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 聚焦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智造之城”

文摘   2025-01-09 18:12   江苏  




新增高端科技仪器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纤光缆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等……预计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有力支撑GDP增长6%左右,位居万亿级城市前列。

新型工业化扑面而来,“智造之城”苏州在经济转型提档升级的新赛道上昂首向前。1月3日,苏州“新年第一会”继续锚定新型工业化,明确提出要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2025年第1期《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邀请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石志伟,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刘子印,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朱科,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黄钰,一起解码苏州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制造奔“强”
新型工业化构建新体系





“光棒和光纤制造对智能化要求本来就比较高,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2024年10月,在32届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亨通集团总裁崔巍曾说,亨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拥有强大的算力资源,可以支撑约100个类似光纤“灯塔工厂”的数据处理需求。

依托这一平台,亨通深度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开发出一系列覆盖化学、光学等领域的AI模型。通过数百个AI算法模型以及不断的机器学习模拟,实现整体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1%、单位能耗下降33%。同时,通过采取AI仿真技术,产品研发周期大幅缩短,研发效率得以提升。

亨通追“新”求“质”,推进数实融合,展现了苏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之一。

苏州新型工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子。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石志伟介绍说,苏州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动能积蓄、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展。

产业体系有新架构。2024年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68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

企业培育有新动力。恒力、盛虹、沙钢三家企业继续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新增2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达607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总数达到26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17家,总数达到17486家;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8个……

创新能力有新引擎。科技创新上下了大力气,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了GDP的4.15%。每万人有46.8件高价值的发明专利。

更令人骄傲的是,在苏州,有80%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为鼓励科技创新,苏州还发布了“苏州科创18条”和千亿规模的科创基金,还首次评选了苏州青年科学家和外资研发创新企业,这是对他们贡献的认可。还新组建了130家创新联合体,8个产业科创联盟。在人才方面,“1+8”人才政策也是吸引了大量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国家级人才数量,全国领先。

行业跨界有新融合。苏州启动了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有4个服务模型通过了国家备案。成立“人工智能+制造业”的创新应用中心,挑选78个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这些都是为了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16家国家级的双跨平台。

绿色发展有新方向。推进“数据得地”,全市共有143家先进制造业企业被纳入支持清单,还新增了超过2万亩工业用地。全市新开工165个“工业上楼”项目,累计建设近零碳工厂36家和零碳工厂4家……



对于新型工业化,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黄钰用三个“新”概括了其特征,即“新”在创新驱动“新”在数智赋能“新”在绿色低碳

他以数智赋能为例,解释说,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全方位渗透到工业生产流程中,从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建模,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再到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搭建,实现了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与高效协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获批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这起到了一个旗帜的作用。”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刘子印说,“对外赢得国家行业的广泛关注,对内可以引导各职能部门、产业促进机构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产业生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年第一会上,苏州围绕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45目标,进行再部署、再落实,苏州要奋力打造4个万亿产业、5个五千亿产业、15个千亿产业,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投资向“上”
工业有效投入挖掘新空间





就在上个月,迈为股份年产40条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主要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设备,包括PECVD真空镀膜设备、PVD真空镀膜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可实现年产值近200亿元。

的确,苏州的工业投资从未止步,而且是“链主”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比如,刚刚投入使用的晶云药物的全球总部大楼及制剂商业化生产基地,就是晶云药物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参与投资了近1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提高了公司的视野、宽度和行业广度。投资回报不错,公司应对市场风险也更从容。”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陈敏华说。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工业投资是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能够有力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一直以来,苏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引进推进、投产扩产,“四合一”统筹推进制造业增资扩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持续扩大工业有效投入。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2024年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939亿元,同比增长11%。增资扩产方面,2024年,全市增资扩产项目共计1422个,其中在建项目1377个,拟开工及谋划储备项目45个,在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方面,出台《苏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17个项目获得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补助资金。技术改造方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财政部、工信部将给予3亿元奖补资金。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朱科介绍,“新年第一会”发布的《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若干政策》,聚焦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涵盖设备投入、研发投入、人才投入等,共包括支持引进高端制造业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实施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网联贷款贴息支持等十条举措。

