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张时荣
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没有人才的支撑,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银川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最大限度创新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一批批青年才俊选择银川、融入银川,成为银川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人大代表张时荣长期以来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把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张时荣建议,应建设“一带一路”学院,补齐宁夏在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还要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本科院校,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来华深造、研学的首选之地。此外,增设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学科和教学内容,为人才培养、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政协委员李剑
文化聚力 照亮闽宁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非遗文化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元素,对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意义非凡。闽宁镇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镇,有着独特的地理和发展优势。同时,闽宁镇作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成就斐然,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政协委员李剑建议,“整合宁夏非遗优势项目,通过盘活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在闽宁镇打造非遗旅游体验馆、宁夏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中心、闽宁福礼文化产品定制中心,集闽宁合作非遗作品展览、参观、非遗各项技艺沉浸式体验、文创产品购买、线上电商运营、妇女手工制作于一体,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文化体验一条龙服务,让闽宁镇成为展示宁夏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
李剑还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奖补政策,推进闽宁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闽宁镇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李剑还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非遗传承人,将继续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银川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政协委员黄维斌
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工业制造的核心枢纽,工业母机在银川市产业布局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巨冈精工、乔锋、科德等企业的落户以及银川市工业母机产业联合会的成立,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形成了以数控机床、智能铸造、工业机器人等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然而,对照“强首府”战略与“产业强市”目标,银川市工业母机产业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我市打造中国高端工业母机基地的目标,政协委员黄维斌提出建议:“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步骤,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如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定重点发展的机床类型和配套产业,设立支持高端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在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黄维斌还建议,建设银川市工业母机行业产业大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资源,实现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协同,提升产业整体运营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培育一批在工业母机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投入,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