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论道2024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北校区圆满举办。
15位资深教育专家和现场近200余位老师、学生、家长、企业界人士等各领域的参与者相聚一堂,共同聚焦 “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数字素养与行为习惯”“知识学习与素养熏陶”等新时代教育的热点和挑战,深入剖析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挑战,共同展望未来教育的方向与路径。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了 “2024年度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简称“行动”)获奖名单,并启动了2025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论道2024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网易苏州、新浪新闻、凤凰新闻、抖音、今日头条、蔻享学术、百家号、学说、西交利物浦大学视频号、西浦ILEAD视频号、西浦儿童发展与基础教育视频号等各大平台全程直播,吸引了近1300万人次的参与者通过线上的方式留言提问和互动,共同加入了这场年度教育盛宴。
【西浦未来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将在近期推出“论道”特刊,邀您详细回顾“论道”各圆桌论坛的精彩内容,了解不同学段的资深教育专家们对于教育教学的不同见解,聆听生动的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铭牌揭牌仪式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校区的“修炼之门”举办。“教育家行动”发起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揭牌仪式上讲述了“修炼之门”的内涵,以及将教育家姓名镌刻在修炼之门的深远用意,并带来了《未来教育:何为“教育+AI”?》的主题演讲,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
论道·2024
三场主题分别为“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数字素养与行为习惯”“知识学习与素养熏陶”的论道正式拉开了帷幕。
论道一
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
西交利物浦大学14届生物系毕业生的家长吕红霞围绕“面对孩子的未来,我们有选择吗?”这一主题进行了生动的分享。她表示,在孩子初中升高中的阶段,家长曾希望孩子能进入国际学校,但最终孩子选择了与朋友一同进入公立学校。在高中升大学时,在三个都很吸引人的大学中,父母支持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生物学。“我一直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做选择,并在重大抉择上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家长吕红霞
吕女士和孩子一致认为,只有有了家国情怀,才会有国际化的视野。“希望孩子能用他所学的知识和生成的智慧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爱的人。”吕女士也代表学生家长,向在场的教育专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的教育选择有最优解,哪些因素必须纳入?”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教授立足“国家视野与家国情怀”阐述了教育的价值。“我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将‘自然人’塑造成‘社会人’。如果我们搜索教育的价值,网上的答案会告诉我们,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教授
“教育强国的核心在于受教育者的幸福,教育者要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来看教育,而不是仅以书本为中心。”冯恩洪教授表示,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相辅相成。只有拓宽国际视野,才能考虑教育如何支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高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才能真正让教育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国家的未来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厦门大学前校长、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邬大光教授,分享了他对从国际化到本土化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见解。邬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提到他在厦门大学分管国际交流的11年间,走访了42个国家,200强大学中的100所,深刻体会到了全球教育的多样性。他认为,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他强调,家国情怀的培养离不开对底层社会的了解和服务,而国际视野则是通过走向世界,开阔眼界,理解不同文化而获得的。
厦门大学前校长、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邬大光教授
邬大光教授提到,国际化的初期往往是弱势国家向强势国家学习的过程,但本土化则是在国家崛起后,根据自身国情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他特别指出,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教育也应该从舶来、改造走向引领。他批评了当前一些高校过于追求升学率、深造率的现象,认为这与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他强调,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成绩和指标。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博士的主持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教授,青海大学及海南大学原校长李建保教授,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围绕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共同培养、家国情怀的实际体现,以及如何在自己专业和岗位上为社会更多人创造价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论道二
数字素养与行为习惯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数字化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王佩瑶,分享了她在西浦“理论+实践”的数字化教育学习之旅。“我充分认识到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求学期间主动培养数字技能和数字思维。”王佩瑶同学展示了自己在提高数字技能方面的系列证书,并提醒大家:“数字化时代,我们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增强对网络风险的防范能力,并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例如定期更改密码和使用双因素认证。”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数字化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王佩瑶
目前,王佩瑶同学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将把所学的数字化教育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课程设计数字平台、团队协作及组织平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王佩瑶的故事,是数字化教育时代下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新一代教育工作者对数字素养的执着追求和实践。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副教授、数字化教育专业主任李娜博士带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AI”教师数字素养》的主题演讲。李娜博士分享道:“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数字化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未来的教师。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提升这些未来教师的数字素养,为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具有高阶素质的优秀教师,从而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数字化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本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包容度,只要学生对数字化教育感兴趣,我们都欢迎学生加入到数字化教育专业,通过学科融合,数智赋能等多元方式,让学生探索数字化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副教授、数字化教育专业主任李娜博士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标准化和统一化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教育+AI’时代的到来,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主流,因材施教的理念将被更广泛地融入日常教学之中。AI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的革新,教育领域开始更多地采用跨学科、融合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强调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将能够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奥秘。”
