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 柔 情
讀沈平的钢筆畫作品有感
文/王維新
從藝之始,或為掌握某一種繪畫技能之初,都是經歷過一個“修煉”的過程,才能絕非偶得,是持久的耐性。沈平鋼筆畫的出色成績決非偶然·他從小喜歡臨事著名畫家華三川和羅盤的綱筆連環畫,去新疆建設兵團的歲月裏,他手不離缑筆和速寫本,他鍾愛這種簡便而朴素的鋼筆表現手法。在正式學畫後,他首先接觸的是版畫藝術,“以刀代筆,下筆肯定”是版畫藝術的精煉和果敢的表现手法,要掌握是何其不易,卻也是充分顯示藝術家才能的一種技巧。
沈平在創作中鑽研和學習倫勃朗·柯勒惠支、初倫等世界大師的銅版畫之線的技巧,進入浙江美術學院學習期間,他在藝術用線上又吸收了各位師長之長,對於鋼筆畫的線條之硬柔,疏密、粗細、曲直等等表現語言作了多方面的探究。他深知鋼筆畫的工具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他投入更大的努力去反復實踐,堅信憑借經驗和智慧定能自如地掌握和運用此技藝的能力,刻划出形與色的篇幅·描繪出美妙!圖畫來。
當智慧集中於一個意識,形成“表象的世界”,在這一刹那間,人的理性和意志在從事自己所熟愛的工作時,便會在美學上迸發出權大的熱情,富於智力和敏於感覺的心靈就會反映在畫面的視覺形色之上。沈平的鋼筆畫就給人以這樣的感覺。
他到香港二十餘年,面對這個繁華和快節奏的現代都市,他把這一切撇開,硬把自己沉静下來,埋頭於單純和朴素的一面,用黑白藝術的表現手法去體現五光十色的香港風貌。以他緊握的尖細筆端流露出無限的熱情和力量,奔走於香港各處,畫下了離島長洲、坪洲的朴實無華的鄉土田園,大澳人家的日常生活,上環和油麻地舊式的樓宇和街道。他對鑽石山,大墈村的勞動場景作了許多速寫,銅鑼灣避風塘的船家生活更是他三番五次描寫的對象。
多年來積累了無數的生活素材,創作了許多直觀性的充滿了生活情趣的畫幅·溫種畫面給人的生命力之感,只有在畫家自身處在一種相應的動態過程中才能把握,才能創造出美感來。在這本書集的作品中如:“大澳的中午”,“木屋人家”,“輝煌”等作品用環境性的記錄反映出他對香港潛藏著的中華民族和民間文化的發現和鍾愛,“沙田曾大屋”,“兩層樓”,刻畫了舊香港的風貌,寄托著港人的情思。“船居”,“臨水人家”,“静泊”,“大墈村”等反映了富於香港本土特色的畫面,“燒臘舖”,“灣仔小街”等作品又以極其生動的筆觸,勾勒出香港人生活的另一種情調。
我們還可以透過“銅鑼灣的黃昏”那密密排列的船舶,仿佛看到了香港人是何以僅在百年間把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大都市的。我們通過視覺所接受的東西,是可以使人用“心眼”去看的東西,表現的世界雖小,而創造的理想世界則極大,而這一切正是沈平懷著一種冲動和誠意去描繪他心目中的“鄉土”的。
沈平的鋼筆畫技藝純熱,好些作品顯示其版畫性上的精織和嚴謹。他的作品幅面很大,有數十幅是用全開紙來畫的。諾大的幅面由一點、一線、一筆、一劃的尖細的筆端刻織出來。他孜孜以求,日以繼夜地描繪著,他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意識和生活實踐都耐性地統一在對“鄉土”的忠誠和智慧中了。
雖由於繪制工具的局限,毁壞了無數業將完成的畫幅,但這正是一種意志的磨礪和毅力的修煉。沈平的鋼筆畫作品面世後,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歷次畫展中,得到觀眾和媒體的好評,現已有八幅表現香港題材的鋼筆畫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
我們從沈平付出心力的大量鋼筆畫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不倦的精神,從一筆一畫所繪制的畫面和表現的情題上可以體味到所蕴含的審美意向。
2001年4月於北京
王維新: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
沈平
除了从事创作外,还出任多个公职,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香港文联)顾问、香港美协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