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直播
个税再添一项扣除,快来看看你满不满足条件!
1
2025年起
个税,降了
2024年12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
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与此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
《通知》中明确:
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在投资环节,对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小松2024年年收入120000元,可以扣除的三险一金及专项附加扣除为3万。则对于小贺来说:
综上,小松缴纳12000元的个人养老金,可以节省个税360元。
因此,对于不影响税率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的个人所得税额=当年实际缴纳的个人养老金×个人综合所得对应税率。
而对于影响税率的情况下,其节税效果就更加明显了,比如:
假设小梅2024年年收入130000元,可以扣除的三险一金及专项附加扣除为3万。则对于小梅来说:
此时,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640元。
最近整理了一份《会计实操超全资料包》,全部都是干货!现在免费领取👇
▼扫码回复【04】,即可领取▼
2
个人养老金如何抵扣个税?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12月31日前缴存个人养老金,均可在限额内据实享受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扣除。
个人养老金属于个人所得税其他扣除项目,不属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所以在确认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时,无需确认个人养老金相关信息。
3
官方明确!
年收入10万以下基本不交个税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不缴纳或者仅缴纳少量的个人所得税。
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
如何做到“年收入10万以下个人基本不缴纳个税”?
关于这个问题,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
自8月31日,国务院宣布将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继续教育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我们国家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受益最大。比如,纳税人有两个小孩,他的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按照新的扣除标准测算,这个纳税人每个月都可以多扣除3000元,一年就能多扣36000元。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2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54%;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5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14%。
举例说明:
一、居民个人小松,税前年收入10万元,全年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为1万元,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父母均已年满60周岁。
假设小松全年无其他收入,按公式计算的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100000-60000-10000-2000×2×12-3000×12=-54000元(即为0元),根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小松还有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等其他附加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只会更低。
上述案例列举的是大部分家庭的个税情况,但如果纳税人本身未结婚,也未生育子女,父母也未年满60周岁的话,情况可能稍微不太一样。
居民个人小松,税前年收入10万元,全年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为1万元,未结婚,无子女,父母也未年满60周岁,仅有住房租金支出。在小松全年无其他收入的情况下:
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00-60000-10000-1500×12=12000元;
应纳税额=12000×3%=360元。
最近整理了一份《会计实操超全资料包》,全部都是干货!现在免费领取👇
▼扫码回复【04】,即可领取▼
4
最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赶紧收藏这7张表:
一、子女教育支出如何扣除?二、继续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三、大病医疗支出如何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如何扣除?
五、住房租金支出如何扣除?
六、赡养老人支出如何扣除?
七、婴幼儿照护支出如何扣除?
提醒:
表中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期结束后保存五年,扣缴义务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保存五年。
5
最全个税税率表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9类所得: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分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
注:按月申报纳税。
2.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注: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适用20%的比例。(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
3.综合所得税率表(个税汇算清缴时适用)
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一、二)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税务大讲堂,梅松讲税,税台,财务经理人,税务经理人整理发布
最近整理了一份《会计实操超全资料包》,全部都是干货!现在免费领取👇
▼扫码回复【04】,即可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