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小事看10万亿的必要性

财富   2024-10-30 18:11   上海  

来源:债市邦 
作者:阿邦0504

路透社昨日报导,中国正在考虑在未来几年内增加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以支持经济复苏,引发市场热议。

今天暂且搁置新闻内容真假争议,从身边的一些小事上来看未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必要性。

我的家乡广东梅州前几年陆续开通了几条飞往北京等大城市的航班,作为北漂的阿邦也是直接受益者。然而从23年开始,却发现航班突然少了许多,直飞北京航班也取消了。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取消了航线补贴,航空公司也只好纷纷撤离。梅州,成了个出入不便的“小世外桃源”。

越省越难“开源”:从地方政府债务说起

像梅州这样为了“省钱”而取消项目补贴的城市并不稀奇。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35号文等通知文件,要求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不少政府部门的重心都从发展转向了“化债”。

35号文的意图是避免债务积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带来了挑战。为了达到“化债”目标,许多地方不得不削减财政支出,放缓甚至取消了一些原计划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梅州就是典型例子,为了“省钱”取消航线补贴,虽然短期内看似减少了负担,但也让当地经济的活力受限,反而加剧了财政压力。这种局面下,地方政府陷入“越省越难开源”的恶性循环,不投资就难以吸引经济增长的动力,财政收入萎缩,债务依然难解。

省出的成本,真的划算吗?

拿梅州的例子来说。多年来,梅州一直希望能发展旅游,推广当地的客家文化和自然风光。交通不便是梅州的老问题之一,于是前些年政府开通了飞往上海、北京等地的航班,并提供补贴让票价更亲民,方便人们往来。取消航线补贴后,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取消航班。机场航班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商务交流和招商引资变难了,游客人数下降,带来的旅游收入也随之减少。到头来,削减补贴看似“省了钱”,但算上损失的税收、潜在收入和外来投资的机会,梅州反而损失更多。

这种“越省越难开源”的局面,正是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局。地方经济要想有活力,不光是精打细算,更需要适度投入,通过发展带来长久的收益。

让地方政府放下包袱,重回发展轨道

根据路透媒体报导,政府拟在11月的人大会议上,通过发行10万亿元特别国债的计划,主要用于解决地方政府的“表外负债“。这个计划将帮助地方政府“解压”,让他们不再被债务束缚,重新将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这一计划不仅能帮助地方政府偿还部分债务,还能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投资动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这笔资金正是一个“松绑”之举,让地方有余力重新恢复、激活发展。

比如说,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梅州这样的地方就能有资金恢复航班、改善交通,甚至进一步投资一些和旅游产业有关的配套项目。这种解放财政的做法,不仅是帮助地方政府度过“还钱”的压力,更是让他们有余力再去布局经济和民生,不再只顾“过日子”,而是能有机会去“开源”。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地方政府的减压,何其必要

在这个时间推出10万亿特别国债,除了对国内地方债务重压的考量,也有应对国际经济大环境的深意。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政治不稳定,国家经济恢复的压力也不小。地方政府本就是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力量,如果他们因为债务压力被束缚住手脚,甚至影响到了民生和产业发展,国家整体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笔特别国债不仅是给地方政府减压,也是在增强内循环、保持经济韧性的一步棋。

从小城市的“死局”到全国经济的振兴

这笔特别国债的支持件将是一场“及时雨”。从经济角度看,这笔钱会用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产业扶持等领域。比如,用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梅州的机场航班恢复,带动的不只是游客,还可能拉动相关的配套建设,甚至吸引商业项目投资。各地的产业链条被打开,地方经济就能在自给自足之外找到新动力。

对地方百姓而言,这种国债计划也有望带来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因为地方经济一旦复苏、产业链条一旦打开,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会增加,可以投入更多到居民的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之中。地方经济的“输血”和“造血”能力强了,不仅能实现化债,更能让民生和产业发展有保障。

化解债务不只是“还钱”,而是通过发展产生的良性循环

新发行国债,不只是简单地“帮地方还钱”,更是希望通过一轮带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推动经济恢复,防止地方政府因债务压力被“困住”而失去经济发展的机会。地方政府或许需要从这次“解困”中汲取经验:未来,不再过度依赖债务刺激经济,而是注重财政管理和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

对于百姓来说,这笔特别国债的最终收益也会回归到生活中的点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到北京的航班又能恢复了,交通会更便利,游客更多,生意更热闹,家乡经济的发展成果也会反哺到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政策带来的切实变化。



END


债券圈
提供中国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相关资讯介绍以及知识培训,并提供金融创新品种交流。
 最新文章