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委员牟延林教授从“心、度、能”三方面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教育,陪伴学习者的健康成长。
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委员牟延林教授
“我们需要养成一个‘新心态’,与数字教育和谐相处,使其成为学习者的‘新老师’。” 牟延林教授提出,要把握三个“新度量”——融入度、融和度与融通度,激励教师学习数字教育,引导孩子适度开展数字学习,确保数字教育在合适的范围内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牟延林教授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教育时代,教育者与学生都应努力提升五种“新能力”,包括人文沟通与表达的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体能与手动的能力、展示和享受美感的能力以及创意思维的能力。他坚信,只有当下的教育与这些“新能力”相辅相成,数字教育才能真正成为陪伴学习者健康成长的“新朋友”。
前海创客俱乐部长三角中心主任袁梦女士围绕AI赋能主动式家庭教育展开了分享。袁梦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家长认为通过阅读书籍来积累知识和学习育儿之道,实际上却可能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感知。家长的关爱可能被孩子理解为偏爱、变态,甚至是一种过度的焦虑。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感受到的是人际关系的焦虑、家庭关系的紧张,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学业压力。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孩子健康成长变得异常困难。”
前海创客俱乐部长三角中心主任袁梦女士
作为一名专注于数字家庭教育的工作者,袁梦女士进一步分享道:“大数据应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则应成为赋予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借助AI技术,人们能够发现内心真正的渴望,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实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时,人们也要认识到在技术发展的未来,构建生活意义的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还需要学会人机对话和定义概念的能力,并基于批判性思维,将这些能力整合,通过人机协同来更好地迎接AI时代。”
活动期间,教育行动办公室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就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向广大家长进行征集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85%的人表示同意给学生配备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和电脑),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而15%的人持相反意见。
针对是否给学生配备电子设备的话题,现场的参会者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文教授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待。低龄学生的自控力比较低,数字游戏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人的认知有一定的干预,这更加重了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因此,在高中阶段前,我认为不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量的使用电子设备。但当孩子进入到高中阶段后,老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控力、批判性思维、数字素养等高阶能力,进而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提供更多的调研和数据去帮助大学生更合理、高效地使用电子设备,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幼儿园的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在内卷时代下的幼儿园老师,我认为在学前阶段不应该鼓励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学前阶段,应该让孩子们去用心感受真实的世界,通过多元化的课堂,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学习和感受,最终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学习中心孟艺博士的主持下,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崧舟教授,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校校长王俊,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四位嘉宾和一位神秘嘉宾共同就“如何界定学生使用数字平台的界限”“能否用数字技术增强学生对语言之美的体悟”“如何平衡职业技术与数字素养的培养”“如何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素养”“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的素质素养”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在专家的席位上,出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针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话题,分别从家长和学生的视角进行了分享,“可以从时间管理、目的性、自我控制、影响评估等方面帮助孩子进行界定”“我可以用电脑和手机学习,也可以做益智游戏放松,但玩得多伤眼睛。”其解答的全面性和给参与者们带去了启发,其身份也给线上线下参与者们留下了悬念。
随着专家论坛精彩对话的落幕,主持人也解开了神秘嘉宾的身份——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的数字人。数字人精准有科学依据的解答,让参会者们大开眼界,也对数字素养与行为习惯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思考。
论道三
知识学习与素养熏陶
在论道一和论道二环节中,专家、家长还有学生代表们都做了分享和交流。作为教育的受益者——学生,他们如何看到知识学习与素养熏陶呢?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心声,行动办公室在活动之前街拍了来自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新职业教育的学生们。点击视频,倾听学生们真实的声音。
在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院长、新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陈健博士的主持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教授,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价专家指导委员执行主任李志宏教授,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邱学华教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宋乃庆教授,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俞仲文教授,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和熏陶核心素养”“如何借助AI工具支持知识学习与素养熏陶”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与分享。
现场观众互动
在三个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论道”环节中,教育专家们始终聚焦于教育的核心本质,从课堂教学的日常操作到教育理念与模式的革新,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到新职业教育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重点与挑战等多个维度入手,展开了深刻全面的探讨与交流。
