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朝歌 | “探寻大美黄洞”采风作品选登

文摘   2025-01-12 19:33   河南  




 “与人民同行,探寻大美黄洞”文学采风活动    

 编者按:

千年淇水、碧波荡漾,绿水青山、春意盎然。2024年12月26日下午至27日上午,鹤壁市市文联、市作协,淇县文联、淇县作协联合组织的“与人民同行,探寻大美黄洞”文学采风活动。黄洞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乡干部奋发作为,在美丽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新变化,无不叫人感叹,现将采风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用岁月之刀雕刻生活

  窦增新


天空还是那么蓝,深邃的

可以容纳大商帝国所有的辉煌

黄洞秘境,新时代山乡的大美景色

木鱼声中踏着仙人梯的石阶耸入云端深处


狼烟隐去,金戈铁马

在牧野之战的硝烟中散去

封神之后的朝歌大地

有人走向神坛,有人

跌落为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纣王”


从舍得山舍走下

我们攀上另一座山的半山腰

站在“寨岭栖霞”木质长廊上,品着茶叶的清香

笑谈中遥看一个个将军一行行士兵

幻化成层峦叠嶂大山深处的一处处冰挂


那晚的夜空遥遥无边

银河浓缩为一道细线,星光点点

铜炉沟冶炼的熊熊烈焰叹息中减弱

铁炉沟铁器的叮当声,伴随着

马兵峪潇潇马嘶步兵峪潜伏的十万大军入眠


岁月如刀,用不同的方式雕刻了历史

也沉淀记录了我们与人民同行的探寻。

深夜,我躺在榻榻米柔软的床垫上辗转反复

对着透过玻璃窗眨着眼晴遥远的星星沉思

八百里太行深处,迷茫是否还在一个一个叠加

是否真的埋葬了诸多真相和人类未知的上古文明


作者简介:窦增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7月出生,笔名增新、梦马生云等,河南省淇县人,中共党员,医学副高级职称。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协副主席,淇县作协主席。先后在《光明日报》《散文百家》《青年文学》《诗高地》《上海诗人》《诗潮》《奔流》《河南诗人》《河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千余篇(首),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诗集《水韵淇风》一部。


黄洞印象

徐宏升


黄洞,太行东麓淇县的一个山乡

我虽曾来此神话世界走马和畅想

但,这次探寻我心灵的震撼超出以往

我对它的自然、人文更具蝶变的印象

它是一片历史积淀厚重而丰腴的沃土

它是一卷将我推回沧桑激情的水墨丹青

它是一幢记忆火红时代精美的天然化石

它是一座催人奋进巍峨的精神家园

它是一樽与民同行飞奔疾驰的火车头

它是一只擘画美丽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羊


午后,冬日黄洞的太阳

在微风作伴中射向大地

车厢里的热烈侃退了山风的冰凉

我们下车攀沿嶙峋漫步幽静

从林氏宗祖林坚逃避山崖的仙人梯

从英模靳月英艰难营造的“八一林”

从对寺窑村淇汤县委、政府的红色旧址

从岸崖石缝中钻爬出繁茂的一棵百年老树

从乡建民营‘舍得山舍’‘寨岭栖霞’的民宿

从乡党委书记陈培华栩栩自信的描述

我萦思着更多曾经真实动人的黄洞辉煌


晚餐后,夜宿纣王殿民宿度假村

我环视着纣王广场流光溢彩的霓虹

仰望沉睡的山巅沟壑间点亮的灯火

仿佛已置身于宇宙间繁星的海洋


翌日晨,薄雾弥漫着村庄

山涧高悬的冰挂映射着光芒

小鸟清脆的鸣叫声在空中回荡

料峭的山风吹响干枯的树杈、枯萎的山峦

我们结伴拾阶而行欣赏着自然的冬韵

三三两两鸟瞰或仰视指点着远处的风景

谈论着昨晚相聚朗诵时如痴如醉的癫狂

太阳掠过山顶,瞬间感觉到冬日的暖阳


我们走进红色西掌村的村史馆

讲解员介绍着抗战烈士事迹的展板

乘车盘绕着十八盘十九公里的天堑

领略‘风车天路’别样风光的惊艳

风车旋转,天路蜿蜒,蚯蚓般爬向远方山脊间

感慨黄洞人追求发展战胜自然无所畏惧的精神内涵


我惊叹黄洞日新月异的诗意风光

我更要为黄洞改天换地的精神而歌唱

黄洞乡党委、政府以独具的睿智

以不忘初心、责任和担当的胸襟

坚持与民同行的情怀

审时度势、顽强拼搏、抢抓机遇

将山石般坚硬的倔强融进血脉

把红色坚定的意志赓续相传

以无私奉献、务实忠干的作风

正将黄洞未来愿景装扮的更加鲜靓


我赞叹黄洞精神

我情满大美黄洞印象

               2025年1月3日


来年去看流苏花

徐宏升

我认识流苏树是从参加这次“与人民同行 探寻大美黄洞”文学采风活动开始的。

我虽已年近花甲,对于花草、灌木之类的树种了解很少,也真是孤陋寡闻,更谈不上喜爱了。老家院落里的一棵八十多年的老槐树,我是情有独钟,因为奶奶说过,它与我伯父同龄。几年前,他们虽也已相继谢世,可那棵树曾为我遮风挡雨,提供槐叶煮饭充饥,见证了我从小到大、到现在成长经历的老槐树,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愿这次黄洞之行能勾起我对树木、花草的兴趣,使我内心滋生出对造物主营造大自然万物生命的呵护、敬畏和珍惜,也不枉此行。