朱科说,若干政策同时明确,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到11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300亿元,每年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每年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超1000个,新增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以上,完成3万亩低效工业用地转型,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年均两位数增长。








服务求“精”
政策明白卡亮出新未来





“依托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我们目前已建立起立足于五大相互协同的核心技术之上的独有技术平台,并打造了全面的医用内窥镜产品及在研产品组合,产品畅销全球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首席运营官贺平告诉记者。

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用内窥镜及相关创新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的微创诊疗企业,公司自2016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



2024年,新光维医疗科技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了3倍。

新光维医疗科技近年来之所以实现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苏州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和高效、透明的政府行政服务。

“我们选择苏州,信赖苏州。未来,新光维医疗科技将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到苏州新型工业化的宏伟发展蓝图中去。”贺平说。

新光维医疗科技的发展故事,只是苏州诸多企业发展的缩影,也折射出苏州“有形政府与无形市场”的双向奔赴。

“新年第一会”上,苏州还首次向企业家们推出一张“政策明白卡”,刷屏了企业家们的朋友圈。




企业家只需使用手机“扫一扫”,便可实现“一卡在手,政策我有”,精准捕捉政策、享受政策,“政策明白卡”通过提炼政策适用对象、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奖补标准等核心要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企业家一键扫码即可获得,让企业家对政策内容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除了扫码获取政策信息外,苏州还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访问渠道。企业家们可以通过苏州市企业服务总入口网站或者手机APP“苏商通”来查询和了解相关政策。

坚持“用户思维”,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不断推动政务服务质效提升,最大限度利企惠民是苏州这座城市的初心,也是底气。

“新年第一会”上,“苏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服务中心的工作将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依托各级政务服务资源,构建“三个一”(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平台,企业诉求闭环管理一机制)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企业服务新生态”。

除此之外,苏州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和机制也在不断优化。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3500家(3479家、含公示企业532家),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位居前列。



“2025年,我们目标是新增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为此,我们将从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完善培育机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三方面发力,让苏州的专精特新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石志伟说。

下一步,苏州也将聚焦企业需求,紧紧围绕“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推进增值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驱动“政府、社会、市场”三协同,为在苏企业提供贴心、优质的“苏式服务”。








 大咖说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副局长 石志伟


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新增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为此将从三方面发力:首先是强化政策引领作用。研究制定《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1030”产业体系,聚焦“六基”重点领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企业培育与做强产业相结合,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其次是完善培育机制。我们将通过市、县(区)联动合作,分级别、分类别地建立一个动态更新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最后是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发挥各级企业服务中心、助企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商协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完善专业化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诊断评估、材料辅导审核等精准服务。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发展处

处长 刘子印


2024年苏州编制出台了《苏州市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先导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施方案内容,重点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双向推动。从供给侧来看,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计划2027年构建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100个工业垂类大模型,为产业赋能提供高质量供给。

从应用侧来看,全面开放工业应用场景,主要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产品研发,提升研发效率;

二是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生产过程,提升制造效率;

三是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终端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与技术改造处

处长 朱科


在“新年第一会”专门发布了《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若干政策》,里面提到了多项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和补助办法。

《若干政策》明确,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到11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300亿元,每年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每年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超1000个,新增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以上,完成3万亩低效工业用地转型,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年均两位数增长。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曾黄钰


“腾”与“用”是实现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体两面,其本质就是厘清城市更新中的方式方法。抓好“腾”首先需要明确转型更新范围,坚持谋定后动,提前做好布局谋划。其次需要明确更新方式,做好怎么“腾”的文章。抓好“用”就是明确更新过后需涉及的实际情况,聚集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前的配套需求、转型中的奖励扶持、转型后的使用场景等多种因素,坚持产业为本,提前规划明确好产业方向和使用场景,推动产业发展导向和低效工业用地全面整治的有机结合。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苏州发布、苏州新闻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在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下,由市内外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组织。此账号用于发布联盟相关成果、专家观点及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