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夸张了,亚马逊被曝将裁员 1.4 万管理人员,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微软AI团队撤离,北京中关村的写字楼空置率高达12.6%。餐饮店被迫歇业,外卖员人数激增。
种种迹象表明,大量中产正在消失,要么移民要么返贫。如今不论是体制内的铁饭碗,还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亦或是公司里的核心高管,都对失业充满恐惧,因为大家惊讶地发现,大环境不好时,资本最先收割的,既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而是中产阶层。
先别急着惊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事一点都不奇怪。有钱人有充足的渠道和信息差,而普通人没有额外的投资,所以根本不受波动的影响。可中产不同,他们常常会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财务决策,给自己加上高杠杆。
当风险来临时,比如企业裁员降薪,资产暴跌,首先就会对中产多次暴击,这就是为什么危机之下,消失的绝大多数都是中产。
因为他们的家庭资产结构本质上都是负债,每月90%的收入都被各种开销负债清空,资产结构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
所以中产不过是消费主义鼓吹出来的谎言。只要你还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时间获取收入,哪怕年薪百万,有着所谓的高级头衔,不论你是在CBD吹空调,还是在工地搬砖,都是上班,都没有区别,更没有高低贵贱。
因为你不掌握生产资料,你只是出卖时间和劳动力换取收入的人。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少中产阶级尚未开始富有,就已经要再次转为贫困了。
从全世界的历史经验来看,GDP在低位徘徊的时候,存量博弈特别残酷,最难受的就是中产阶级。因为环境下行时,普通人会缺乏消费动力,导致商品相对过剩,那么富人就会鼓励中产借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商品,营造消费繁荣的景象。
他们会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把商品和品味挂钩,和社会阶级挂钩,和人生意义挂钩,直击你的内心,让你觉得你在享受生活,取悦自己,而不是无意义的浪费。
可你不知道的是,消费主义的本质就是需要依靠外物来支撑自己的自尊。当人们不知道一个东西真假的时候,往往会用使用者本身的身价来对其进行估值。你一身奢侈品挤公交挤地铁,身上的东西就是假货,真货也是假货,反之同理。
而一旦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成了常态,维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就会开始萎缩,全社会都会逐渐消费乏力,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情况就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危机的风险就会直线上升。
所以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