这棵流苏树就生长在黄洞乡深山沟壑间的对寺窑村一条干涸河坝南岸内侧的石缝中,距河沟底约有三、四米深。听同行的淇县文友介绍,才知道这棵树的名字。它让我更值得称奇的是,它粗壮微黄色的树根从崖壁的石缝中钻挤出来,折叠靠岸壁向上冒长,高有数丈,错落有致,宛如孔雀开屏展开的扇尾,十数条枝干随风摆晃涌动,又犹如刚炸窝的一群蟒蛇,惊恐的逃出洞穴,拼命争抢着窜向岸崖的上空,粗的有成人胳膊粗细、细的也有农具锄把样子粗壮。它的树冠散乱,也不能算大,但其根部不见丝毫泥土,河道又长期枯竭,在这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它还能倔强生长、枝叶繁茂,在每年的四月天,生机盎然、花飞如雪。顿时,我就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恰巧,我询问起了正路经此处的一位村民,年近70岁的段老汉,他毫不掩饰的说:“这棵树春天开白花,跟下雪一样啊!从我的父辈以前就有了,少说也有一百多年。以前,都也不知道这树的贵重,这儿离村又很近,村里人从这岸边就都能爬上去,把它刀劈斧砍的弄回家做饭呀、取暖呀,当柴火烧了。这几年,生活条件也都好了,没人砍柴烧火了,它才长成现在这个样儿,唉,要是前几十年没人劈砍它,长得会更大哩!”他顿了顿又说:“咱这方圆周边几十公里,可找不到第二棵这种树啦!”我听到这儿,油然而生的对这棵树深感惋惜和敬重。驻足河道对岸,上下左右打量着,探寻和欣赏着冬季里这棵树是否留下了四月飞雪繁茂迷人的印痕。

采风间隙,我迫不及待从手机网络里查询着流苏树的知识和介绍。得知:流苏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每年四月开花,因花白如雪,又称“四月雪。”它属木樨科,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它的别名因地域不同,叫法差异,有称:糯米花、乌金子、茶花树、萝卜丝花、牛奶子等等。它的价格十分昂贵,每株达数万元。

在这冬季,我们自然是无法饱赏这棵流苏飞雪的盛景啦!我也只能静等并期待来年四月的艳阳天啦!到那时,邀约几位文友,再来光顾黄洞。尽享体验那‘忽如一夜春风来,人间最美是流苏,抬头仰望,白色的花细长如丝,绿色的叶满目滴翠。春风徐徐吹来,摇曳在崖壁上的枝条,仿佛诉说着三千年朝歌的沧桑巨变,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扑面而来……’的景色了。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收笔了吧?可,忽然间,我的思绪和疑问迫使自控不能。一是我怀疑这棵树的种子,是由哪只飞禽衔来遗落在这山涧,后来生根发芽,倔强的生长呢?二是应该是纣王的兵俑或生活在这里的先民移来的树种吧?虽然,对树的生源无需探寻,但,我置身这样的场景还是感悟颇深。一是要学习这棵流苏顽强拼搏、甘愿奉献的精神。它不顾及生存环境,把坚贞拥抱大山的爱意和激情,回报给了这里的山民,为了他们的养家生计,任凭刀劈斧砍,都隐忍着巨大的伤痛,只有它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直到现在的山青水绿,民生富足,才停止了对它的砍伐和伤害。二是要学习它虽高贵素雅,但谦虚低调的作风。它远离尘世,独居深山闺阁之中,不事张扬,潜心修行,炼就成超脱忘我的心境,任凭风雨起,巍然而不动。三是要学习它热情奔放的豪情。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的储蓄着潜能,只待清明怒放,倾其所有最美的飞雪,用作祭奠哀思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牺牲的英灵。四是我们应该提醒黄洞政府能尽快对这棵国保树种流苏挂牌,加以保护、培育、繁植,在文旅创新中让它成为真正的网红打卡地。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内涵。我是一个情绪化十分浅薄的人,经不起情感言语和场景的渲染,此刻,面对这棵坚挺的流苏树已肃然起敬,突然间,也由衷地产生了要再去瞻仰它和凭吊那片故土的心愿了。

告别淇县文友。返程途中,电话铃声惊醒了我的思绪,是增新再次邀约,我兴奋的答应,那就等到来年流苏花开的季节吧!

2025年1月3日

作者简介:徐宏升,河南鹤壁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城区作家协会主席。现供职于鹤壁市公安局宝山分局。



(来源:鹤壁市作家协会)


总策划:郭璐璐

审   核:宋树军/周鸣祥

总编辑:杜习忠/王慧

编   辑:马强/尚蔚/路佳怡

法律顾问:河南大正永衡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601



淇县发布
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高水平建设“品质淇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