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学校的一间教室内,传出了熟悉的《小鸡恰恰舞》的配乐。本是上课时间,为何会有网红舞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因是因为班上有4名学生上课迟到,老师为了惩罚他们,就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跳“网红舞”。老师表示:这是一种“新型体罚”方式,一举两得,不仅能起到一些惩罚作用,让迟到的学生牢牢记住了自己的小错误,还能有助于活跃班上的气氛。有家长肯定这位老师的“新型体罚”方式,认为这种惩罚方式着实值得发扬。也有家长反对,认为惩罚就是惩罚,只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其实,这种惩罚方式,无非就是因为在现如今这个环境下,老师们不敢打骂学生,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才尝试的“新型体罚”。不仅有罚表演节目,还有罚抄写、罚写检讨、罚值日等等。纵观现如今的教育,老师只能战战兢兢教书,又有几个敢堂堂正正育人?《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下,放任学生也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现如今的教育,老师批评学生,不仅学生本人会顶撞,甚至就连家长都会找到学校、教育局,要求老师赔礼道歉。老师轻则颜面无存、身败名裂,重则开除教职,丢掉饭碗。齐齐哈尔一位张老师,在维持课间秩序时纠正学生在走廊大声喧哗行为,遭到学生的顶撞和辱骂,导致冲突。扬州市江都区一位老师,因学生在上课时扰乱课堂,就批评了他几句。但学生还是不服管教,老师便请他到办公室反省,可这名学生却在办公室一顿打砸,不仅撕掉两个班的作业本,还把牛奶洒在地上。结果学生家长得知情况后,非说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学校又是大闹又是拉横幅,要求老师道歉并赔偿。白岩松说:“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惩罚的权利?如果问老一辈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须的,严师出高徒!但如果问现在的老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可是,当教师惩戒权丧失,学生敬畏之心不存,教育该何去何从?我读初三那会儿,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个很负责的老师。老师多次劝说都不管用,一怒之下,让她在教室外站了整整一节课。没想到这下捅了马蜂窝,她觉得丢了面子,就跟家长告状说自己受委屈了。甚至还提出了:不道歉就开除老师,更换班主任的要求。最后可想而知,这位女同学成绩一落千丈,没能考上好高中。记得一位老教师说过:“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也不是经常被批评,而是老师不再注视他,他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被老师放弃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失去了指望,在成长上也失去了管教。“现代教育之所以摒弃私塾,让孩子进入学校。就是以为私塾是私学,而学校是公学。私塾是熟人关系社会里的产物,而现代学校是契约社会的产物。”换句话说,现代学校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进入学校,熟悉并遵守学校的规则,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家长们“努力”破坏小社会的规则,把老师放在对立面,只会让老师越来越怂,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老师之所以不敢管、不能管,最主要还是因为家长舍不得管。就像李天一,他的父母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家庭背景良好。这样的孩子,就算不成才,也很难想象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李天一在学校里作威作福,经常欺负同学,他们也一味偏袒。作为父母的他们丝毫没有警醒,没有及时修正这颗长歪的树苗,反而听之任之。就这样,被惯坏的孩子,一步步误入歧途,最终锒铛入狱。正如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中所写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幸运的是,学生家长十分认同他的严格管理,还配合管教。最终,在他和家长每日的耳提面命下,总算是将孩子骂醒了。梁启超先生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演讲时提出一个令人震聋发聩的问题:梁启超却说:“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让孩子“成人”,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是不成的。作为教师,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宽严并济、赏罚有度。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首次明确了对于违规违纪学生可以实施惩戒,解决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规则》指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但为了防止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规则》细化了禁止实施的七类不当教育行为:教育光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惩戒的手段和严格的力量。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既在爱中快乐成长,又能在风雨中变得坚强。也希望家长们和老师好好配合,好好沟通,做到严慈相济,关爱与严格并重,争取把孩子教育得更好。版权说明:教师营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