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又不缺爱的人,都有这1种顶级心态

情感   2024-12-28 20:57   浙江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托尔斯泰说:

“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深情。”

在感情的世界里,不是只有甜蜜,还有痛苦、挣扎和磨合。

亲密关系,往往是爱被提及最多的地方,却也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地方。

为何会如此呢?



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

让我们直视自己的差

一位朋友,分享了她交往三年的感情经历,她说:

这段关系,就像一面人性的照妖镜,击碎了她的理想化自我。

在两人相处之前,朋友自认为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遇事负责、做事努力。

确实,她的积极乐观,给男友带来了很多快乐。

但她的积极就像一面双刃剑,有时又会变成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强迫。

比如,男友周内上班很累,周末回来就喜欢葛优瘫。

不洗脸、不吃饭、不拉窗帘、不开灯,躺在床上刷手机。

要是她从外面回来,看到这样的男友,第一反应就是嫌弃,甚至想要逃离。

昏暗的房间,没有通风而散发的味道,这些都让她非常崩溃。

虽然,理智上她也知道男友工作确实辛苦,应该报以关怀。

但她就是克制不住,想要催促男友马上行动起来。

并不是真的要他做什么,只是单纯的害怕看见对方颓废的状态。

也因为这样,朋友对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

表面上,她是一个积极努力的人,但所谓的积极背后,潜藏着她对无力和衰弱的深切恐惧。

万事万物皆有两面。

习惯赢的人,最匮乏的是输的能力;

什么都喜欢安排好的人,最匮乏的是应对变化的能力。

一个人最大的优点,也有可能成为他最大的缺点。

有些人之所以放弃一段关系,并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接受不了关系中糟糕的自己。

但有时候,未必是这段关系让你变得糟糕,而是亲密关系在逼迫你直面自己的“差”。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更深地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内在的脆弱、恐惧与不安, 看到自己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说到底,亲密关系到最后,看见的全是自己。


先看到自己,再处理关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这样一句话:

“爱是一种伤害,但如果你能坦然面对,那就是一种最深刻的成长。”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到难以为继,就想抽身出来,然后再急急忙忙地投入到下一段感情。

可问题在于,下一段感情就会顺利吗?下一个人就会更好吗?

一位朋友说,他刚刚结束一段恋情。

即便开始这份感情是奔着真爱去的,但在相处的过程中,却让他无比痛苦。

甚至分不清自己是爱她,还是想控制她。

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不喜欢关系中的这种脆弱,承受不了这种折磨。

对于有些感情上的问题,其解决之道,未必是改变关系,而是需要通过关系先读懂自己。

因为只有读懂了自己,才能找到撬动成长的支点,只有学会了处理亲密关系,才有可能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麦麦在结婚后,也曾深感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珍视。

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气和难过交织在一起,让她难以释怀。

但后来她发现,原来之所以痛苦,居然是自己的责任。

因为她深爱干净、善于整理,以至于跟丈夫生活在一起时,总是不遗余力地把对方的衣物整整齐齐地收拾好,分门别类地摆放起来。

打开衣柜,就像走进了一个图书馆的资料室,一切井然有序。

可是,尽管她如此用心,丈夫的反应却让她倍感失望。

因为对方只是微笑着说声“谢谢”,然后照旧漫不经心地取用衣物,既没有特别的欣喜,也不懂得积极维护。

在生了很久的气后,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真相:

干净、整洁是她的需求,而不是丈夫的需求。

对她来说,保持整洁和有序,能带来强烈的满足感,让她心情愉悦。

然而,在丈夫眼中,或许并没有太大感受。

也就是说,她用100分的付出换来的成果,在丈夫那里,也许只有60分的满意,而她却妄图他能回报她100分的感激。

这种自以为是的照顾,不仅勉强了丈夫,也大大地委屈了她自己。

从那之后,她想通了。

她不再期待伴侣感激自己的付出,而是以一种更加轻松和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家务。

根据丈夫的取用习惯,她找了几个抽屉,分别装对方的衣服、裤子,无需刻意折叠;

袜子买20双一模一样的,放同一个地方,可以随便抽取。

反之,因为知道丈夫喜欢一回家就有人迎接的感觉。

所以一听到门锁的声响,她就会带着灿烂的笑容出现在玄关,给丈夫一个深深的拥抱。

或者,她会调皮地躲在转角,在丈夫经过时吓他一跳。

麦麦的主动调整,不仅解放了自己,也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且没想到,在改变做法后,丈夫也学会了投桃报李:

每天早起做家务,把桌子收拾好,认真扫地。

而这,正是能让麦麦开心的事。


成熟的第一步
戒掉受害者思维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投射效应”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是指以己度人,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标准投射到对方身上。

当麦麦把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投射到丈夫身上,就会认为他也应该像她一样珍视整洁和有序,认为丈夫应该为自己的付出充满感激。

于是,当伴侣的反应不那么符合预期时,这种跌入谷底的强烈落差,就会引发巨大的失望与不满。

随着婚姻的持续,投射效应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让夫妻之间的隔阂与分歧逐渐积累。

在失望情绪的积压和催动下,配偶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导致矛盾、指责和吵架不断,甚至走到最终的散场。

婚姻中,委屈的产生,源自未被满足的期待。

期待伴侣看到自己的努力,期待伴侣回馈自己的付出,但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心生怨怼,或指责对方,或指望对方改变。

似乎自己被迫承受了很多委屈,似乎只有对方的反应有所转变,我们的幸福才会到来。

然而,本质上,这是一种孩童思维。

因为我们把行动的钥匙,丢给了别人,而不是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有没有成长,就看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是被动的受害者,还是主动的创造者?

把责任推卸给外界或他人,固然轻松,但幸福的秘诀,就在于能否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

如果是真正成熟的人,他会明白:

真实的幸福,不是被动地等待它的到来,而是主动地创造它;

是我要什么,我直接去争取,争取不来的,我也认。

拥有这种底层思维的人,既不缺钱,也不缺爱,因为他会为自己争取和创造。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期待从伴侣身上获得快乐和亲密感,这本身无可厚非。

但若是把自身的幸福、自尊和安全感等等都寄托于他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最终你会发现,能给予这一切的,只有你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永远期盼着别人拯救自己,永远等待着别人给予幸福。

然而,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

与其往外找,不如向内求。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没有人可以替你体验,没有人可以替你成长,更没有人可以替你幸福。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父母面前修孝道,孩子面前修脾气,伴侣面前修自己。

— END — 

涂磊
每周一、三、五的21:30视频号直播,我们一起聊聊情感,谈谈人生!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我,话语依旧犀利,却声声暖人,观点依旧深刻,却深入浅出。让我们彼此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一起寻找幸福的方向!出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