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大轴登场的节气,标志着一年之中严寒的极点。它紧随冬至之后第三十六日而来,素有“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称,形象地描绘了其寒冷至极的特点。古时,百姓们为了保温防冻,会用塑料布或不织布等覆盖秧田,以保护庄稼作物免受严寒侵袭。
大寒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吃糯米驱寒便是其中之一,尤其在首都地区,吃“消寒糕”的习俗由来已久。“消寒糕”作为年糕的一种,不仅因其含糖量高而能驱寒暖身,更寓意着“年高”,象征着祥瑞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
民谚有云:“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大寒时节,气温骤降,寒风凛冽,日照时间短,雨雪、冰冻天气频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悄然上升,给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大寒是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心梗。加上干燥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易引发流感、咳嗽等急性病症,并且可能诱发和加重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低温刺激也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发生胃肠性痉挛,使胃病患者旧病复发。同时,偏好高热量食物会影响血糖波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值得一提的是,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不足,易引发关节疼痛,促使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老年人在北方冬天骨折的概率显著增加。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记载:“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正是全年寒气极重的节气,有什么诀窍可以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与活力呢?
少食寒凉,可饮姜汤或煮粥,多吃易消化食物;适当增加种子类食材,如黑豆、黑芝麻、核桃、枣等;可选择温补的肉类,像是羊肉、牛肉、鸡肉;添加适量味辛性暖的佐料,比如生姜、葱、大蒜等。
家庭、办公等场所避免长时间门窗紧闭,注意通风换气;陆游曾写过“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也在表达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达标时外出活动。
起居顺应“冬季闭藏”的生活特性,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老人常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室外锻炼宜在上午十点后,或以室内为主,建议老年群体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如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等。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晚间可用温热水或生姜、艾叶、花椒等中药煮水浸泡手脚,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驱寒散湿之效。
添衣加帽护腰膝,户外劳动者更应注意手脚保暖;老年人尽量避免雪天出行,遇到结冰路段绕行或同行人搀扶。
年年冬日有尽时,岁岁大寒迎新春。在这个冬尽春来的转折点,我们应顺应时节变化,通过合理膳食、健康行为方式,积极护心、温胃、暖身。做好抗寒防病措施,守住个人健康防线,以充满生机的状态迎接新春的到来。
注*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开放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来源:大连市中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