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12年,为什么没人发现她是女的?

文摘   2024-12-22 11:55   河北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

综合自

zhihu.com/question/22055329


01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

北魏政权(386年-534年)出自草原,鲜卑拓拔部。

拓跋珪定国号为“魏”,从盛乐(呼和浩特)迁都平城(山西大同),史称北魏道武帝。

鲜卑人入主中原,草原崛起新的霸主,柔然人。

为了防范柔然掏屁股,北魏王朝沿着长城,设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


北魏六大军镇


北魏军制也是这么构成的,王牌就是中央军和边防镇戍兵。

中央军拱卫京畿,四方征战。

镇戌兵宿防北境,镇设镇将,地位等同刺史。

戌设戍主,郡守兼任。

镇戍兵很能打,史称“国之肺腑”。

兵源都是来自鲜卑部落兵,政治地位很高,正经的鲜卑军事贵族。

六镇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

北魏后期全盘汉化,镇戍兵地位边缘化,生气闹事,史称“六镇起义”。

延续了150年的北魏王朝直接被干成东魏、西魏。

包括后来的

北齐王朝,神武帝高欢出自怀朔镇鲜卑化汉人军户。

北周王朝,宇文氏出自武川镇。

隋文帝杨坚四世祖杨元寿武川镇司马。

唐高祖李渊高祖父李熙金门镇将,镇守武川。



02


而花木兰家应该就是世袭镇戍兵的身份。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为什么说花木兰是镇戍兵。

《木兰诗》讲得很清楚: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花木兰参军的目的地是黑山。

黑山在呼和浩特武川县,也就是六大军镇之一的武川镇。

花木兰总共走了两天,早上出门,晚上到黄河。

再走一天,到了黑山。

那么她的出发地只能是呼和浩特西、南方向,所以花木兰很可能是鄂尔多斯或者巴彦淖尔人。

我个人倾向于是巴彦淖尔,花木兰来自六镇里的沃野镇。

这段行程骑自行车差不多29小时,时间上完全吻合。




03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北魏后期全盘汉化,可汗这个称呼也改成了皇帝。

从这句就很容易推断花木兰的历史时期,孝文帝以前,打了十年以上仗。

应该是北魏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焘。

大家都知道,ID里有武的皇帝都是猛人。

拓跋焘,山西大同人,祖籍呼和浩特,字佛狸伐。

拓跋焘很猛,YY争霸文直接套皮就行了。

北边的柔然、匈奴,东边的高句丽,西边的鄯善、龟兹、吐谷浑,南边的刘宋挨着揍了个遍。

《宋书》评价:


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趁着打仗空隙,他还劝课农桑,减轻赋税,经济小能手。


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垦田大为增辟。还幸上谷,遂至代,所过复田租之半。

——《魏书》


除了搞经济,还推行楷式文字,奠定魏碑基础。


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魏书》


拓跋焘十二岁就在河套带兵,正面硬钢柔然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拓跋焘从登基的始光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25年间,13次率军进攻柔然。

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

所以花木兰集结到黑山,只能这个时期的战事。



04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十年征战全是胜仗,还是自己人,木兰升官很快,直升飞机升到尚书郎了。

尚书郎是个什么官?

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侍郎、郎中,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号为大臣之副。

差不多现在ZY部委司长。

可见木兰在军中早已立下了相当的战功。

她不太可能一直是个士兵,很可能早已是中级军官。

因此,她会拥有自己的营帐,自己的侍从,类似于被同伴发现秘密的机会,实际上是不大的。

开玩笑地想一下,假使你我在木兰将军手下当兵,偶然感觉到她很有女人味,你我谁敢冒着人头落地的风险狗胆问她一句:你是女人对不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可以看出,花木兰很可能是以骑兵身份入伍的。

古代步兵都是成百上千为单位安营扎寨,像蚂蚁一样抱团起居;

而北朝的少数民族骑兵则不然,他们几乎可以整天待在马背上,骑马杀敌,靠马入睡,这大大减少了木兰与战友身体接触的机会。


而且战争的艰苦环境远非今人能够想象,长期处在这种四处转战,又缺衣少食的环境中,无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生理病变——比如闭经、女性性征衰减、骨密度增强骨骼粗壮、肌肉丰隆。
总之,战争会使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不像女人。(这一点可以参看圣女贞德,据说她也出现了闭经现象,且一度被英国人怀疑并非女儿身。)

天一剑客
天一如水破楼兰,剑客疾驰出西关!天下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