场及破裂过程
→邓阳凡|华北东南缘综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启示
→谢国治|胶东半岛高Ba-Sr牙山侵入体的成因及其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系
→白江昊|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成因:放射性成因Ca-Nd同位素制约
→柳保军,雷超,郑金云 | 专题十:南海陆缘盆地动力学及其能源效应
→施小清,杨晓帆,戴恒 | 专题十一:地下水环境的刻画与模拟
→Alexander Humphreys ,Johann Hohenegger | 专题十四:热带大型底栖有孔虫
→ 付伟 ,李登峰,李占轲,等 | 专题十五: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进展
→李博 ,吴琼,李严严 | 专题十八: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郑义,虞鹏鹏 | 专题二十一: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关键金属成矿
→黄发明,李为乐,谭道远 | 专题二十二:地质灾害风险智能评价
→陈红汉,罗群,李文正,王海学,唐大卿 | 专题二十三:走滑断裂与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