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印记·地理诗篇
唐亮钢笔下的北京风情
文/艺墨
作者 刘东黎
插图 唐亮
书名 《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7103-34
当我首次翻开刘东黎先生的《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历史感与细腻地理描绘,便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而当我被邀请为这本书绘制插画时,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创作,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与地理的诗篇共舞。
插画 唐亮
钢笔,这一传统而又不失现代感的绘画工具,在我心中,它是最能表达历史沧桑与地理韵味的媒介。我尝试着用钢笔的线条,去勾勒那盘根错节的历史脉络,去描绘那斑驳陆离的地理风貌。每一笔,都仿佛在与刘东黎先生的文字共鸣,共同诉说着北京的故事。
在绘制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对北京的解读所吸引。它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指南,而是将难言的历史情感与对北京的科学认知深度融合。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隐藏在山水、园林、城墙、胡同背后的历史气脉,正在我的笔下缓缓流淌。那奢盛香艳的旧京风华,那婉约清丽的春明秋景,都在我的钢笔下,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我尝试着用钢笔的线条,去捕捉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断碑深树里的无路可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风景,都在我的画中,得以重新呈现。我希望,通过这些插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北京的文化底蕴,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与地理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绘制这本书的插画过程中,我仿佛也在进行一场时空的穿越。我时而漫步在繁华的市井街头,感受着那热闹与喧嚣;时而又置身于静谧的园林之中,聆听着那自然的低语。这种跨越时空的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刘东黎先生所说的“历史与地理的复调美学”。
当最后一笔落下,我看着眼前的画作,心中充满了满足与感慨。这些插画,不仅是我对《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这本书的理解与诠释,更是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仰。我希望,通过这些画作,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北京的魅力,感受到历史与地理之间的和谐共生。
总之,为《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绘制插画,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京这座城市,更让我对历史与地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与我的插画,将会共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北京。
刘东黎
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资深出版人、编审、文化学者、作家。曾经获得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出版政府奖等多种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期著有《北京的红尘旧梦》等作品,写文化北京的草木风物、世事沧桑,是关于旧时代的文化想象。《月涌大江流》通过地理来书写中国古典传统的端静明朗,在江南烟雨中感悟天人合一的诗化境界。另著有历史小说《黄花落、黄花开》,描摹大时代的沉浮飘零与生死歌哭。后期写作志趣集中于人文地理和自然文学,用心领悟大自然的幽微繁富、包罗万有,《观象》《虎啸榛莽》等作品,就是对人与自然“相摩相荡、氤氲化醇”的观察与对话。另有多篇散文发表于《当代》《人民文学》《十月》《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黑龙江日报》,题材较为广泛,如自然物象的风日之美,前辈学人的志业风骨,历史深处的名士风流,传统文化的流风
遗韵等。
唐亮画米兰大教堂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