线上和线下的参与者,在这些前沿理念与数智化时代育人观点的精彩碰撞中,突破了自身原有教育认知的局限,对“面向未来的教育”这一概念形成了更为多元、全面的理解和体会。
现场的参与者们踊跃参与,向2024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五位年度候选人提出了在教学和育儿过程中关心和困惑的教育话题:“在考公热潮下,学生如何明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青海大学及海南大学原校长李建保教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宋乃庆教授,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俞仲文教授,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校校长王俊,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崧舟教授五位教育家候选人,针对观众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建议,为老师和家长们带去了新思考、新启发。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
2024年度教育家名单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论道2024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环节。自2023年11月11日启动以来,经过教育家自荐/他荐后的初选、现场考察对话等环节,经过专家委员会评选、社会参与等全面与严谨的流程,2024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各奖项获奖人名单正式公布: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音序排序)
五位教育家收获了全场最为热烈的掌声和线上线下所有参与者们的尊敬和祝贺。所有教育家都是在教育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教育者,他们满怀热爱,兢兢业业地在教育事业上耕耘和付出。
正如王崧舟教授在获奖感言中所言,“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教育家’。我觉得‘教育家’是我人生能看到的一条地平线,是地平线上放射出来的一道光。所以,我愿意用毕生的努力、热情和真诚追随这道光,融入这道光,并成为一道光。”
捐赠伙伴证书颁发仪式
自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发起以来,行动办公室有幸见证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一行动不仅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凝聚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智慧与力量。在这场意义非凡的寻找之旅中,行动办公室特别感激所有捐赠伙伴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寻找之旅熠熠生辉。
2024年,瑞坤教育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加入成为了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捐赠伙伴之一。其创始人贾蕴玉先生表示,“很荣幸作为西浦的毕业生为母校做一点贡献,希望活动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人在教育中发现自我、成为自我。”
2025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启动仪式
“2023年11月11日到2024年11月11日,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成功寻找到5位教育家,同时也在这一年的过程当中,与来自线上线下近3,300万人次关心教育的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的人士一起,探讨交流教育当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畅想教育的未来,收获了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生态的信心和力量。”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博士带领参与者们回顾了2024年度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
张晓军院长表示,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活动从每年的11月11号开始到下一年的11月11号结束,旨在通过一整年的寻找之旅,聚合社会力量,共同做教育的大讨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达成共识,一起开创未来更好的学习场景。
教育家行动发起人席酉民教授,捐赠伙伴代表贾蕴玉先生,专家委员会代表储朝晖教授、杨德广教授、俞仲文教授共同走上舞台,按下象征着合力推进教育变革的掌印,宣告2025年度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正式启动!
在2025年的寻找之旅中,我们呼吁并鼓励线上线下参与者们自荐和推荐您了解的教育家,也邀请各位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持续关注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
2025年行动时间线
本活动的评选方式包括初选、现场考察对话和现场论道三个环节。详细时间轴如下。
2024.11.11-2025.02.28
收集候选人信息 (自荐+他荐+专家委员会提名)
2025.03.01-2025.03.31
初选
对收集的所有候选人按照“有思想、有理论、有实践、有效果、有影响”五个方面形成排序,征求捐资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意见,形成年度9人推荐名单。
2025.04.01-2025.10.31
现场考察对话
邀请所有入选9人名单的候选人参与与席酉民教授的对话。对话的主要内容为未来社会、未来教育及未来人才,以及候选人的教育思想、理论、实践、效果和影响。所有对话将成为考察候选人教育成就的重要环节,同时对话过程将被录像制作文字和视频资料,以供传播和促进教育的社会讨论。
2025.11.11
教育家论道
所有年度提名候选人将在2025年11月11日齐聚一堂论道新时代教育思想,捐资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现场参与者都将到场参与活动,并最终产生年度“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和年度“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提名奖获得者名单,举行颁奖仪式。
参与方式
“行动”办公室诚挚邀请您扫描以下二维码与我们携手走入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2025年行动之旅,推选出您心目中“2025年度教育家”。
更多合作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捐赠、志愿工作、学术支持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对行动的关注参与。
捐赠伙伴(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诚挚邀请社会各界关注教育发展的人士支持“寻找‘新时代中国教育家’行动”,一同促进未来教育的探索和变革,发现、培养和提升中国教育领导力。
✦ 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
✦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市众山塑料有限公司
✦ 江苏中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恒基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深圳市前海众创创客发展促进中心
✦ 苏州极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市苏港企业家联谊会
✦ 瑞坤教育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 朱永琪
✦ 徐 伟
✦ 李大路
志愿者报名
本行动所指的志愿者,是指在行动办公室登记建档,不计报酬,基于爱心、信念和责任,利用自己技能与知识,自愿参加并协助行动办公室开展公益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学术支持机构
为确保本行动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相关学术机构,共同筹划运营相关活动。首批学术支持机构为:
✦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战略合作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
✦ 苏州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 西浦教育发展基金会
✦ 海尔集团
✦ 海南洲际绿电物流有限公司
✦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贯石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您有上述合作意向,欢迎您与行动办公室沟通合作事宜。
行动办公室邮箱:Educator@xjtlu.edu.cn
行动办公室联系电话:0512- 8916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